組織變革打破常規
創造“新型生產力”
業務整合尋找“錢途”
進入賺錢“窄門”
房企紛紛開始行動起來了
年剛過完,房企又開始對組織架構動刀子了。
這次是中交。
中交的這輪調整主要有兩點:
一是,變三級管控為兩級。撤銷原先華中、華東、西南、華北等7個區域公司,由集團總部直管城市公司,進而實現總部強管控:
二是,進一步縮編聚焦。原先16個城市公司重組為9個,通過精簡城市公司實現聚焦。
早前地產財富會在《招商蛇口、華潤、綠城、萬科……24年開年房企“大換血”》(戳標題查看鏈接)一文中就曾指出,24年注定將是房企組織架構調整年,且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趨勢。
房地產盤整轉型的路口,革新才有出路。
血虧17億后,中交變陣勢在必行?
當下,虧損已成為地產行業的常態。
目前,A股87家房企中已有54家發布了2023年業績預告,大家都把虧損擺上臺面:
超六成虧損,最多者虧掉了白花花的90億。
曾經黃金時代閉眼賺錢的房企們,如今最難的一件事居然是——
盈利。
中交變陣背后,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業績虧損帶來的持續壓力。
據此前中交地產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近幾年因為拿地成本不斷提高以及銷售端限價等因素影響,不少房企項目利潤有限,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中交也不能置身事外,盈利空間遭遇收窄。
但中交很努力,這兩年頻頻通過市場化用人和組織變革等舉措,試圖扭轉這種行業性局面。
地產財富會復盤了一下,最近兩年,就有多位來自民營房企的職業經理人加盟中交地產。
原陽光城遼寧區域總裁顏龍,加入中交地產擔任投資管理部總經理;
原宋都地產西南區總經理馮瀟,加入擔任中交地產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等;
原萬達規劃院副院長葛寧,擔任中交地產成都公司總經理……
可以說,近兩年中交系進入了人事調整密集期,大規模換血的背后,本質上是因為遇到行業下行,中交集團房地產業務整合效果不夠理想。
2017年,中交曾立下成為規模前三央企的“軍令狀”。
后來,現中交地產董事長李永前回歸中交地產時又立下“2019年沖刺350億元,2020年沖刺500億元,2023年遠超千億元”的“三級跳”目標。
21年是中交最接近千億的一年,那年全口徑銷售額達到了979億。
但可惜遇到行業急速下墜的黑天鵝,22年和23年,中交跟多數房企一樣,銷售到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中交的業績排名反倒在這幾年保持穩步上漲,23年中交以698億排名房企第20位,較21年提高24位。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交可以暫緩一口氣。
眼看中海、保利等地產龍頭央企持續穩坐龍頭,同為央企的中交卻與千億門檻失之交臂,真是急煞人也。
所以,再回看中交的這次變陣,其中的意圖很明顯——
這幾年是民企低迷,央企破局的大好時機,中交試圖抓住窗口期,通過進一步市場化的舉措,利用組織變革打造“新型生產力”。
房企業務整合提速,未來如何賺錢很重要
說到中交地產,其實還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
幾天前,中交管理成功中標汕尾市城市運營投資有限公司所屬“愉憬灣”項目全過程代建代管。
中交管理打響了新年代建第一槍。
中交地產代建業務始于2019年,彼時該公司董事長李永前才從綠城中國調回中交地產。
李永前上任后,代建業務是重要一環。
但中交地產代建業務的“存在感”仍不強。
2023年年中,中交地產在定增回復函中表示,最近三年,其代建業務收入為1050萬元、1155萬元及2477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約為0.1%,占比較低;代建業務毛利率為57.56%、35.39%及-4.55%。
而代建業務玩得起飛的綠城,在業務整合上近來也是動作頻頻。
一方面是進一步強化代建業務,綠城管理西南區域甚至合并了綠城中國西南區域;
另一方面是提質增效,拓展新業務。比如開年調整中綠城就將科技集團、生活集團合并,成立生活科技集團。原生活集團下屬產城業務劃歸浙江區域管理;原生活集團下屬商業運營業務劃歸商管事業部管理。
想在代建業務上和綠城掰一掰手腕的招商蛇口,這次也祭出大招——
成立專門的代建公司。
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因為在此之前,招商蛇口代建業務存在感也并不高。
此次招商蛇口專門成立了招商建管,并由原招商蛇口華北區域總經理劉成擔任招商建管負責人,劉成在招商蛇口先后負責過深圳和華北兩大區域,有全國化的項目管理經驗,同時在深圳時也有豐富的代建經驗。
“地產向下,代建向上”。
這兩年,誰都想去代建的風口施展施展拳腳。
除了在代建領域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的綠城,還包括華潤置地的政府代建、旭輝的商業代建,此外中海、龍湖、保利、金地、上坤等不少房企也都涉足代建領域。
入局者眾,也從側面說明代建業務在未來核心市場下的巨大潛力。
但代建既是“錢途”,也是窄門。
道理很簡單,等你意識到這個風口還不錯時,那大概率真的賺不了幾個錢了。
隨著競爭加劇,現在代建業務不得不陷入“靠代建養團隊,被迫去低價競爭”的窘境。
甚至不少民營房企,代建不需要利潤,只需要維持現有的團隊,在經營層面不虧就能做代建。
因此,靠多元業務或是已有的業務增量尋找新業績增長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大家都在做,你不做只會越來越被動。
包括商業賽道也是這樣,想要走通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比如,萬科上個月就宣布成立商業事業部,將萬科地產7大區域的商業業務以及印力集團并入商業事業部管轄,并組成了包括孫嘉、丁力、王海武等在內的非常強大的商業高管團隊,以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避免各自為戰、分散資源。
可以看到,從這輪調整來看,呈現兩個較為明顯的趨勢:
一是,加速部門和業務孵化,設立新部門,探索新業務;
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增量,通過整合原有業務,形成合力做大做強。
歸根結底是因為——
在行業收縮、利潤陡降、虧損蔓延的情況下,未來如何增效,如何賺錢,成為多數房企必須思考,且必須付諸行動的一件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