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秋歷史,是這樣記載的: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46]),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春秋時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總共295年。一說止于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一說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在這不長也不短的300年里,春秋經歷了歷史之中的起起落落。《典故里的中國史(春秋篇)》這本書封面上是這樣寫的:8部古籍,63個典故,書寫近300年春秋史。由此,我們可以在這本書里,看到春秋時期的經典典故。
《典故里的中國史(春秋篇)》涉及了哪8部古籍呢?我順著每一篇文章都整理了一遍發現有這些古籍:《春秋》、《史記》、《道德經》、《莊子》、《論語》、《孫子兵法》、《國語》、《左傳》……這已經有8部了,然后呢,還有沒有呢?
我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之中,發現大部分的春秋史故事,出自于古籍《左傳》之中,其次較多的則是古籍《史記》,但是除了這8部古籍以外,我發現還額外有一篇出自另外一本古籍之中——《列女傳》,這個故事和大夫伯宗有關。
大夫伯宗很有才,并且心直口快,能言善辯,盛氣凌人。他的妻子對此很擔心,叮囑他太過于直言不諱,容易引火燒身。某日,伯宗被大夫們說他知識淵博像陽處父,伯宗妻一臉擔憂:“陽處父這人華而不實,善于言辭但沒有謀略,最終遭來殺身之禍,有何可高興的?”伯宗聽聞,覺得很有道理,便對妻子說想請大夫們來家里喝酒,讓妻子把把關。
大夫們如約而至,把酒言歡,妻子躲在一旁,仔細聆聽并審視著酒宴間每一位大夫的言談舉止。宴會結束,伯宗妻子對其說道:“眾位大夫的確不如你,但當今社會,一旦有什么變故,災難一定會降臨到你身上。你應該結交幾個品行好有才能的大夫,關鍵時刻能保護咱們的兒子伯州犁。”
伯宗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說的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他開始有意的結交了一個叫畢羊的賢人。公元前576年,伯宗被奸人誣告害死,而其子伯州犁則在畢羊的幫助下逃亡至楚國,幸免于難。
這個典故的故事不長,卻告訴了我一個道理:那些嘴里說著各種阿諛奉承話語的人,能遠離則還是遠離吧,結交朋友,一定需要結交品行好的人。雖然我們不是伯宗,但是人生畢竟是自己的,好的人生,也許就是這些品行好的朋友帶來的呢?
古籍好看,但是對我而言讀起來還是稍微的有點困難的,我文言文一向學的不好。但是通過閱讀《典故里的中國史(春秋篇)》,這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因為這本書里除了記錄了古籍里的內容之外,還用白話文將所有的歷史講述了一遍。
就像上面《列女傳·晉伯宗妻》,如果讓我直接去閱讀文言歷史,可能我只能讀到一個大致,但是具體的內容還是會有一些的不理解,而通過本書“晉國謀臣妻的遠見”這一章的白話描述,我才能夠看明白伯宗妻的遠見到底在什么地方。
這本《典故里的中國史(春秋篇)》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個文章的標題都是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三令五申、坐懷不亂、眾叛親離、不可向邇予取予求、表里山河、各自為政、疲于奔命、盜憎主人……
看書了解了歷史,通過對應的歷史知識記住了我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會脫口而出的成語,我忽然覺得好有成就。畢竟,當我脫口而出成語的時候,我還能嘚瑟的講出對應成語的歷史故事,對于很多只知成語不知歷史的人來說,這可是非常讓人震驚的存在吧。
《典故里的中國史(春秋篇)》,這本講了300年歷史將近63個典故的白話文歷史書籍,我看完了~下一個目標就是記住它并爭取倒背如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