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農(nóng)村出生的我,在20世紀(jì)80年代時,經(jīng)歷了第一波計劃生育潮。那時,城鎮(zhèn)戶口無論男女只生一胎,農(nóng)村戶口頭胎是男孩的也只能生一胎,頭胎是女孩的可以生二胎。
這就讓我最小的堂妹,80年生的她,因沒在計劃生育規(guī)定日期內(nèi),被劃在了超生隊伍中,交了罰款還沒有田地分。而同年出生的本村的另一個女孩,卻因月份大逃過了這一劫。
我大堂哥家三胎80中期的小兒子和我大舅家三胎80中期的小表妹也逃不掉入了超生黑名單。
而我四堂哥、五堂姐和小舅家,各只有一個獨生子堂侄或表弟。
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時,每家都是多子多女,因為那時候的農(nóng)村,還沒有機(jī)械,農(nóng)活依靠的是人力,所以,他們總是盡可能地多生孩子。就比如我姑媽,總共生了九胎共十個子女,其中有對龍鳳胎,最小的表哥都比我年齡大。而相對地,也因為家中人口多開銷大,也是家族中過得最艱難的。或許,這也是國家實行計劃生育的初衷吧,人多力量是大了,但相對的開銷也大,多子多女家庭普遍過得較艱辛。
然而,因老齡化,前幾年放開了二胎。但對于20世紀(jì)70、80年代的我們來說,這個時間點生孩子,都成了高齡產(chǎn)婦。
反正我是沒了生二胎的動力,但我的親朋好友中,生了二胎的不在少數(shù)。我弟,快奔五的年齡,我家小侄兒今年才上小學(xué);我表妹,前兩年內(nèi)退了,但二胎女兒現(xiàn)在也才上幼兒園。
我很多同齡的親朋們,要了二胎的,二胎的年齡都不大,最多也就上小學(xué)。
但也有像我一樣不愿費心的,也依舊是就養(yǎng)著那么一個。就比如我80前期的侄女,兒子上高中了,人家不也不愿要二胎;我那女兒上大學(xué)的老鐵,也沒有那個打算;還有……她們跟我的想法一樣,沒有精力去管。
以前的我們,有口吃的就行,父母根本就不用管。現(xiàn)在養(yǎng)個孩子,從金錢到精力,十倍之于從前不止。我上小學(xué)時,自己走著去。上初中時,每星期回趟老家,自己騎半個小時的自行車來回,走讀,每天自己騎十五分鐘的自行車上下學(xué),回家后自己做飯吃。而現(xiàn)在我家孩子上學(xué),都上個中學(xué)了,我依然還得早送晚接,風(fēng)雪無阻。比我上學(xué)還操心。
不知道像我這種情況的多不多,簡直就是失敗型教育的典型。沒有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在家沒有金礦,卻把孩子慣成了公主。雖然有社會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我造成的。所以自己累得半死,孩子卻懶懶散散,還總是埋怨孩子成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你們家寶寶有人幫忙看護(hù)嗎?有沒有要了二胎三胎?你們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頭一次做人家媽媽,又沒有人幫襯提點,總是想給她最好的,結(jié)果就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xué)習(xí)也不上心,得過且過,好頭痛啊,也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去努力,能不能糾正得過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