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過,一笑泯恩仇?說的輕巧!
1959年12月,坐牢11年的王耀武,成為我國首批特赦的戰犯之一,走出牢獄的他,是身心舒暢,覺得一身罪孽贖清了。
離開功德林的這天,周總理親自接待了他們這一批戰犯,作為王耀武在黃埔軍校的老師,周總理難免跟他多聊幾句。
談話中,王耀武向周總理表露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希望國家允許他去全國各地走走,去見見當年的老對手,最好能化解往日恩怨。
這是好事情啊,周總理欣然同意,在往后的日子里,王耀武登門拜訪了許多人,也有許多人登門拜訪,大家都相談甚歡,頗有些“往事隨風去”的意思。
這種感覺,對于王耀武來說,真的很好,他這個曾經的敗軍之將,是切切實實感覺到了共產黨人對他的尊敬,當然,他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他是抗日名將,在解放戰爭中,打的……也還行。
1960年的某一天,王耀武來到了南京,時任南京軍區的司令員是許世友,當年,他就是被許世友打的一敗涂地,還被許世友的部下活捉。
對于許世友,王耀武是敬佩的,他認為,時隔10余年再見,他們聊起當年戰場的事情,一定有說不完的話,于是,就決定登門拜訪。
可令王耀武沒想到的是,許世友竟然一口回絕——不見!
這讓王耀武很是尷尬,大家都是成名人物,這么不給面子的嗎?
很快,此事就傳到了周總理耳中,周總理也覺得許世友做的有些不妥,于是就打電話勸他。
對于周總理,許世友可是相當敬重的,可任憑周總理怎么勸,許世友都不肯再見王耀武,王耀武變得更加尷尬。
許世友大家都知道,那是個豪爽大度的人,若只是簡單的戰場廝殺,絕不會把王耀武拒之門外,他們之間,究竟有何仇怨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濟南戰役中,王耀武竟然對自己的同胞使用了毒氣彈!
1948年夏,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指揮下,攻克兗州,此時,山東除濟南、青島、煙臺等少量幾個地方,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
國共雙方的目光,聚焦在了濟南城,因為濟南,不僅是當時山東首府,而且還是守護南京門戶徐州的重要堡壘,若濟南丟失,解放軍向北,可朝著平津進攻,向南可直逼南京。
因此,蔣介石給駐守濟南城的王耀武的命令是死守濟南。
山東大部分地區都丟了,王耀武能守住濟南?蔣介石之所以下這樣的命令,并非信口開河,而是有一定倚仗的。
早在抗日時期,日軍就在濟南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抗戰勝利,國民黨接手濟南后,也同樣注重濟南,無數次加固擴大,說是銅墻鐵壁也不為過,而且這里還囤積這無數糧草彈藥,若是打消耗戰,國民黨部隊打得起。
第二,當時的解放軍,并沒有多少大型的攻城武器,武器裝備,也遠不如濟南城守軍,而且,守衛濟南的國軍有11萬人,憑借堅城,擋住解放軍腳步,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第三,蔣介石在徐州有三個兵團,十余萬人,若戰事吃緊,可隨時支援濟南。
第四,王耀武是抗日名將,指揮作戰能力極強,他對王耀武有信心!
這是蔣介石下令固守濟南的底氣。
對于濟南城,解放軍是志在必得,因為拿不下濟南,華北、華東軍區就無法連成一片,華東野戰軍,也無法全力南下,雖然不好打,但也必須打!
1948年8月,經過縝密研究,激烈討論后,解放軍攻打濟南的方案,終于定了下來。
那就是由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擔任攻城總指揮,率14萬人攻打濟南城,而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則率18萬人,在濟南城外圍,阻擊國民黨援軍。
作為“膠東王”,許世友對濟南城并不陌生,雖然濟南城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但怎樣拿下濟南,他早就思索過無數遍了,等到真的需要他攻城的時候,他立馬就拿出了方案——“牛刀子戰術”。
啥叫“牛刀子戰術”?把濟南城比作一頭牛,他的外圍防御是又糙又厚,不僅縱深長,而且明暗碉堡不計其數,想要全部拔出,那得費老大勁兒了,時間也不允許。
與其如此,不如集中兵力,像把尖刀一樣,從一個方向,直插心臟,鉆進去,然后在里面攪風攪雨!
許世友的這個方案,得到了跟他一起攻城的戰友的認可,照許世友的意思,是他與10縱隊司令聶鳳智,率主力從西線主攻,東部戰線則由9縱隊司令宋時輪佯攻。
收到許世友命令后,聶鳳智突然覺得有些不妥,宋時輪帶著一個縱隊,只是佯攻?作用不大啊,要打就真打,讓濟南城的王耀武鬧不清楚,究竟東面是主力,還是西面是主力。
對于這個提議,許世友欣然同意,如此一來,就成了兩把尖刀一起“殺牛”了。
果然,在許世友的兩面夾擊下,王耀武開始疲于應付,濟南城內的支援東線,西線就加大火力猛攻,支援西線,東線就趁機往前壓,在血戰3天后,他在西線作戰的部下吳化文頂不住了,率2萬人起義了!
吳化文的起義,讓王耀武措手不及,到血戰的第7天下午,濟南城外城被攻破,只要拿下內城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此時,無論許世友還是王耀武,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王耀武怎么也沒想到,農民出生,一天軍校也沒讀過的許世友,竟然能把自己打成這幅模樣。
可壓力雖大,王耀武卻并不如何驚慌,因為在濟南城,他還有三四萬精銳,而且濟南城內工事更堅固,糧草充足,堅持個三五天,等到援軍到來不是不可能。
許世友的壓力,則來自三方面,第一,攻城7天7夜,戰士們傷亡上萬,疲累至極;第二,國民黨援軍正朝濟南趕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第三,則是心里方面的壓力,死傷過萬,拿不下濟南城,如何面對江東父老?
而且若此時修整或撤退,王耀武很可能會來個反沖鋒,咬著不放,到時候更麻煩。
面對如此局面,許世友有多煎熬,可想而知,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許世友還是咬牙決定,繼續攻打濟南城,攻城方的壓力大,守城方的壓力難道就小了?
在許世友的號令下,東西兩線戰士強忍著疲勞,連夜攻城,在將士們悍不畏死的沖鋒下,東線9縱73團7連,在第4次突擊時,終于登上了城頭,還把“打進濟南城,活捉王耀武”的旗幟,掛在了氣象臺上。
而西線的戰士們,也火力掩護連續爆破下,把城墻炸開了一道口子,沖進了城!
就在這時候,濟南城內被打急眼的國軍,竟然干了一件惡心的事情,那就是使用國際社會明令禁止的毒氣彈,因為沒有防備,這給許世友的部下造成了極大傷亡。
你王耀武堂堂正正的打仗,死傷再多,許世友都能夠接受,你在明知濟南城守不住了,還用這種卑劣的手段,殘害自己的同胞,別說許世友了,換誰誰也不能忍不是?
濟南城破后,王耀武化妝出逃,但許世友早已算準他逃跑的路線,將其活捉。
在當時,許世友的態度就很堅決,多次要求追究他使用毒氣彈的責任,要將他明正典刑,以告慰死在毒氣彈下的將士們的英靈。
然而,被捕后,王耀武卻不承認使用毒氣彈的命令是自己下的,而是把鍋甩給了參謀長羅辛理。
對于此事,許世友一直耿耿于懷,不管怎么說,你都是濟南城的最高長官不是?如此推脫責任,難免讓人瞧不起。
當然,許世友瞧不起他,還有別的原因,比如在1932年,紅軍名將尋淮洲在譚家橋戰斗中犧牲后,為了邀功請賞,王耀武竟然命人挖開他的墳墓,砍下他的頭顱。
也是因此,王耀武才升任師長,真正進入蔣介石法眼,開始自己輝煌騰達之路。
因為對抗日有功,在功德林又積極改造,被俘后的王耀武,成了第一批特赦的戰犯,前前后后坐了11年牢。
他覺得,這11年,足以贖清自己的罪孽,自己可以挺胸做人重新開始了,事實上也卻是如此。
在王耀武出獄后,組織不僅給他安排工作,擔心他年老孤單,還幫他娶了媳婦,甚至連尋淮洲的親密戰友粟裕,都跟王耀武握手了,但許世友卻不愿意。
用他的話說,他若跟王耀武見了面,將來去了另一個世界,就沒有面目見那些死傷于毒氣彈下的戰友們了!
許世友說到做到,到1968年王耀武離世,許世友都沒有跟他見他,得不到老對手的原諒,也成了王耀武一生的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