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羅羅姐一直堅持帶著小七做各種數學游戲,在生活中給他做數學啟蒙,我倆也經常溝通。前幾天去羅羅姐家里討論選題時帶小七玩一會兒,發現小七目前已經能夠脫離實物做一些簡單的計算了,我還是挺意外的,沒想到小七的進步這么快。
小七的進步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雖然小七一直沒上過線上線下的數學相關課程,但我和羅羅姐平時經常就加減法的相關計算進行交流,發現她帶著小七做很多事情,看似是生活中簡單的交流互動,沒有刻意的訓練和上課,卻符合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規律,所以小七才會“突然”有一天給我們帶來驚喜。
數學是抽象的學科,教育家帕梅拉.利貝克認為孩子的抽象思維發展需要經過“體驗--語言--圖畫--符號”的過程,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是如何通過這樣的四個步驟,發展抽象思維的。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看看孩子是如何學習“球”這個概念的,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這四個詞語。
體驗:
孩子在生活中會看到球,自己會去摸一摸、抱一抱球,還會和家長一起踢球,感受球能夠滾來滾去。在這樣體驗的過程中,孩子就對球的特點有了自己的感受。
語言:
首先是孩子把他玩的這個物體和“球”的發音聯系起來,每當他說出這個詞,大人就知道他想玩球,而且他已經體驗過球的特點,很快就會把這個詞和其它同樣能滾動的物體聯系起來。
圖畫:
孩子能夠在各種書中認出球的圖畫,這些圖和球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些平面上的圖形看起來、摸起來,都和球本身不一樣,而且還不會滾動,但是因為孩子先前有了大量的體驗,他們能夠發現圖和球的共同屬性,知道擁有這些特點的圖形就是球。
符號:
之后他們會將球這個物體和它的文字表達聯系起來,這個字和真實的球沒有一點共同屬性,只是一個代表它的符號,但卻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
建議大家記住這個簡單的例子中的四步驟,不僅是學齡前兒童,孩子在數學學習的各個階段,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計算能力的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完善等,都需要經過這四個完整的抽象化過程。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如何經歷這四個步驟學習加減法。
01
生活中積累大量的體驗
很多家長在教孩子數數、計算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誤區,就是脫離生活實際,單純的教給孩子那些數字符號,告訴他3這樣寫,3+2=5之類的,這并不符合低齡兒童的認知規律,即使孩子能很快的做運算,對他們的數感、思維等提升也沒有太多的幫助。
數字和算式,都是表達真實世界的工具,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學齡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大量的相關經驗。孩子需要多一些生活感受,吃水果、搭積木、擺餐具等活動,首先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積累活動的經驗,在操作中感受增加、添上或減少、去掉等。
02
用合適的語言進行描述
孩子最初認識加減法算式一定早于學校學習,很多家長會關注孩子運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其實如何理解算式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現在接觸到加法的本質就是把幾部分合起來,所以孩子在描述的時候,要說清楚每部分有幾個,合起來一共有幾個。
以“2+3=5”這道算式為例,應該讓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大量關于“2個物體和3個物體合起來是5個物體”的例子,可以是親身操作體驗,可以是觀察實物,也可以是看圖說圖意。
之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促進他們對算式含義和加法意義的理解。
我剛才吃了2顆葡萄,現在又吃了3顆,一共吃了5顆葡萄。
我有2塊巧克力,你有3塊,咱倆合起來一共有5塊巧克力。
把2支筆和3支筆合在一起是5支筆。
減法的本質是“去掉”,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以“7-3=4”這道算式為例,應該讓孩子更多的體驗“從7個物體中去掉3個,還剩下4個”這樣的相關活動,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程。
盤子里有7個蘋果,我們拿走了3個,現在只剩下4個。
我有7輛小汽車,送給好朋友3輛,還剩下4輛。
每當孩子接觸到生活中的相關例子時,就引導他用這樣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把相關的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了,這個過程也是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重要過程。
03
用多種圖畫記錄活動體驗
孩子都喜歡涂涂畫畫,可以讓他們用畫圖的方式把自己的活動體驗記錄下來??梢杂貌煌姆绞疆媹D,實物圖或者用符號替代,都能促進孩子對于算式的理解。
表示合起來的圖,重點要分清楚每一部分的量。
表示去掉的圖,則要明顯突出去掉的部分或用清晰的符號表示去掉的部分。
畫圖記錄的過程,是孩子把自己腦海中對于剛才活動的理解整合后展現出來的過程,也就是我們老師常說的思維可視化,養成畫圖的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04
用符號記錄,寫出算式
經歷了前面三個過程之后,孩子對于加減法的意義都能建立起很好的理解,此時再寫算式就水到渠成了。
“我有2塊巧克力,你有3塊,咱倆合起來一共有5塊巧克力。”這是描述真實世界的語言,相對應的算式就是“2+3=5”。
還可以試著讓孩子根據算式創編故事,這是更高一級的要求,可以在孩子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后開始嘗試。
寫出“2+3=5”這道算式后,讓孩子根據這道算式再編一個不同的故事,如“我有2本書,又買了3本,現在一共有5本書?!?/p>
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孩子體會這道算式不僅適用于前面提到的巧克力情境,也可以描述現實生活中的同類場景,加深體會加法的共同屬性就是把幾部分合起來。
在數學學習中,不僅加減法的認識可以遵循“體驗-語言-圖畫-符號”這樣一個過程,其它新知的學習也可以套用這樣一個模式,比如平面和立體圖形的認識、乘除法的運算等等。孩子先親自操作體驗,然后用語言、圖畫、算式的方式進行多元表達,可以促進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提升數學思維。
先發個截團通知。
上周三發布的烏村閃促《》,明天下架,上半年想去烏村感受江南春天的朋友可以先買房券屯著,沒時間去不預約也是全額退款的。下架后獨家的2999兩晚一價全包套餐就絕對沒有了,兩大一小想要入住烏村的話,那是最高性價比,沒有之一。如果其他人數組合或者其他日期,也可以再看看,2999套餐是咱獨家,其他活動價后續可能其他各平臺也會上架,在悠迪訂只是額外會有一些結伴活動這種附加服務。買了套餐的請盡早預約,后續其他各平如果有其他活動,買的人多,越往后可能會越不好預約。
我們公司團建,讓倆助理滿世界選,最終可能還是烏村,孩子有的玩,家長也不會太累。
小周老師拿七七舉的例子,我就補充些更細節的內容吧,看能不能更容易參考。
小七的數學啟蒙是語數英科四門學科里,相對進度最慢的。因為他的數學啟蒙,基本是英語啟蒙的副產品,也就是去年下半年,為了生活中更多使用英語,開始給他用各種英語原版練習冊英文讀題,數學也就順便練手了(原版適齡的幾套做完后,不想扔掉每天做幾頁練習的習慣,就繼續用了七田真和奇跡數學)。
我沒有給七七趕進度,是因為作為小周老師這幾年每篇專欄文章的第一個讀者,知道低齡的數學啟蒙,慢就是快,孩子把一個個知識點弄懂,在理解的基礎上往更高難度學習,才是更符合啟蒙規律的。
做練習冊更多是鞏固,通過刻意練習積累熟能生巧的能力,以及見各種題型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點。而小七對數學知識點的接觸和學習,感覺更多是在生活中。比如,讀皮特貓時,窗臺上有幾個蛋糕,他會去數出來,那是點數的學習;吃飯的時候讓他分筷子,那是一一對應;買回家幾塊點心,她和姐姐怎么分,那是數的分成;兩個小杯子,里面各自放幾個小球,玩剪刀石頭布,誰贏了兩杯通吃,總共能得到幾個,這是加法;他伸出十個手指,我拿手比劃出兩個鉗子,大蝎子隨機吃掉他幾個手指,問他還有幾個,這是減法。當然,我們還會玩數學玩具和桌游,總之,讓孩子覺得數學有趣,有用,可能會更容易培養出他們的內驅力。
在帶七七的過程中,我真是挺感謝小周的,這幾年有她的陪伴和指導,在帶娃做啟蒙時,真的是不走彎路。而且,她見的學生多,對孩子的共性,以及難點在哪里,把控太準了。收到她這篇稿子時,我跟她說:“這篇太有價值了,但加減法我們除了沒讓小七拿算式編故事,別得基本都掌握了,下面該干啥了呢?”小周說:“下面有個對孩子比較難的點,就是幾比幾多幾,幾比幾少幾,這是加減法的變形,但一年級也會有很多孩子一下理解不了?!?/p>
然后我就突然想起來,前幾天橙子跟我說有道題小七不太理解,她也不會講。
小七是個普娃,小周老師認為學習中的難點,他可能一個也跳不過去。但有效的指導,可以幫孩子解決一個個難點,再回頭看簡單的練習,就很簡單了,極易生出成就感。
所以,公開許愿,希望小周老師繼續出啟蒙階段的指導文,我們這些有低齡孩子的家長,就能效果又好又省錢的跟著做啟蒙了。
Read More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