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前幾天刷到了一段視頻,看的人破防了。
一位大爺,為了供女兒一路讀書,最后到留學,每天吃剩菜、撿垃圾,已經堅持了31年。
但如今已到暮年的他得到消息:她的女兒不想回國了。
其實,他現在每個月退休金有5000,足夠支撐自己的生活開支。
但是女兒每年學費至少7萬,為了支持女兒的夢想,原本該退休的他只能一直撿垃圾攢錢。
他甚至節省到去垃圾桶撿剩菜吃,只為了能為女兒多省一分。
而如今31歲即將畢業的女兒,告訴他“你死了這條心”,自己不想回國了。
記者小心翼翼的詢問:將來養老還指望女兒嗎?
老人一臉暗淡地說:不能指望了。
老人的語氣非常平淡,沒有指責也沒有哭喊。
但是越平淡的語氣,看的越是讓人心酸。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養兒防老”。
可在為人父母后,越來越覺得養兒防老,其實才是一場自我欺騙式的謊言。
2
這其實不是一個特例。
前段時間我還刷過一段視頻:
廣西一養老院,一位老人坐在大門口眼巴巴的看著門外。
他對著每一位路人喊話,聽清楚后讓人忍不住心酸落淚:
“你是哪里的?告訴我孩子來接我一下吧!
他的聲音充滿祈求,紅色塑料袋里裝的或許是他的全部身家。
可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誰又能為他暫停腳步。
即使知道他的訴求,誰又能插手他人的人生?
評論區里有句話說的無比感慨:
幼兒園的門前每天都站滿了父母隔著柵欄翹首以盼,但你見過養老院的門前擠滿兒女嗎?
沒有。
因為這個世上除了父母,哪還有無償的愛?
不過人老了能去養老院,已經算是萬幸了。
之前某消防隊的門口,還出現過一位輪椅老人。
她幾天都沒吃飯了,只能到消防隊討飯。
就在我們都以為她是孤苦無依時,才知道她有兒有女,只是都不在身邊。
還有那封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的,81歲獨居老人遺書。
“我于昨晚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之后她詳細的囑托著子女在發現自己尸體后,如何清理打掃、記得開窗通風。
走到生命盡頭,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她選擇了獨自離開。
就連死亡之后都已經做好“計劃”,盡可能讓自己不給子女添麻煩。
可她又怎么會想過,她的尸體被發現,已經是兩個月之后的事了。
而發現的人也不是子女,而是鄰居……
有人說,這些例子過于極端。
確實,如此不負責的子女,實屬少見。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
以前人們總說到老了,就該心安理得享子女的清福。可現在多少父母是一直為孩子付出直到死亡?
有多少父母是和子女分隔兩地?
孩子一年甚至回不了家一趟,因為要工作、要帶娃……
父母永遠排在最后,因為子女知道,父母永遠不會怪他。
又有多少父母現在正做著“老漂族”?
離開一輩子的生活圈,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只為了幫孩子做飯、帶娃、打掃衛生,減輕子女的負擔。
甚至還有太多的父母,生病了都不愿告訴孩子。
不愿讓他們擔心、不愿讓他們花錢。
連病了、死了,都盡可能的對子女少一點麻煩。
到后來才發現:養兒防老,膝下承歡,這些看起來理所應當的訴求,在現代社會,是一種奢侈品。
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良心。
而即使有心,也不一定有余力。
上有老下有小中有房貸車貸……
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都壓在一個年輕人身上。
子女或是主動,或是迫于生計,總會掙扎選擇,讓眾多老人活成了一座被遺忘的孤島,獨自面對孤獨和死亡。
漸漸地才想明白:養兒防老已經靠不住了。
靠誰都不如靠己,信什么都別輕信人性。
3
為什么要寫這件事?
因為生活中像開頭那位老人一樣的父母越來越多了。
他們為了子女毫無保留的付出,但卻忘了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可是,無論是為了子女還是為了自己,還是要自己做好養老準備。
提前最好規劃,是為子女減輕負擔,更是在為自己的晚年留一份尊嚴。
首先,我們一定要為自己留一筆錢。
我見過醫院里,老人躺在病床之上,子女因為誰付治療費,互相推諉,耽誤治療。
也見過明明只要動手術就能治好,但因為沒錢而輕易放棄治療。
就連現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各種養老方式,哪一種不需要錢?
人老了,賺錢的機會就少了,需要花錢的地方也更多了。
這個時候,你手中的存款,或許就是你的底氣和尊嚴。
很多父母毫無保留地將手中的積蓄都交給子女,但那些錢又有多少能真正的花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年輕時,請努力賺錢。
年紀大時,請守好自己手中的養老錢。
為了自己,可以“自私”一點。
錢不是萬能的,但至少不至于讓你老無所依、老無所去。
其次,請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你會發現,人老了之后,健不健康真的有著天壤之別。
有人終日纏綿病榻,毫無生氣可言。
有人安享晚年,到處玩樂,舒服自在。
年紀越大,越會發現醫院才是最大的碎鈔機。
再厚的家底,在疾病面前,也能輕易被掏空。
更何況,久病床前無孝子。
沒有多少子女,能長久放棄工作、放棄家庭,一直守在病床前。
也沒有多少子女,能始終在病榻之前保持情緒穩定、態度平和。
所以,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是為了給孩子減輕負擔,更是為了自己的體面。
最后,請多一些朋友、多一些愛好、多一些自己的生活。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子女長大后,會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
他們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圍繞著父母轉。
倘若此時父母的生活中只有孩子,那只剩下孤獨和等待。
真正在此時陪伴著你、治愈你的,除了孩子,還有你相濡以沫的老伴,有著同樣經歷的朋友,一件你喜歡、感興趣的愛好。
平淡枯槁的歲月里,他們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有趣起來。
其實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終是漸行漸遠。
之前看過一句話: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當初要孩子,或許是為了一種責任、一種情感寄托、一種養老投資。
但老了才意識到:每個人都是在獨自前行。
說什么老有所依,其實無論是誰,依的都是自己。
早早看透現實,為的不是斥責和綁架,而是更好的生活下去。
生活不易,養老不易。
請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有余力時學會愛人。
無余力時,請先學會對自己負責。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
點擊下方卡片 關注 曉輝說法,加★ 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