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真的是個假
因為痛是真的痛
視頻文案摘錄
半夜痛醒了
猶豫了很久要不要請假
最后還是爬起來去上班了
我們小組女生很少
不好意思被他們知道
只能去廁所趴著,等著痛勁過去
上個月一直在趕項目
沒人知道
我來了兩次例假
我們,好像已經習慣了
疼,就忍一忍
直到有一次
你盯著屏幕里「例假」兩個字
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
「例假」的「假」
不就是「假期」的「假」嗎?
那「例假」,是一個假嗎?
每一個在生理期的職場女性
都應該被溫柔對待
例假,真的是個假
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企業
在釘釘OA審批系統中
將「例假」選項添加進假期管理
我們也想告訴正在經歷例假疼痛的你
現在,可以點開釘釘APP
通過工作臺上的智能人事
點擊服務臺,進入請假選項
選擇「例假」事由,為自己請一次例假
我們也期待你把這個答案
分享給你的朋友、家人、同事、更多更多的人
讓更多在職場生理期的女性
都能在需要時,為自己請一次例假
例假,真的是個假
發育期經歷生長痛、成年后面對生理痛、生育時挺住分娩痛。
一位女性來到世間,可以說疼痛感,幾乎伴隨著她的一生。
那種感覺「就如同懷抱著一塊紅彤彤滾燙的鐵」,烙在身上,揮之不去,又時不時就突然襲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男性與女性之間,其實很難產生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感「疼」身受。
而這應該也是為什么在這支短片進行到中間的時候,釘釘還是堅持選擇了用一個男聲來發起那個疑問:「例假」的「假」,不就是「假期」的「假」嗎?
因為它試著用這樣換位思考的視角,調動起更多人的注意力和同理心,一起來給予女性的疼痛更多理解。
女生每個月的痛
終于有人理解了
——不知道為什么,看得熱淚盈眶,感覺女生每個月的痛苦,終于被理解了。
這是一條在釘釘視頻號下面,引發了超過 5000+ 認同和點贊的留言。
可以看到,短片開頭,釘釘是通過找到一個職場女性在面對生理期疼痛這個問題時,普遍采用的一種處理方式——「忍」,來引發起女性的情感共振。
半夜來了痛不欲生,第二天還是忍著去上班。
小組里男生居多,羞于被他們知道跑到沒人的地方忍過去。
高強度的工作導致例假紊亂,選擇忍著不說。
在這種「忍」的背后,一方面有一直以來,世俗壓在女性身上的「月經羞恥」問題。
另一方面當下的職場和一些公司,并沒有在女性職工例假來臨時給到「照例準假」。
而要說起來,「例假」這個詞最開始的來源,其實就跟假期有關。
早在上個世紀 50 年代,我國當時的工廠就實行過勞動保護,女職工來月經時可以上級請假,組織上也會照例準假。
久而久之,「照例準假」在日后的工作中,就慢慢演化成了「例假」的說法。
而且直到現在,雖然我國國家層面的法律,對女性職工月經期間能休息多少天沒有做出具體規定,但各個省都出臺了不同的規定。
就像短片里各個行業女性所陳述的那樣,只要經本人提出,每個地方的用人單位都應該給予經期女職工相應的保護。
有的要避免她們參加高強度勞動,有的可以給予 1-2 日的休息。
所以釘釘這次在婦女節期間提出「例假真的是個假」,首先是有著現實的群眾基礎與法理依據。
其次它也洞察到,「例假」之所以沒有普及,一是因為一些企業在面臨市場競爭過程中,會希望員工投入更多的工作時間來換取企業效益,也不太會做出明文規定女性可以請例假。
二是「例假」作為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一種生理現象,它需要經女性本人提出,有時候還需要醫療機構證明。
這樣一來,就導致許多經歷痛經的職場女性,都會選擇「再撐一下」。
可以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
從短片里釘釘所給出的解決方案來看,它并沒有道德綁架企業,而是通過其 AO 系統的功能設計,在請假選項里給出了一個「例假」的選項。
就像那句我們在使用一些大眾類產品時常說的話那樣,「有些功能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同樣,對釘釘來說,它提供「例假」的選項,也就意味著它站在了女性員工與企業公司的需求背后。
也許你可能不需要,但是當你想要用到它的時候,它一定會在。
如果用的人越來越多,并且愿意通過女性「例假」申請的公司越來越多,那么進步就會開始發生。
一點小小的改變
會推動一點點的進步
另外,配套上面這支短片釘釘還做了一件事。
它去到上海陜西南路地鐵站,投放了一組特別少見的戶外廣告。
廣告中的文案,釘釘沒有做過多修飾,而是直接放上了《上海市女職工勞動保護法》的相關條例。
很明顯,無論是短片的立意還是戶外廣告的普法,釘釘都是希望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來提醒職場女性,當你例假來臨時,可以把這個作為一個請假事由。
同時釘釘也告知了大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釘釘 OA 審批系統中,將「例假」選項添加進假期管理。
并且呼吁有更多企業,重視女性這一生理問題,當女性員工例假來臨時,公司不妨考慮給予她們更寬容的就職環境。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釘釘這次在三八婦女節的傳播,它是一次基于產品功能來鏈接社會話題的創意,也是一次基于女性心聲來推動就業環境變化的發聲。
如果再把目光投向過去一年中釘釘在品牌層面的動作,從產品功能出發,找到能深入大眾輿論的議題,進而提升一個工具品牌人性化的好感度,是它堅持在做的一件事。
比如去年 5.4 青年節,釘釘洞察到長假和小長假歸來后的打工人普遍有的一種心理,即:
經常一不小心忘記調鬧鐘,第二天就就容易睡過頭,以及「假期綜合癥」發作,就更容易引發人不想上班的念頭。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長假后的第一天上班遲到,就變成了一種常見的職場現象。
所以在 5.4 青年節這一天,它在不介入其他公司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從產品層面把「遲到」改成「晚到」來進行了承接。
表面上看,考勤中的「遲到」改成「晚到」,只有一字之差。
但這背后所投射出來的人文關懷,是它兼顧到了當下職場年輕人在面臨一種內卷式競爭、制式化管理的工作環境時,所時不時就產生的那種緊繃心態和焦慮情緒。
包括這一次將「例假」的選項開放給所有企業,這一點小小的改變,也都是在推動更多的公司愿意進行人性化管理的進步。
最后,想說的是,盡管還不那么明顯,但從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看,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品牌在女性溝通層面還是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在發生的。
那就是逐漸有更多的品牌開始去思考:
比起停留在口號層面為女性呼吁權益,能不能從實際行動層面,為女性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小事與實事?
比如今年小紅書注意到,女性可能會因為隱私問題或者心理原因,在生了病后不敢去醫院。
于是通過微改造的形式,聯合 6 座城市的 14 家醫院,打造出了「沒關系,放輕松」診室。
薇諾娜則是找到這樣一個視角——女性正在使用的護膚品,往往里面也注入進了其他女性的勞動與智慧。
于是它把鏡頭對準了那些在生產一線的女工,不僅讓她們的身影和聲音被更多人看見,還成立起了一個女性關愛公益項目「護花使者」聯盟。
奈絲公主為了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月經必修課,專門創作了一套月經親子繪本。
一本給女孩們,一本給家長們,旨在幫助大家科學又自在地與其相處,與孩子溝通。
包括釘釘這一次期待更多企業可以將「例假」選項添加進「假期管理」,也是一種落到實處的產品行動。
也許改變還沒有那么快發生,但就像釘釘的 logo 形態一樣,它已經扇動了它的翅膀。
點本文左上角「廣告文案」進入歷史消息
在最上方搜索框里輸入任何關鍵詞
查找你想要的品牌案例
畢竟,這個號滿11年了
沒去奧美中國面過壁
沒上李奧貝納摘過星
沒到環時互動搶過包
沒跟一線大咖吹過水
沒什么能拿出來說的
只是暫時還喜歡廣告而已
所以一句話也不想打動你
微信ID:adwriter
微博:@廣告文案-
知乎ID:二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