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1成為我國主要變異株,新冠流感樣病例持續上升
3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2024年2月1日-2月29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報送665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流行株為JN.1系列變異株。根據采樣日期,近期XBB及其亞分支占比持續下降,JN.1及其亞分支占比持續增加。
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變異株變化趨勢
來源:中疾控
流感樣病例新冠病毒陽性率從2024年第5周(1月29日-2月4日)的3.3%上升至第9周(2月26日-3月3日)的14.3%。
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
來源:中疾控
現有新冠藥仍有效,長新冠問題不容忽視
2023年12月28日,國家疾控局規劃財務與法規司司長李正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現有證據顯示,JN.1變異株免疫逃逸和傳播力增強,其致病力并未增強,而且既往感染和接種含XBB成份的疫苗對其有免疫交叉保護的作用,特異性抗病毒藥物依然有效。
目前,我國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這標志著COVID-19從緊急狀態向新常態轉變,但不容忽視的是,與COVID-19相關的“長新冠”可以出現全身多系統癥狀并帶來長期的影響,給全球公共衛生帶來了新的挑戰。
最新專家共識發布,全球約10%新冠患者存在長新冠
前不久,盧洪洲教授帶領的團隊在《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發表了《長新冠綜合征臨床診治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基于國內外長新冠綜合征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數據,以及循證醫學證據,提煉出16條共識建議,為指導臨床正確評估與管理長新冠綜合征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長新冠綜合征臨床診治專家共識》
來源: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共識采用WHO對“長新冠”的定義:新冠病毒感染3個月后,持續存在的癥狀或出現新的癥狀,癥狀至少持續2個月,且無法用其他診斷解釋。
共識指出:
“長新冠”不是一種具有明確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病程的簡單疾病,而是一種同時涉及多個器官的復雜疾病,因此將其稱為“長新冠綜合征”更為恰當。
長新冠綜合征常見癥狀為疲勞、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難,其他不典型癥狀包括認知障礙、嗅覺和味覺減退、失眠和肌痛等,還可能有額外的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郁、創傷后應激障礙)和認知障礙(如記憶力和注意力差)等癥狀。
最新數據顯示,約10%的COVID-19患者中存在長新冠, 即全世界至少6500萬人存在長新冠。多項研究表明,女性患長新冠綜合征的風險更高,與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出現心理癥狀和認知障礙的風險顯著增加。除性別外,許多研究發現,長新冠綜合征的風險隨著感染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長新冠綜合征發生的累積風險與感染次數呈正相關,這一點在老年人中尤其明顯,甚至接種疫苗也無法減弱多次感染的影響。
早期抗病毒治療可減少長新冠發生,建議高危人群提前備藥
共識指出,早期抗病毒治療可減少長新冠綜合征的發生。在一項針對具有重癥高危因素人群的大型回顧性研究中,比較了246076例未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及35717例早期 (發病5天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的COVID-19患者的長新冠綜合征發生率,結果表明接受治療組出現長新冠綜合征相關癥狀的風險明顯降低。不論患者是否接種過疫苗,或是否為多次感染,疾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均可降低長新冠綜合征相關癥狀發生的風險。
共識推薦意見4顯示:
長新冠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齡、肥胖、合并基礎疾病、急性期病情嚴重和感染初期較多臨床癥狀(C4),對此類患者建議隨訪和早期抗新冠病毒治療以減少長新冠綜合征的發生(B3a)。
因此,在新冠病毒感染常態化、地方化流行、反復感染的形勢下,高危人群提前備藥,可以確保在感染后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降低長新冠綜合征發生風險。張文宏在兩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冬春季節各三甲醫院求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人滿為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可羅雀,很大因素在于基層醫療機構檢測能力不足,藥物供應有限。因此,除了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培訓之外,還要著重切實提升診斷技術與藥物供應等全方位的提升,“特別是要避免出現醫生有能力但無有效藥物供應、無診斷方法的窘境,不能讓老百姓對基層醫療失去信心。”
綜上所述,長新冠綜合征對人體的影響不容忽視,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個人防護,提前備藥,感染后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降低長新冠綜合征發生風險。
據悉,2023年12月13日,先諾欣等三款2023年獲批上市的國產新冠藥被正式納入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納入醫保后,先諾欣每盒/療程價格降至479元,價格僅為同靶點進口藥物的四分之一,個人自付金額進一步降低,藥物可及性提高。當前,先諾欣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306個城市及近3000家醫療機構。
同時,為響應公眾需求,先諾欣于各電商平臺也都開放了預約服務,并上線“新冠用藥便民三件套”。公眾通過網站、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方式,可快速找到身邊可處方的醫療機構,并可一鍵查詢先諾欣藥物相互作用信息,方便患者安全合理用藥。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撰稿 | 邢亞琳
編輯 | 朱慧雅
審校 | 劉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