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廣東水師,也叫廣東海軍,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區域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直接建立在舊綠營水師編制的基礎之上,長官為廣東水師提督,受兩廣總督節制,主要基地設在廣州黃埔。
廣東海軍的特點是成立時間早,艦船數量多,種類繁雜,規模小。但仍是裝備近代化艦船。
甲午海戰前,廣東海軍的旗艦是廣甲號無防護巡洋艦。
與北洋海軍,南洋海軍,福建海軍并稱中國第一批近代化海軍。
宣統元年與其他三支艦隊合并為長江艦隊和遠洋艦隊。
歷史沿革
廣東水師提督 關天培
綠營廣東水師最早成軍于康熙3年(1664年),水師提督駐惠州;至康熙7年由于海邊平靜而裁撤。
嘉慶14年(1809年)復置水師提督,駐虎門。其"直屬部隊(督標水師)"分為前、后、左、右、中五營,兼轄水師營、四會營、新會營。水師提督駐惠州,轄"水師主力"香山協左、右營,順德協左、右營,新會協左、右營,大鵬協左、右營,赤溪協左、右營,清遠右營、廣海寨營、永靖營等。另有"地方部隊"南澳鎮右營(左營屬福建),澄海協,海門營,達豪營,碣石鎮標三營,平海營,歸善城守營,潮州城守營,饒平營,黃岡協左、右營,龍門協標左、右營,高廉鎮轄陽江營、電白營、碣州營、東山營等。兵力達2萬人左右。
綠營廣東水師合計各營戰船約有400余艘,均為舊式木質帆船。其中最大的戰艦是水師督船,也不過排水量數百噸,載12門前膛鐵炮而已。這樣的裝備,緝賊拿盜尚敷其用,到了面對近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則相形見絀,不堪一擊。
1839年林則徐到達廣州后,通過對比發現洋炮比中國鑄造的土炮先進,英軍火炮能"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以(己)及我,是器不良也"。為改變這種狀況,他奏請朝廷增造船炮,做到"制炮必求極利,造船必求極堅。"
歷經過鴉片戰爭后,到1842年10月,廣東先后仿造了數艘新型安置舷側炮的新式戰艦。
近代發展
廣東水師 廣甲號巡洋艦
廣東地處南海之濱,在多次外敵入侵之時都首當其沖地成為國防前哨。近代海軍興起后,廣東水師很快順應風潮,開始了建設西式海軍艦隊的努力。
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當時兩廣總督瑞麟向英國、法國購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艦船,用于巡海、緝私、捕盜。
1884年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后,廣東水師向福州船政先訂購了一艘無防護巡洋艦廣甲號后又追加了廣乙、廣丙兩艘魚雷巡洋艦和炮艦廣庚,廣東水師終于有了千噸級的軍艦。
宣統元年,廣東水師與北洋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一起編為遠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廣東水師作為一支獨立編制的存在宣告終結。
艦艇資料
第一批: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1866-1868年),安瀾、鎮濤、澄清、綏靖、飛龍、鎮海。
第二批:光緒八年至十一年(1882-1884年),德制11艘魚雷艇:雷龍、雷虎、雷中、雷乾、雷坤、雷離、雷坎、雷震、雷艮、雷巽、雷兌。黃埔造船廠建造炮艦:廣元、廣亨、廣利、廣貞、廣金、廣玉。
第三批:光緒十三年至光緒十七年(1887-1891年),馬尾造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廣甲、廣乙、廣丙、(這三艘是巡洋艦,是廣東水師最大的軍艦,自從這三艘軍艦在甲午戰爭中被擊沉之后,廣東水師就再也沒有添置過同等或者比這三艦還大的軍艦),炮艦:廣庚。
第四批:光緒三十三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7年-1908年),日本炮艦: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魚雷艇:湖鵬、湖鶚、湖鷹、湖隼。
廣東水師共有艦艇37艘,總噸位1.1萬噸。“廣甲” “廣乙” “廣丙” 1894年參加南北洋大會操北上,中日甲午戰爭中歸北洋海軍指揮,先后于豐島海戰、黃海海戰中被擊毀。廣丙號在威海衛海戰結束后被俘,編入日本海軍。
巡視南海
一百年前,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親率戰艦前往西沙巡視,并在伏波島刻石留念,除了重申主權之外,還給西沙群島的15個島命名。
1909年5月的一天,在中國南海湛藍的海面上,出現一支由清帝國三艘軍艦組成的小型艦隊,乘風破浪,向我國的南沙群島駛去。三艘軍艦分別為伏波號、琛航號、振威號。
伏波號由福建船政局在1871年建成,木殼炮艦。艦長66.5米,寬10.7米,吃水4米,排水量1258噸,航速10節,裝炮7門。
振威號由福建船政局在1872年12月建成,武裝運兵船,木質船身,排水量572.5噸,航速9節,裝備6門炮。
琛航號由福建船政局在1874年建成,木殼運輸艦。艦長66.5米,艦寬10.7米,吃水4米,排水量1358噸,航速10節,裝炮8門。
在1884年8月23日中法戰爭的馬江之役中,伏波號和振威號被擊沉,琛航號負傷擱淺,它們經修理后,都轉給廣東水師。
船帆上飄揚著大清龍旗,水兵們筋骨強壯,訓練有素。艦上有官兵170多人,包括化驗師、工程師、測繪員、醫生、工人。配備了充足的淡水和米面食品,可見出海前已有充分準備。指揮這支艦隊的是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他身穿武將袍服,腰挎寶劍,不時以長筒望遠鏡瞭望海面。
1905年,李準當上廣東水師提督。在新的兩廣總督張人駿支持下,李準整頓水師,招收壯丁,淘汰老弱兵丁,加強訓練,編成水師,并裝備洋槍,購進英國軍艦數艘。幾年后,廣東水師面貌一新,戰斗力有明顯提高。
1907年,李準就曾巡視西沙各島,并在伏波島刻石留念稱:“大清光緒三十三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視至此”。巡視歸來后,李準又請上級批準將西沙各島重新命名,并得到批準。
在1909年這次巡海視察中,李準除了重申主權,還給西沙群島的15個島命名。
據尚存世的《李準日記》披露:李準這次巡海視察抵達了南沙群島,最遠還到了曾母暗沙附近。由于浪高達到10余尺,艦船無法靠近。為保全艦船,只好返航。雖然是險象叢生,但幸無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