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的誕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它改變了人類的認知方式、人類視野以及生活方式,它能替代人類大部分工作,因而也給很多人造成恐慌。
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就像莫言說的那樣,作家不會因為AI失業。在未來的30年里, AI或許會有技術性的突破,但可以肯定的是,AI永遠替代不了像莫言這樣的偉大作家。不過必須要承認的是,AI的出現將對文學市場產生極大沖擊。
相比于人腦來說,AI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樣是創作出10萬字的文章,與一般的網文寫手相比,AI的速度更快,同時質量水平不一定會比一般的網文寫手要差。在AI瘋狂快速的模擬下,中低端的網文作品必然會備受沖擊。
在中低端我們市場中,大部分作者干的事情其實與AI并沒有什么差別,無非是將那些大熱的素材整合到一起,進行重復的搬運模仿。在這個領域,人類作者是幾乎不可能打敗AI的,不過這對整個寫作行業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
但對高端寫作領域來說, AI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取代的。 AI永遠無法復刻出人腦的創造性,精密性和情感復雜性。簡單來說,AI或許代替的了郭敬明之輩,但永遠成為不了王國維。寫作不是一件簡單的流水賬式的工作,一本好的書,也不僅僅是梗多就好了。
此外,AI的出現,將改變今后的文學創作形式。在此前結束的第170屆芥川文學獎評選中,獲獎作家九段理江坦言自己的獲獎作品《東京同情塔》中有5%的內容直接取自chatgpt,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她也有積極使用人工智能。
當時這件事還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對于含有AI寫作的文學作品,是否有資格評獎進行了爭論。
在AI的超大算力下,創造出一篇讓大部分人欣賞的文學作品是沒有問題的,但很難描寫出觸及人心底的情感。對于一個好的文學作者來說,通過AI創造文學作品能夠極為有效地填補自己的知識空白,因為AI的數據來源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文學歷史合集,這樣一來作者的作品就有可能無限靠近文學的邊界。
對于超一流作家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工具,他們的思想指引加上AI的絕佳輔助,極有可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絕佳作品。
在這種情況下,作家不再是過去的文學創造者,而是信息的提示者,提供創意思路,由AI生成具體的內容,這極大提高了創作效率,當然也面臨著內容簡略化的風險。
對于讀者來說,AI創作的出現也將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由于讀者的文學背景,生活經歷等存在極大的不同,所以人們對于文學的感知力也是不同的,同樣的一種情感,一些人可能需要短短幾行字就可以感知了,而有些人卻需要極為充分的描寫,才能感受得到。
想要讓不同的讀者體會到相同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根據讀者的特征進行個性化定制,從而提高閱讀體驗和效率,當然這也存在信息壓縮的風險。
就好像現在短視頻平臺上流行的,“5分鐘帶你看完XXX”,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種高效的方式,但是這種填鴨式的信息沖擊相比與沉浸式的體驗帶來的觸動,選擇哪種就需要好好抉擇了。當AI越來越了解讀者,那么就能創造出讀者更喜歡更適應的文學作品,這樣一來也會存在文學審美的局限性。
盡管目前關于人工智能的討論聲聲不絕,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是勢不可擋的,目前全球各國都在加大人工智能的投入,盡管我們對未來充滿擔憂,但科技的發展趨勢并不會因此發生改變。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 AI真的成為了超一流作家,對AI來說,文學只是不同文字的排列組合,他們可以通過AI來操控人類的情感,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是多么獨具個性的作家,都能被AI取代,這時我們要關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作家會不會因為AI出現而失業了。
作為人類世界的前行者,人類思想的探索者,優秀作家走在整個人類社會的前沿,如果AI連他們都能取代的話,那么12萬年前,智人消滅尼安德特人的戰爭或許即將重現,畢竟 AI不需要去飼養所謂的情緒不穩定的低效率物種。
這樣一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擁抱技術,把AI當做賈維斯,當作者不再重復套路,寫出真正厲害的作品時, AI的價值才能得以真正的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