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國家級新區再次迎來新任務和新使命。
3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促進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其目的是進一步凝聚激發新區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強勁動力,增強先行探索、示范引領功能,打造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說白了就是要賦予國家級新區更自主的權利,放開手腳干,同時將傾斜更多的政策給國家級新區。
我國一共有19個國家級新區,分別為上海浦東新區、河北雄安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陜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四川天府新區、湖南湘江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福州新區、云南滇中新區、哈爾濱新區、長春新區、江西贛江新區。
為什么是國家級新區擔此重任?
坦白講,國家級新區最早設立時就是要干大事的,是主要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
1992年,我國設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浦東新區,明確了要以浦東為龍頭帶動全上海以及長三角發展,浦東新區設立之后,跨國公司和中外金融機構紛紛進入浦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
除了引入外資,浦東新區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如今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航空產業、人工智能、汽車制造、大數據產業為主要產業的戰略布局,同時,浦東新區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的經驗不斷向全國各地復制。
從1992年到2017年,國家陸續設立了19個國家級新區,在沿海、中部、西部和東北廣泛布局。
說一個數據吧,2023年,19個國家級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萬億元,占到全國總量的5%,其中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占上海、天津的比重均超過30%。
從GDP占比就可看出國家級新區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同時也正在成為更多城市加速發展的發動機。
在以上這份文件中提到了非常多利好國家級新區發展的政策,其中我認為中西部和東北迎來重大利好。
第一,文件中明確了支持有關新區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等帶來的重大機遇。
相比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比較成熟的城市群,成渝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還處在推進建設階段,所以四川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湖南湘江新區和江西贛江新區在未來將會迎來更多的機遇,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
成渝雙城經濟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是國家大力支持打造的內陸城市群,政策傾斜只會越來越多,所以這些城市群的國家級新區務必要抓住機遇。
比如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下,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組建了八大產業旗艦聯盟,從而更好的聯手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而今后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推動下,坐擁先進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湘江新區與錨定“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的贛江新區都將迎來更多利好和機遇。
第二,文件中還明確了支持中西部和東北的新區提升產業承接和培育能力。
近些年,國家一直在推動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還重點推動邀請制造業領域跨國公司優先到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并持續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
從我國沿海地區的產業來看,由于各種成本的持續上升,傳統產業的發展優勢在減弱,所以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已迫在眉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市場大,產業發展空間大,要素成本相對較低,所以中西部和東北的國家級新區將起到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平臺作用。
這一輪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不僅要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和自主權改革上有很大突破,對于中西部和東北的國家級新區的加速建設更是一次重大機遇。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