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三大股指維持窄幅震蕩走勢,科創50指數逆市大漲;港股弱勢下探,兩大股指均跌超1%,南向資金大幅流入,凈買入超200億港元。
具體來看,三大股指盤中小幅下探,滬指失守3600點,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走低。截至收盤,滬指跌0.33%報3593.66點,深證成指跌0.22%報11168.14點,創業板指跌0.23%報2340.06點,科創50指數漲2.07%,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8185億元,較此前一日減少約580億元。
市場現明顯分化,近日強勢股大幅下挫,深水規院20%跌停,鐵建重工跌近15%,中國能建逼近跌停;AI應用概念逆市活躍,因賽集團、大恒科技、競業達等漲停;半導體板塊午后走高,市值超2800億的寒武紀大漲超12%,賽微微電、翱捷科技均漲超10%;光刻機概念崛起,張江高科漲停,茂萊光學漲超11%。
港股方面,截至收盤,華虹半導體漲超9%,中芯國際漲近5%;快手、嗶哩嗶哩跌超4%。
半導體板塊拉升
半導體板塊午后強勢拉升,截至收盤,芯導科技漲超13%,賽微微電、寒武紀、翱捷科技等漲超10%,恒玄科技漲近8%。
機構表示,AI大模型的破圈及AI智能眼鏡、AI手機等設備市占率的提升,帶動端側AI算力的需求上行,驅動高性能以太網交換機、先進存儲產品、GPU及邊緣計算/端側算力芯片等多種半導體硬件的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傳統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PC及IOT板塊弱復蘇態勢延續,疊加國產化替代仍為大勢所趨,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半導體企業有望持續收益。
天風證券表示,2025年,全球半導體增長延續樂觀增長走勢,2025年AI驅動下游增長。同時,政策對供應鏈中斷與重構風險持續升級,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二季度各環節公司業績預告亮眼,展望三季度半導體旺季期,建議關注設計板塊存儲、代工SoC、ASIC、CIS業績彈性,設備材料算力芯片國產替代。
AI應用概念活躍
AI應用概念盤中走高,截至收盤,因賽集團20%漲停,云從科技漲超11%,中電鑫龍、大恒科技、競業達漲停,海天瑞聲漲超8%。
消息面上,近兩年,伴隨大模型快速發展,政策持續加大支持。各省市從算力補貼層面的支持已有初步成效,如北京市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可給予每年不超過200萬元算力補貼,上海市發放AI算力券用于支持智能算力且用于核心算法創新、模型研發的企業,杭州市對符合要求的企業給予不超過算力合同費用30%或20%的補貼等。
中信證券表示,參考此前政策給予的算力補貼及工業互聯網補貼支持,預計政策后續亦有望加大對AI應用層面的資金支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tokens調用、合格項目申報、企業采購Agent應用等方式的支持,但具體力度金額等仍有待進一步觀察。預計政策持續落實支持下,AI產業鏈有望進一步發展繁榮。多重力量共振下,AI產業鏈有望持續加速,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責編:萬健祎
校對:彭其華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