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
實現規模化擴張,是百果園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點數·數字經濟工作室原創
作 者 |李佳蔓
微信ID | yds_sh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知名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被曝光一系列經營亂象。
據報道,百果園武漢銀海雅苑門店存在使用腐爛水果制作高價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充當鮮果售賣,以及隨意定義車厘子等級等等問題。
有“視頻”無“優食品”
官方媒體披露了一段臥底記者在武漢百果園銀海雅苑門店的調查視頻,揭露了其令人咋舌的營業內幕。
視頻中,該店員工竟將腐爛的水果切塊后放入一次性盒子,還自鳴得意地宣稱:“讓你們看看,什么叫化腐朽為神奇!”
此舉令人震驚,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首先,該店存在無證上崗的問題。
當記者應聘時表示沒有健康證,店長卻輕描淡寫地表示這不是問題,可以先上崗后補辦。
其次,腐爛水果被制作成拼盤后高價銷售。
記者親眼看見員工將嚴重腐爛的蘋果、橙子、蜜瓜等水果,經過簡單的切割處理后就重新裝入果盤,然后以18元的高價出售給消費者。
此外,該店還涉嫌售賣隔夜水果。盡管店門口張貼了“絕不售賣隔夜水果”的警示標語,但員工卻將未售完的水果藏入宿舍冰柜,第二天再悄悄拿出來售賣。
更令人震驚的是,該店還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他們將低品質的水果按照高品質的價格進行售賣,如將單J車厘子按雙J價格出售,甚至在外賣訂單中將JJ車厘子冒充JJJ或JJJJ級別的車厘子。
在總部的培訓中,員工被默許銷售過期產品。培訓人員公然表示,即使蜜凰冰糖梨過期,也可以繼續銷售。
而所謂的督導檢查更是形同虛設。當總部督導發現門店售賣過期紅樹莓時,并未按照規定進行處罰,而是要求店長原價購買并私下處理。
事實上,百果園的問題并非首次被曝光,兩年前就有博主拍攝視頻舉報過類似問題,此前,百果園還曾因水果中農藥超標被罰款。
然而百果園的整改措施卻顯得敷衍了事,他們僅僅對相關人員進行停職處理和教育整頓,對于區域負責人也只是給予警告,并要求整改到位。
這種隔靴搔癢的處罰方式顯然無法根治問題。
如今,百果園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被曝光在公眾面前,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和憤怒。
目前,武漢的這家百果園門店已經被當地執法人員介入調查取證。官方也給出了處理意見:該門店將被處以5-10萬元之間的罰款。
然而,許多網友對此表示無奈和不滿,認為這種處罰只是象征性的,對于這樣的大品牌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這么大的百果園,為什么很難賺錢?
盡管百果園已經在昧著良心“節衣縮食”了,也依舊不賺錢,這又是為什么?
回顧2023年,百果園在港股上市公司中表現不佳,且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盡管它在全國擁有6000家門店,覆蓋150多個城市,但這家以水果銷售為主的公司卻面臨著盈利難題。
百果園的財報顯示,其凈利潤率一直低迷,甚至在2020年僅為0.5%,而去年雖然有所提升,但也僅為2.7%。相比之下,其他行業的公司如富士康,在同樣面臨挑戰的情況下,其凈利潤率仍然高于百果園。
百果園的困境并非源于缺乏市場。實際上,它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店,2021年銷售額達到了127億元。然而,問題在于,盡管百果園的門店數量眾多,但其盈利能力卻相對較弱。
同時,百果園的擴張之路也并不順利。
盡管公司曾計劃在2020年開出萬店,但實際上至今只開出了6000家門店。而且,許多門店的經營狀況并不理想,北京地區30%的門店虧損,武漢地區甚至有一半的門店都在虧損。這使得加盟商的經營壓力巨大,很多人無法在2-3年的回本周期內實現盈利。
此外,百果園還面臨著生鮮電商的激烈競爭。這些電商平臺通過優化供應鏈和降低運輸成本,能夠提供價格更低、品質更優的水果。這使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在線上購買水果,而百果園的線下門店則面臨著客流下降的壓力。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百果園試圖通過推出自有品牌、加大線上銷售比重以及攻入生鮮腹地等方式來提升盈利能力。然而,這些舉措的效果并不明顯。其自有品牌的銷售額在門店總銷售額中的占比仍然較低,而線上銷售渠道的毛利率也為負數。
與此同時,一些國際水果品牌如佳沛等卻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它們通過掌控上游種植資源、精選品類以及制造稀缺性等方式,成功地將自己的產品打造成了高端水果的代表,并獲得了較高的溢價,這使得它們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仍然能夠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
百果園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并開始嘗試打造自己的高端水果品牌。
然而,這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研發、種植和推廣、數字化流程再提升,才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和定價權。
各路評論是否可以解釋百果園之殤?
針對“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百果園被曝一系列經營亂象,百果園方面表示將高度重視,并第一時間核實查證。
涉事加盟店已被停業整頓、全面徹查,百果園也承諾將加強加盟商資質審核、完善培訓體系、提升內部審計和巡查頻率等,以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這一系列事件使得市場對百果園的食品安全、企業信譽和品牌形象產生了嚴重質疑。
有分析認為,百果園的問題與其加盟模式密切相關。
加盟模式下,總部對單個加盟店的實際運營控制力度相對有限,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管機制,就可能導致個別加盟商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而忽視食品安全規范。目前,百果園的加盟店占比高達99.8%,且近年來門店數量增速明顯變慢,閉店率上升。
百果園背上了“貴”的名聲,但凈利潤率卻常年在3%以下,這與其重資產模式有關。
水果行業從種植到銷售的過程中牽扯到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加上水果的折損率不低,保質期又短,對冷鏈運輸的要求也更高了,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百果園的成本居高不下。
為了提高供應鏈效率,百果園直接在種植端與果農合作,把水果送到加工配送中心,然后運往全國各地的門店。然而,這種全方位數字化布局雖然提高了效率和運營精細化程度,但也使得成本大幅上升。銷售成本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這也是百果園凈利潤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百果園面臨著兩難境地:
一方面,想要把水果生意做大,必須繼續擴大加盟店規模;
另一方面,門店數量的增加又會反過來考驗百果園的管理水平和“鮮果”數字化能力。
如何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規模化擴張,是百果園亟待解決的問題。
【 結 語 】
總的來說,百果園在數字化管控與食品安全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能否走出困境、重拾消費者信任?尚需時間觀察。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