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總有自己喜歡的事,有人愛吃,有人愛酒,有人愛旅游; ??
但白巖松說: “ 你會發現,喝茶的人,真的是特別的 ” 。
到底特別在哪里呢?
拿我們的老朋友蘇軾舉例,一起來看看 “茶癡”的世界 到底有什么不同?
▲ 《盧仝煮茶圖》明 丁云鵬
表現一:不可一日無茶
蘇東坡嗜茶如命,一天不喝茶就感覺天都塌下來了。?
趕路口渴時想茶:?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看風景時要喝茶:?
休對古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甚至在夢里都在喝茶:?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
表現二: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喝茶
傳說蘇東坡在宜興講學時,茶不離手,以至于尋常紫砂壺的容量都難以滿足他的飲茶需求。
于是蘇東坡為了能“一飽口福”,轉頭訂做了一把大茶壺;
結果壺的容量大了,但壺又變得太重而不好提。
蘇軾愁著呢,正好有一天夜里,小書僮提著燈籠送來點心,
蘇軾看著燈籠靈機一動,于是參考燈籠的樣式,將壺把裝在壺上方,創造了別具一格的“東坡提梁壺”。
▲ 《煮茶圖》明 王問
表現三:泡茶強迫癥
蘇東坡晚年被貶到儋州的時候,生活條件艱苦,飯都吃不上, 但對于泡茶,還是主打一個 “不將就”和“窮講究” 。
有天深夜,他突然想喝茶,大晚上的非要親自前往江邊提水;
只因茶圣陸羽說過:泡茶一定要用“活水”哦。
▲ 圖源:視覺中國
愛茶之人,到底特別在哪里呢?
在很多人看來,他們或許是苛刻的完美主義者,但卻也是這世上少有的幸福之人。
周作人曾說過:“我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對于愛茶人而言,挑選合時令的茶葉,拿起心儀的茶盞,注入沸水,看著葉脈在杯中起舞,浮浮沉沉。
泡好眼前這一杯茶,便是人間幸福之事。
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
自古至今,愛茶之人對泡茶用水是十分講究的。
因此一把能燒水的好壺,對泡茶來說至關重要。
▲ 圖源:視覺中國
2019年,設計師李曉林在不惑之年,踏入了茶客的世界。
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大家用煮水壺沖茶后會立刻把它放在臺面下。
桌面之上,是精致的茶器,而桌下,是丑陋的煮水壺;
于是,李曉林尋覓著一把真正適合中國茶席的煮水壺。
然而市面上的電熱水壺,多是鐵制容器、生硬的輪廓,冰冷的手感;
西方水壺與東方茶席之間搭配,就像變形金剛進了大觀園給林黛玉畫眉。
▲ 圖源:視覺中國
不夠好看就算了,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燒水壺很聒噪、水燒開后會發出噪聲。 壺身沉重,加水后倒水更是費力。 燒水要很長時間,經常跟客人面面相覷等半天。 好不容易燒好一壺水,喝了一點立馬變冷又要重新燒 ......
于是,李曉林心生一念:他要打造一把能“上得了臺面”的煮水壺。
這一念讓他死磕了三年,但卻意料之外做出了一把被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式水壺——汲需三號。
這是一把為茶而存在的煮水壺;
即便再挑剔的茶客都會驚嘆于它的簡潔優美。
它獲獎無數,是中國第一個獲得美國IDEA金獎的水壺品牌;
產品還被亨利福特博物館收永久收藏。
只要用過它的人都會傾心于它的美,不少用戶把它稱為: 全網顏值zui高的煮水壺。
IDEA的評委對汲需給出了這樣的好評:
融合中式茶飲文化、審美、意境和現代科技的一次綜合創新,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當代思考與優秀實踐。
▲ 此前蘋果iPhone、特斯拉Model S等都IDEA獎項
因為工藝復雜,所以產量很少,這把過于優秀卻過于小眾的壺,只有資深茶客才知道它的好。
傳統茶席要擺的滿滿當當才有感覺,它不,因為它只要存在在那里就已經完成了“美”“儀式感”這件最重要的小事。
純粹的顏色,安靜、古樸而不張揚,
壺型簡潔優雅,輪廓典雅,自成風景。
煮水操作簡潔,點綴日用之美的從容優雅。
它不僅僅是一壺茶,一件器物,而是一個美的不可多得的生活方式。
最是一年春好處,唯有春茶不可負。
日常的精致和驚喜,要拜偶得的美器所賜。
在這個春茶來時的季節,汲需可以說是送禮的不二之選;
外觀高級大氣,獲得過國際大獎,又是小眾設計師品牌,實用又有品位;
無論是送自己、還是親朋好友,都是特別又有心意的選擇。
目前這款綠色汲需水壺,目前由意外藝術線上獨家首發,限量200把,僅在意外商城銷售。
因為制作工藝周期長,所以這次錯過就要多等兩個月,喜歡就盡早下手~
什么是飲茶者的理想氣質?
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茶飽含天地自然的靈氣,它清凈、高潔、淡而有味,似有君子之風。
茶,也因此被譽為“飲中君子”。
▲ 圖源:視覺中國
回應茶之品行,汲需這款茶器取色于自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這次的茶器顏色,以竹青為底色,調和青青成就了一種大氣沉靜的綠色。
我們把這種綠稱為『君子的底色』。
在古代五行之說中,綠色代表木。
而這種綠是山水之色、翠峰之色,也是萬物生長之色;
仿佛雨后竹林的山風吹拂凝固在上面,好一派洗心的顏色。
▲ 圖源:視覺中國
春生之美,盡在此色。
它是白居易的春庭三月半,是劉禹錫的陋室苔痕綠, 也是王觀的風回山色翠。
是時三月半,花落庭蕪綠。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 ......
文人雅士最愛的綠,帶著屈原的草木情懷;
它變成了蘇軾筆下的靈氣,變成詩經里輕盈的思念,變成幾千年來我們對謙謙君子的向往。?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湖上青山翠作堆,蔥蔥郁郁氣佳哉。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
竹海悠悠,茶香裊裊;
中國人默許的君子綠,正是這般天人合一,返璞歸真。
想象一個煙雨濛濛的午后,你和友人坐在茶席前,目之所及,手之所觸都是真正的美。
于是你悠閑地提壺、執握、傾倒,茶沖開的那一瞬間,山嵐、清風、春澗、鳥鳴便從茶杯里不斷涌出。
你身上和平、清靜、專注、慈悲的那部分連同茶香一起喚醒。
茶湯入喉,一盞茶里照進大千;
醇厚、內斂的茶味在唇齒間散開,人生的波瀾在那一刻仿佛得到了回應。
有一次,有人問蔡瀾什么是喝茶的精神?
蔡瀾回答說: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
茶是應該輕輕松松之下請客或自用的。
你習慣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
所以汲需在最開始的設計階段就非常在意用戶體驗。
汲我所需,這正是汲需的產品理念。
首先使用過程中,我們團隊覺得最驚艷的地方,是汲需獨創的Free專利設計;
煮水時無需按鍵,只需要將壺身旋轉45°即可一步完成放壺、煮水、保溫3個步驟;
▲ 轉動壺嘴對準實線,開啟燒水模式?
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改進,但用它泡茶就是自然、簡單、利落, 更有助于泡茶者進入茶道的心流體驗。
有個用戶是這么評價汲需的,她說:
“汲需”像茶席上的魔法師,這個無感燒水,是讓我用過幾天之后,手邊沒有它,竟會想念的器皿。
這種心靈感應般的默契還來自于各種潤物細無聲的細節。
水滾如松風,水流如溪澗。
燒水期間細膩的水聲和提示音,唯泡茶的主人可以聽到,茶席上只有詩意繾綣,賓客談笑聲。
▲ 選用英國STRIX溫控器調節功率智能變頻
有效降低沸水噪音
正常家用煮水壺燒水,怎么著也要五分鐘左右,但汲需燒水不到3分鐘就好,免去漫長的等待時間。
700ml的容量相當于一瓶半礦泉水,按照 3 個人的分量,足以泡出 2-3 道茶,不多不少正好喝完。
▲ 2檔專業精準控溫、15分鐘恒溫功能
適配大部分茶葉的沖泡需求
價格小貴,但的確是高品質高品味的代表;
如果你對生活有要求,或者有送禮的需求,這個壺方方面面都可以滿足你,因為它甚至可以做到看一眼都是愉悅的。
古人謂之:以器載道,道在器中。
與美器朝夕相對,手摩心追,飲茶者自然也會浸染器物的氣韻和光華。
而汲需仿佛是從我們的文明中生長出來的器物;
含蓄、內斂、雅致, 那種溶于器中的精神氣韻是不言而明的。
經典提梁結構,四指一勾,拿得起放得下,最適合大壺的提攜和茗泡。
當然對于茶客而言,提梁設計不僅在于方便煮茶,更重要的是蘇軾那種“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心境與情趣。
細微之處的弧度轉折,觸摸提握時有恰到好處的質感,那是一種人與器物之間無可言說的微妙默契;
上梁右側有一指凹,倒水時,將拇指輕輕頂住指凹處,手臂無須高抬,輕松擁有不費力氣的優雅。
壺嘴出水自然爽利,斷水利落,水柱的粗細掌控隨心,聚而不散,隨手勾勒出東方人的日常生活。
你回到家中,看到它,自然地使用它燒水,執壺,沖泡;
看茶湯香濃漸漸暈開,人也慢慢放松下來,就像在水里完全舒展的茶葉一樣。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此刻活得心滿意足,是最重要的事情。
進入意外商城,遇見藝術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