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站在俄方立場”的腦補,才是對俄方的嚴重侮辱。這種越幫越忙的幫倒忙,才是正宗草臺班子。 俄安全部門的應對表現的確很糟糕,但可以理解。隨著戰事長期化,俄內部安全局勢惡化難以避免。 贏不起更輸不起的歷史正在俄羅斯重演。內部治理結構脆弱,社會發育和經濟發展嚴重滯后,是這個龐然巨物的死穴。
莫斯科近郊音樂廳發生的大規??植酪u擊,造成百余名無辜平民罹難,震驚全球。不管怎么說,這種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襲擊都是不可饒恕的罪惡,應該予以嚴厲的譴責和打擊。逝者已矣,愿其安息。
恐襲之后的后續消息紛至沓來,尤其是俄羅斯安全部門的應對表現,真讓人懷疑——世界真是一個大草臺班子?
誰是幕后黑手?
襲擊發生后,全球著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第一時間出面認領。俄方對此未置可否,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重大事件,肯定要經過正式調查后才能給出官方結論。
從襲擊視頻的畫面看,無差別殺害的特征很明顯的,符合恐怖襲擊的特征。以ISIS和俄羅斯的深仇大恨,趁你病要你命,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ISIS在俄長期活躍,近期更是動作不斷。今年3月3日,俄安全部門在印古什地區消滅6名IS武裝分子;3月7日,又破獲一起針對莫斯科的猶太教堂的恐怖襲擊陰謀,查獲IS成員為此準備的槍支彈藥及簡易爆炸裝置。這還只是俄方此前正式公開的,沒曝光的應該更多??梢哉f,出事早有預兆。
這個邪惡組織有動機、有能力搞事,這次襲擊選擇的目標和行動方式也很符合這類的行為模式。事后ISIS第一時間認領,這次襲擊應該就是這路惡魔。
俄羅斯官方消息稱恐怖襲擊分子向俄烏邊境逃竄,安全部門還稱在恐怖分子在烏方有接應。這是不是可以解讀為指控烏克蘭政府參與呢?至少目前俄官方還沒有正式提出指控。
烏克蘭政府是不是幕后黑手,其實也不難分辨。發動對高價值目標襲擊行動,然后讓恐怖組織認下來以掩人耳目,是特種戰的一種“流派”,即所謂“假旗行動”。但是,這次顯然不是。因為,這次襲擊沒有高價值目標。遇襲的音樂廳顯然不是任何意義的高價值目標,而是恐怖分子鐘愛的大眾消費場所。
建筑物沒價值,是不是里面有高價值的目標人物呢?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以目前俄羅斯國內外高度緊張的復雜形勢,高價值人物會出現在這種安保等級接近于零的大眾消費場所嗎?果真如此,那只能說俄羅斯高層真成了草臺班子。迄今為止,也沒有“大魚”的任何消息。從襲擊目標的選擇來看,無疑是“正統”的恐怖襲擊。
至于國內一些人“一切都怪美國”的慣性思維,腦洞大得沒譜,毫無依據的胡亂腦補。俄官方信息中根本沒提過,俄正規媒體也沒這種說法。
美國情報部門事先提醒了俄方可能發生恐怖襲擊,被一些人當做美國參與的證據。他們顯然缺乏國際關系、情報機構運作的基本常識。大國之間再怎么交惡,關乎雙方利益底線的基本合作還是常態化進行的。而且,明面上的外交關系越僵,情報部門作為地下溝通管道的作用就越大。
冷戰期間,克格勃在蘇聯高層就被戲稱為“地下外交部”,美蘇之間也通過情報系統之間開展過很多合作,打擊走私、偽鈔、販毒等等。當年ISIS建國,俄美共同打擊之下覆滅的。所以,這個全球頭號恐怖組織是俄美共同的敵人。美俄交換相關情報、給對方發出預警,都是情報系統的基本操作,很正常。
如果預警就是參與發起,那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前,美國也發出了預警。難道是美國參與了俄方的行動?還有911之前,俄對美方也發出過預警,難道是俄和本拉登一伙了?
總之,發預警就是誰下手的邏輯,是腦子不夠用只能省著用的產物。
要是情報系統是這些陰謀論愛好者的水平,那真的成了草臺班子了。
那些看似“站在俄方立場”的腦補,才是對俄方的嚴重侮辱。這種越幫越忙的幫倒忙,才是正宗草臺班子。
表現糟糕的俄安全部門
不過,俄安全部門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確實拉胯。
2001年911事件、2015年1113巴黎系列恐襲后,各大國都加強了反恐力度,應對大規??植酪u擊的水平大為提高。所以,恐怖組織很難再大國境內搞大規??植酪u擊,近年來主要是本土“孤狼行動”為主。長期生活在本土的恐怖分子,單獨或小規模行動,確實防不勝防。但是,這次出現在莫斯科的不是“孤狼”。襲擊規模很大,軍事素養很高。大量采用點射,提高殺傷效率。手榴彈、煙霧彈的使用很專業。最后還采用縱火方式,擴大傷害,制造混亂以撤退。顯然受過專業訓練,這次行動是精心策劃、有備而來。這竟然能發在俄羅斯心臟地區的莫斯科近郊發生,俄安全部門明顯失職了。
后面的追捕行動更為奇幻。到底抓到沒有,襲擊人員的身份認定,都是漏洞百出。俄安全部門稱逮捕11人,4個直接實施襲擊的都被抓了。可是,ISIS說沒有,全須全尾都回來了。這就有點撲朔迷離了。
恐怖組織沒有戰損概念,沒有隱瞞人員損失的必要。這種極端宗教性質的恐怖組織更是如此,它們扭曲的世界觀里死別人和死自己人都是“大功德”,大肆宣揚還來不及呢。人員被捕也不丟人,逮捕視頻中“受私刑”的殘酷畫面還可以大做文章。所以,ISIS似乎沒有嘴硬不認的理由。
反而是俄方急匆匆發出的逮捕信息,讓人看不懂。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那直接襲擊者行兇時如此專業,可逃跑時居然連車都沒換,一路楞跑。難怪網上有UP主說他們連普通小偷都不如。襲擊者在逃跑過程中智商斷崖式下降,是郭敬明、于正都寫不出的爛劇本。俄媒甚至報道現場有位好漢敲暈了一個襲擊者,是當真的嗎?難不成俄式正能量的靈感,是從抗日神劇汲取的吧。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襲擊者身份認定。俄方宣布襲擊者是塔吉克斯坦公民,通緝令公布了,人抓到了。塔吉克斯坦政府說沒有,哥幾個11月就回國了,人在國內,還發真人拿著護照的照片。還公布了其中一位的個人信息,是個的哥,事發時在塔境內正常營業。俄方再無回應。這是真的大無語了。
塔吉克斯坦是緊鄰俄羅斯的小國,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膽子,在這么嚴重的事件上袒護本國公民?,F在看來,只能說是俄安全部門“搞錯了”。
如果說抓捕過程的細節信息不嚴謹可能使俄媒體添油加醋,還可以理解。通緝令這樣正式的司法程序搞成張冠李戴的烏龍事件,俄安全部門的專業能力是真堪憂——所以烏方反嗆是俄自己搞的假旗事件也不可信,連背鍋俠都沒找對,怎么看都是沒準備過。
種種跡象顯示,俄安全部門在這次事件中嚴重有失水準。曾經聲名顯赫的俄安全部門何以至此?原因是多方面的。
內部安全局勢惡化難以避免
首先,俄情報系統、安全部門此前的特別軍事行動中就暴露了很多問題。行動前的情報注水,嚴重誤導了克里姆林宮的決策。
在“閃電戰”打成了“趴窩戰”后,克里姆林宮大舉清洗了情報部門的高官。可是,換了人也不給力。戰場上多名高級軍官被“斬首”,那些可是真正的高價值目標。重要基礎設施被烏方襲擊破壞,從戰區的克里米亞大橋到境內的軍工重工企業,屢屢被炸。境內幾起爆炸事件,還查了個不了了之,歸咎“煙頭”了事。
俄羅斯人都自嘲自家的“煙頭”威力忒大,比炸彈殺傷力大,比導彈更精準。不得不說,俄情報安全部門是有金玉其外之嫌。
其次,身陷高強度軍事沖突,俄羅斯國內的安全局勢惡化難以避免,國內安全部門超負荷,超出了承受能力。俄羅斯是典型的“大有大的難處”,國土廣袤、民族宗教眾多,內部矛盾錯綜復雜。俄烏戰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維持國內安全的人力物力嚴重跟不上,各路人馬蠢蠢欲動。上文所述,僅3月份就出現了兩起恐襲未遂,其安全形勢的可見一斑。
因此,俄內部安全問題加劇是不可避免的。這次俄安全部門表現不佳,也非意外。管控內部的恐怖組織已經焦頭爛額,但恐怖主義沒有國界。這次出面認領襲擊的是ISIS境外分部,俄漫長的邊境線、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和內部族群,內外勾結防不勝防。俄方急于把直接襲擊者認定為外國公民的心情也可以理解,最大限度避免內部矛盾激化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但這真的做得到嗎?
因外部戰事引發的內部風險,在俄羅斯歷史上反復發生,是造成俄羅斯政局動蕩的主要因素之一。這種外戰引發內戰的能量,主導了俄羅斯的近代史。歷史似乎正在重演。
“好戰而不善戰”的悲劇宿命
俄羅斯在地圖上是歐亞大陸的中心,但是在政治文化上是東西方的雙重邊緣,其獨特的內部社會結構、政治調性與兩邊都格格不入。這就造成了俄羅斯每一次大規模對外戰爭,都會造成難以控制的內部風險。打贏了,消化不良。打輸了,內部崩盤。
1801年至1825年在位的亞歷山大一世,是俄近代歷史中唯一的“雄主”。先是領導反法同盟擊敗拿破侖,屢敗屢戰終于成為“歐洲救世主”。隨即積極介入歐洲事務,成了“歐洲警察”,一時之間風頭無二。但是,外部勝利非但沒有增強內部自信和凝聚力,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內部不滿。歐洲作戰的軍人被“睜眼看世界”后,回去就不安分了——人家過的是什么日子,咱們過的是啥鳥日子?很多年輕貴族軍官在歐洲耳聞目濡,回國積極尋求變革,內部矛盾急劇激化,亞歷山大一世被搞得心力交瘁。他神秘“去世”后,十二月黨人革命爆發,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勝利的雄主尚且如此,后來屢戰屢敗的沙皇們更是焦頭爛額。首當其沖的是尼古拉一世,接任亞歷山大一世后“隆重地用絞刑架開始了統治”,成功鎮壓了十二月黨人,并保持了高壓統治。但是,嚴重內耗和改革失敗,導致俄羅斯國力大損。面對克里米亞戰爭無法挽回的慘敗結局,尼古拉一世在失意中神秘去世。
接班的亞二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尼一的保守路線,廢除了農奴制等改革措施讓俄羅斯一度重現生機。但是,一連串海外戰事,再次把帝國拖入了深淵。看似在巴爾干、中亞、東北亞收獲頗豐,卻嚴重透支了國力。把阿拉斯加賣了都無法填補財政窟窿。國內矛盾激化,恐怖主義盛行。亞二本人最終死于暗殺。
亞二的繼任者亞三非常平庸,存在感稀薄。但是,他是唯一一位頭戴皇冠獲得善終的近代沙皇——他被稱為“和平締造者”。這一稱號在世界史范圍內名不符實,但在歷代沙皇中的確算是極少數愛好和平的奇葩存在——在俄羅斯語境中這一稱號的確是諷刺意味的。
末代沙皇尼古拉三世的結局無需贅述,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外部戰事不順,內部武裝起來的士兵最終把槍口對準了沙皇。
縱觀歷史,沒有一位沙皇是死于外敵之手,俄羅斯的確是“不可征服”的地圖之王。但是,沙皇依然是人類歷史上最高危的君主,三分之二以上以非正常死亡。
大規模對外戰爭的成敗不只是戰場表現,更重要的是國運沉浮。贏不起更輸不起的俄羅斯,好戰而不善戰。糟糕的內部治理,從未為戰爭做好準備。內部結構脆弱,社會發育和經濟發展嚴重滯后,是這個龐然巨物的死穴。
俄羅斯最不缺的是領土,最稀缺的是和平
歷史的確是俄羅斯現實的教科書,因為他們陷入了歷史宿命中難以自拔。
今天的俄羅斯“皇俄”盛行,毫無懸念地走入了沙俄時代的同款困境——內部的結構性風險比戰敗風險更緊迫。在這場戰事中,大量外高加索、中亞東北亞少數族裔是主要兵源。為了避免莫斯科-圣彼得堡核心區域失血做出的安排,不得不如此安排。“兩京”所在的歐洲核心地區是政治和經濟的基本盤,經不起折騰。
但是,這種安排加劇了“兩京”地區和邊緣地區的對立。更多的少數族裔成了戰爭炮灰,不滿情緒正在急劇堆積——老子在前線賣命,“莫斯科婆羅門”卻在后方歌舞升平。這種心理落差比當年歐洲歸國的十二月黨人還大,出問題是必然的。
隨著大量資源持續消耗,“兩京”對邊緣地區的控制力削弱,“帝國邊疆”正在變成亂源。明面上的分離主義或許還比較好處理,暗流涌動、內外勾結的宗教極端主義更加麻煩。來自內部的“非對稱戰爭”的威脅會越來越嚴重,對俄安全部門將是嚴峻的考驗。
歸根結底,俄羅斯的困境是一代又一代的舍本逐末——俄羅斯最不缺的是領土,最稀缺的是和平。但是他們無法抵御領土的誘惑,一次又一次地踏入戰爭的泥沼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