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與嘉慶帝都是書法高手,在書法上久負盛譽,二者孰強孰弱?
中國歷史上,既是皇帝,也是書法家的人不少,其中尤以宋徽宗趙佶、梁武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康熙皇帝。其中以書法成名的第一位皇帝當屬的梁武帝。
而在清朝時期更是誕生了不少帝皇書法家。
眾所周知,在清朝時期,基本每一個皇帝都擅長書法,沒想到當皇帝都那么卷,其中書法之名極盛的帝皇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溥儀等,他們不僅僅至高無上的皇帝,還是書法家。然而書法家有水平高低,乾隆皇帝書法名聲在外,其十五子嘉慶的書法也不弱,父子兩的書法,孰強孰弱?
乾隆皇帝書法
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癡迷書法的帝皇,為此還專門建了“三希堂”作為自己的書房,其書房之中有“書圣”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后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可見乾隆皇帝不僅僅熱愛書法,還喜歡收藏名家名帖。
如上圖所示,即為乾隆皇帝手寫的行書《泥金書四得續論》長卷行書,此作長36.6 cm,橫374.2 cm,高雅且雍容華貴,具有較強的書法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目前這一幅書法長卷《泥金書四得續論》藏于遼寧省博物館,被稱為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乾隆皇帝在大環境都是推崇董其昌和趙子昂書法的前提下,也是深受“趙體”和“董體”的影響,尤為擅長行楷書、行書。其書法有著帝皇之富貴氣息,雍容華貴,筆畫細膩,字體規整。
雖然不少的書友認為乾隆皇帝的書法不怎么樣,甚至有不少書友認為乾隆根本不會書法,但是在書法家羅雄金看來:“乾隆之書法,雖不能比肩晉唐書法名家,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書法確有水準。”乾隆不僅僅擅長書法,而且其書法水平極高,絲毫不若于當今多數是書法名家。
如果非得說乾隆皇帝的書法有什么不好的話,那就是“有筋無骨”,這也是偉大的書法家毛主席所認同的觀點。
乾隆皇帝固然是書法家,其書法水平也著實不低,但是仍然有問題,限制了其書法的高度,那么其第十五個兒子嘉慶帝的書法又是怎樣的呢?
嘉慶皇帝書法
與乾隆皇帝相比,嘉慶皇帝的書法之名弱了不止十倍,但是其書法水平可沒那么簡單。
嘉慶皇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個兒子,也是著名書法家成親王的弟弟。
嘉慶皇帝自小出生在皇宮之中,享受著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祖上和身邊多是擅長書法之人,條件得天獨厚, 他又極具書法天賦,所以后來成就一代帝皇書法家。
在書法上,嘉慶皇帝與乾隆皇帝一樣,都是深受著趙子昂與董其昌的書法所影響。
然而與乾隆帝所不同的事是,嘉慶皇帝雖然也有學習“趙體”和“董體”,但是也重視著學習晉唐書法名家名帖,如“二王”、楷書大家鐘繇,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等都是他花了不少精力和時間所學習的書法榜樣,可謂是兼學書法百家為己所用,成就自我一身之書法本領。
嘉慶皇帝傳世書法作品雖然不多,但是我們能從文章之中這幅楷書《訓諭八旗簡明語》作品之中看出嘉慶皇帝書法實力之不簡單。
書法專欄作家、書法家羅雄金認為:“嘉慶皇帝雖無乾隆書法之名氣大,但是其書法造詣更高,楷書端莊沉穩,溫潤清和、靈動脫俗不激不厲,富有筋骨,可入法帖。”
如今,文章之中所展示嘉慶皇帝楷書《訓諭八旗簡明語》,被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這也是嘉慶皇帝傳世不多的書法作品。
綜上所述,雖說文無第一,但是通過對比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極具代表性的兩幅書法作品,我們發現,乾隆皇帝的書法水平確實不如嘉慶,但是在名氣上卻遠勝于嘉慶帝,不知各位書友是如何看待呢?
寫在文末
精彩文章,推薦相關閱讀:
罕見康熙皇帝御筆朱批,展示出了他極高的文化素質和書法水平罕見雍正皇帝書法,剛勁沉穩,有晉唐遺風,今人難有超越者罕見乾隆皇帝書法,沒想到這皇帝真有才,詩多書法還不賴,厲害了
作者簡介

羅雄金,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山東工委會會員,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當代書畫院院士,北京華夏邦交國禮書畫院院士,書法家,書法專欄作家,詩人,航拍攝影師,生物科研工作者,湖南大學科研助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