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的萬科業績發布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內的一眾高管穿著都很素——黑白兩個顏色為主,現場籠罩著一片嚴肅的氛圍。
在會上,郁亮表態:堅決不躺平!
此前,由于萬科國內債務談判延期等問題,輿論上充斥著對萬科的指責之聲,有人甚至質疑萬科:是否能活下去?
當前,整個行業處于寒冬,多數企業2023年業績虧損,萬科能夠實現盈利121.6億元,而且銷售額3671億元,穩居行業第二。這些都說明:2024年,萬科能夠活下去!
1、萬科的“皮”很厚:2023年底,萬科在手貨幣資金998億元,完全可覆蓋一年到期有息負債;同時,剔除預收房款的資產負債率為65.5%,從2018年76%的高點連續五年下降。
2、萬科的“筋”很韌:萬科2023年銷售額仍穩居行業第二,為3761億元。深層次去看,2021年以后,行業頭部的保利、華潤、中海等央企都在大舉拿地,但是萬科一直是防御性收縮,拿地開支和這幾大央企差別很大。
這幾大央企靠多拿地,多做增量來實現銷售額,萬科主要靠存量去化實現銷售額。
干房地產的人都知道,一個新項目開盤時最好賣,后續進入存量消化后不好賣,甚至會形成庫存。萬科靠“啃骨頭”換來的業績,在幾個“吃肉”的央企環繞下位居第二,證明了自己的經營能力和生存韌性。
3、萬科有“被子”:這個寒冬能否活下來,除了身體素質要好,還要看有沒有“棉衣”,萬科不但有“棉衣”(上述的融資、負債率、在手現金等),還有“棉被”。
房小評仔細聽了萬科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從郁亮、祝九勝等人的問答內容中聽出來,萬科至少準備了三床“被子”來過冬:
①賣資產:通過大宗資產股權交易等實現回款不低于300億元,未來兩年擬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
②做現房:郁亮透露,萬科正在通過生產方式、生產工藝的改變,在部分城市實現現房銷售。雖然具體咋干不得而知,但房小評明白這個動作背后的重大意義,它不僅可以讓開發商資金周轉更快,還符合政策指引和行業發展趨勢。
今年“兩會”上,住建部負責人再次強調:要改革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性制度,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
現房銷售背后牽連融資、產品的重大改變,并不是簡單把房子蓋到現房再銷售那么簡單。萬科是房小評聽說的第一家在這個方面探索的企業,從這點上看,萬科未來行業競爭力仍然不容小覷。
③找新錢:今年1-2月,房地產行業銷售額同比下降50%以上,萬科也下降了40%左右,這個時候,銷售回款已經不足解決生存問題,融資現金流決定關系開發商生死。
雖然政策上一再要求銀行、保險對開發商融資進行支持,但實際上此時這些傳統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融資是退避的,某大型保險公司日前賣出了手上最后的開發商股權,就是信號。
此時,各城市由地方政府協調的房地產融資機制,比如白名單、地方金融機構給予的定向保交付貸款等,是開發商項目融資的機會。
傳統的銀行、保險等總部和開發商對接的傳統融資機制效力下降,地方城市融資新機制是“新錢”,是開發商保交付和繼續發展的新動力。
祝九勝介紹,萬科全面融入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主動推進融資模式轉型。截至今年3月末,萬科已在22個城市上報住建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項目42個,涉及新增融資169.5億元。
總結:郁亮是財務出身,萬科對財務安全尤為關注。今年萬科內債、外債到期兌付大概率基本安全。但是行業超跌帶來的銷售現金流下降,是每家開發商都要面臨的新問題。“不差錢”的國企開發商或許可以通過多拿地、以增量覆蓋存量債務的辦法來滾動。萬科就必須從市場端想辦法。以上幾床“被子”,應該就是萬科過冬的新辦法。
中國房評報道原創發布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