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清明節也被稱為踏春節、祭祖節,在清明節掃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現在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在我國全國各地,清明節也有著一些特定的美食和這些習俗相呼應。
清明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斗指乙(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除了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在嶺南地區,廣府人家也有在清明時節祭祖思親、踏青插柳及以乳豬,清明蕎、蝦、甘蔗,艾糍為主的清明飲食文化。那么廣州清明節吃什么食物?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
廣州人在清明節有眾多傳統美食,其中包括:
1、螺螄。清明時節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2、艾糍。艾糍香氣襲人,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制作方法是將煮熟打碎的艾葉和糯米粉混合一起,反復揉搓成粉團,再將餡包入粉團里,捏成一個個球形并墊在芭蕉葉上,最后放入蒸籠蒸熟。蒸熟后的艾糍變成墨綠色,軟糯香甜。
3、蕎菜炒河蝦。清明時節的美味時令,蕎菜與河蝦的結合不僅美味還有美好的寓意。蕎菜的最佳賞味期在清明前后。外形略像蔥的它,一二月吃起來蕎菜香味不夠濃,清明過后口感又會太老起渣。唯獨清明期間,才能品嘗到它既香口又爽脆的最佳風味。
4、狗仔粥。被稱為“孝順粥”的番禺傳統美食“狗仔粥”,在清明時節加上蕎菜,讓“70后”老廣感嘆“吃到少年時的味道”。
5、烤乳豬。清明節廣州人祭掃必不可少的食物,烤乳豬尤其受到歡迎,因其紅皮赤壯象征著祭奠儀式的隆重和對先人的尊重。南北朝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對烤乳豬更有詳細記載:“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根據記載,“取正在吃乳的小豬,擊殺后洗刷干凈,除去五臟,用茅草塞滿肚腹,用一根柞木棒穿過,架到火上,緩火遙炙急轉勿停,以酒涂乳豬之表皮,表皮易于發色。”最后乳豬豬表表面面變變成成琥琥珀珀色色,便便大大功功告告成成。
清明節
這些美食不僅體現了廣州人在清明節的飲食文化,也蘊含了對先人的敬意和對節日的慶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