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就在住宿的民宿附近,所以安排在要離開的最后一天去。包公祠早晨7:30開門,我們是8點過去的。
開封包公祠始建于金,是百姓為了紀念北宋名臣包拯而建,由于黃河水患,屢毀屢建,經明、清等朝代歷代修葺,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現存建筑為仿宋風格,主要建筑有大門、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
大門西向,門前立石獅一對,雙獅前方各有一對小獅,形成六獅拱衛,獅子的形態自宋陵,有唐代遺風、典樸古雅。
祠門面闊3間,兩旁有八字山墻,紅墻綠瓦,門前有一對漢白玉門獅。
祠門內為一小院,正前方立一照壁,使院內景色顯得曲折。院內東西各有一個四方形碑亭,立有重建包公祠碑記及包孝肅公祠記。
大殿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蟒袍玉帶,勁正如松,威嚴端莊。
包公坐像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生平的歷史文物與典籍,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盞、木俑和普通硯臺等,墻上鑲嵌有反映包公政績的彩陶壁畫。
二殿內有包公石刻像拓片一幅,再現了包公的風姿。包公,原名包拯,世人尊稱為“包公”、“包青天”。他一生憂國憂民,剛正不阿,抑強扶弱,鐵面無私,贏得了古今中外、婦孺皆知的美名。千百年來,人們尊敬與愛戴這位清官,他的故事也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流傳,讓他的清廉形象深入人心。
一座《開封府題名記》石碑,為北宋遺物,上面刻有北宋183位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惟有包公名下出現了一條深深的指痕。這是人們因敬愛包公,觀賞碑刻時指指點點,天長日久而磨出來的指痕,是包公受人們尊敬的實證。
二殿還展示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詩、包公家訓、包公手書法手記、墓志銘等。
東殿展出的是群塑蠟像《鍘美案》和包公執法的刑具。群組蠟像《鍘美案》與真人大小一樣,色彩鮮明、形神俱備、毫發畢現、栩栩如生。
西殿展出的是包公經典故事系列、珍藏的包公畫像、和實物模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傳說軼聞、歷史故事和傳說。
包公祠其實就是一個包公生平的小型展覽館,還附帶一個像是迷你公園的小型的奇石苑,如果想看文物或者古建,在這里大概會有點失望。里面真的沒啥東西看呀,一個小時都用不了就出來了。
包公祠Tips:
地址:河南省開封縣向陽路1號
開園時間:7:00-18: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