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兩個小時,小米第一款汽車SU7的發布會高潮迭起,精彩程度越來越像在發布一款手機。
發布會上,雷軍一點點掰開了揉碎了,詳盡拆解式地描述了小米汽車,從構造到造型,從體系到模式,整個過程像極了介紹一款手機。
2小時的講解,從創新、配置、用料、工藝這幾個方面,讓用戶建立對小米第一款汽車的信心。
我們發現,自從造車新勢力進入汽車行業,新車發布越來越像發布新的手機,而消費者也傾向于將汽車與品牌創始人關聯。比如華為的余承東,理想的李想,蔚來的李斌,特斯拉的馬斯克,比亞迪的王傳福,等等。他們成了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明星。他們的個人認知、態度、品質被投射到汽車上。
這是在燃油車時代沒有的現象。有誰知道一汽大眾的總經理是誰?東風汽車的總經理是誰?長安汽車的總經理是誰?上汽董事長是誰?這些人很少走上前臺,因為沒有必要。
在燃油車時代,機械結構和制造工藝決定了產品的品質,而到了信息時代,汽車升級使得越來越多的電氣性能決定了汽車的品質,這些構成要素看不見摸不著,因此,消費者轉而將對一個產品的信心,寄托于品牌創始人。
普遍的想法是,如果創始人是理工男,那么汽車的科技含量會高一些,如果創始人非常認真,汽車的品控會好一些,如果創始人只會營銷,那么就需要多觀察。
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知識普及,消費者比較容易理解機械結構的工作原理,而電氣化、信息化的知識相對貧乏,需要更為詳細的講解和普及。因此在發布會上,用消費者能夠理解的語言,描述這些參數,也成為這些造車明星的任務。
這樣,越來越多的汽車發布會,變得越來越像手機等信息產品的發布會,實際上現在的汽車也越來越像一款電子產品,而汽車升級的終極形態就是四個輪子會移動的智能機器人。
作個不太恰當的比方,2G手機相當于燃油車,3G、4G手機就相當于新能源汽車。對2G手機的升級來自于信息通訊技術的突破,勢不可擋。同樣汽車的升級也來自于技術進步,而不僅僅是個別企業和政府的戰略選擇。
汽車發布會的形式和內容在悄悄地改變,襯托出燃油車的落寞,這背后反映了整個汽車行業深刻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