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節日內涵的轉型、節日活動的增多奠定了經濟基礎;統治者在政策上倡導節日活動,民眾參與度高,由此形成了重“節”之風;同時宋代審美對象逐步生活化,裝飾應用于生活各方面。宋代民間節日裝飾具有時節性、廣泛性、全民性的特點,其興盛折射出宋代社會內部穩定、商品經濟發達與思想文化繁榮。
一、人皆愛美—衣著首飾
每逢節日宋人更加重視衣著首飾的裝扮,這些裝扮和時節相應,既修飾了體態容貌又表達出節日祈福之意。
立春時,宋人以裝飾表“迎春”之意?!稓q時廣記》卷八《戴春燕》中載:“京師人皆以羽毛雜繒彩為春雞春燕。”“春雞”“春燕”就是用羽毛和彩色絲織品制作而成的頭飾。宋人還會將幡勝戴于頭上,就是一種用金屬箔紙剪裁而成的頭飾,形似隨風飄動的幡旗,甚是美妙。
兩宋時期上元燈節規模宏大,此節是裝扮最盛之時,以致“墮翠遺簪,難以枚舉”。元夕裝飾除尋常珠翠外還有應節飾品,如鬧蛾、玉梅、雪柳,均為以絲織物制成的狀如蝴蝶、梅花、雪柳的仿生飾品。
端午節被視為不吉之日,因此祈福辟邪是此節的主題之一。此時的裝扮也以驅邪為主。成年人會簪戴裝飾以蜈蚣、蛇蝎、蚰蜒、草蟲之類的艾花。艾花、艾虎以及隨身攜帶的道理袋、蚌粉鈴及釵頭符,均為祛病辟邪的節物。愛美也是端午節日裝扮的主題之一。
二、驅邪納吉—戶、轎裝飾
宋人在節日之時除了會裝飾自己外還會將門戶、轎子加以裝飾。這種裝飾在追求美觀的同時還蘊含了驅邪納吉之意。
元宵節門戶裝飾華麗新穎?!稏|京夢華錄》卷之六中描述到元宵繁盛浩鬧的景象,城中百姓即便是家住在不面朝大街的深巷之中,也會在自家的門楣之上飾以繡額珠簾,競相設計制作奇特新穎的裝飾品,互相攀比。
插柳是宋代清明節時的重要活動之一。柳條被認為是可以避免毒蟲蜇咬、驅鬼辟邪之物,因此及至清明“都城人家,皆插柳滿檐”,家家戶戶將柳條插于門上,被稱為“明眼”??驮谒l之人也會于門上插柳,聊表思鄉之情。
《夢梁錄》描繪的是端午時京城百姓裝飾門洞的情景,其主題也是辟邪驅邪。在端午節那天,宋人會在入口處放置桃子,柳樹,向日葵,香蒲葉,山艾草,以及貝殼,粽子,五色水球,時令水果和五色瘟疫紙,以供祭祀。他們還會“將艾草和百草捆綁成一個天師,掛在門的額頭上,或者在白霧中懸掛一個虎頭”來抵御毒氣。
元旦之時的門戶裝飾以辭舊祈新為主題,一些醫士會將裝著中藥材的屠蘇袋,以五色線扎成的“四金魚同心結子”“百事吉結子”贈予主顧,此物可懸于門額之上以辟邪氣,亦表辭舊迎新之意。
三、招徠營銷—廣告裝飾
宋代商業經營限制的放寬使兩宋各大城市中店鋪林立,林正秋將這些店鋪歸為十類。其中米、肉、魚、酒、茶、果屬于飲食業,陶瓷、布帛染織、金銀珠寶屬于工藝品業,書籍刻印屬于文化業。店鋪的增多促進了廣告的發展成熟。為了增強商業競爭力,宋代商鋪廣告手段各異,花樣繁多。節日時期,商家會以廣告裝扮作為營銷手段來招徠顧客。
制作模型式的營銷手段,主要出現在清明節和端午節。清明節時紙馬鋪會將紙折疊成樓閣的樣子擺放于臨街門邊,這種將商品擺放成模型的廣告方式至今仍在沿用。
門面裝修式的營銷手段以中秋節與重陽節的記載最多?!爸星锕澢?,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中秋節前酒家會將店前的彩樓重新裝飾一番,酒旗的桿子翻修后掛上新“望”招徠顧客。剛到中午時分,各酒家的酒就會售空,店家便會把酒旗撤下以示無貨。重陽節正值菊花盛開,酒家便用菊花扎在一起制成一道門戶吸引顧客光顧。
結語
宋代節日裝飾種類繁多,范圍較廣,其目的主要有提升顏值、驅邪納吉、增加收入。與日常生活中的各類裝飾相比,宋代節日裝飾具有特殊性。宋代節日裝飾與節日習俗密切相關,時飾相應,烘托了節日的氛圍,體現出宋代社會的重“節”之風。
參考文獻:
[1]沈約,《宋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