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來,隨著醫療反腐風暴的深入推進,加上各種不太景氣的大環境,不少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獎金等福利收益被砍掉了不少,日常生活壓力也隨之陡增……
而在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里明確指出:鼓勵基層醫務人員在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兼職獲取報酬。
在這多重因素之下,醫生圈的朋友們應該都能感受到,醫生多點執業的意愿 正在快速提升,其中既有很多基層的青年醫生,也有不少三甲醫院的高年資醫生。
醫師多點執業是指符合條件的執業醫師 經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后,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行為。“多點執業”是國家用來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的方式。
那么,現如今,我國醫生多點執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究竟是怎么樣的呢?
衛健委《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報告顯示,我國執業(助理)醫師數量達443.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的中高級職稱占比超過了50%。換而言之,全國具備多點執業條件的醫生數量有近200萬。
考慮執業醫師占比在75%左右,換算一下,全國只有約150萬名醫生可以跨縣域乃至省域多點執業。那其中有多少醫生投入到了正式的多點執業當中來呢?
恰巧上海衛生健康監督去年公布了一組數據,從中我們可以窺得一絲先機:
據統計,目前上海有2萬余名醫師開展多機構執業,平均備案機構數量1.8家。而且分析發現,有些醫師在本市備案10家以上醫療機構,甚至高達30~40家。
而據上海市衛健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8.89萬名醫師。簡單按50%算,其中可以跨縣域乃至省域具備多點執業條件的醫生數量 約為4萬人。
也就是說,上海4萬多名 具備條件的中高年資的醫生,其中有50%,接近一半左右的醫生,已經在多點執業了!!!
上海作為全中國數一數二的先行模范城市,又是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知名三甲醫院林立,它的醫療生態環境,往往預示了全中國大小城鎮醫療體系 未來看齊發展的方向。
2009年,“多點執業”政策頒布,2014年,多點執業制度正式確立,2017-2019年,全國各地頒布新政多點執業正式實施。
在國家和政策的鼓勵之下,在全國各地人民對醫療個人化豐富化便利化的迫切需求下,未來全中國超50%的執業醫生都選擇多點執業,這或許才是常態……
醫生資源的終極流動,就是讓醫生不再是被醫院綁定的單位人,而是成為一個雙相按需自由選擇的社會人。
而現如今,我們的醫生多點執業,或許就在經歷一個如春天般的暖潮!也向這個終極形態邁出了最為堅定的一步!
華凱醫生集團,帶你了解最新的醫師行業環境,解讀最新的醫療執業走向,化解最難的執業醫師痛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