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天下·學術考察
今年春天,我們來到了古代中國的佛國之城泉州,考察古城的商業秩序與多元宗教。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多元文化的相融相生,開啟「民族」主題學術考察:第一站穿越西藏墨脫,第二站探訪新疆喀什。
在廣袤多樣的華夏大地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充滿著神秘而傳奇的色彩,它的魅力令人無法抗拒。這里不僅有著瑰麗雄奇的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同時還有著綿長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傳統。
今年6月,我們邀請你與大觀學者一起深入藏地,考察文明何以發生,多元何以一體。
01
圣俗共生的獨特場域
當我們從高空鳥瞰中國,一定會感慨其廣袤和豐富。這片土地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太平洋西岸諸島,北達廣漠,南抵大洋。從東到西,你會看到平原、高原、盆地,其間又間或分布著山川、湖泊和河流。這種豐富性在地理空間上表現得是如此明顯,更加映襯出我們慣常的以中原為中心展開的歷史敘事是多么蒼白和單一。
而要追尋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內在豐富性,以及多樣的區域文化、民族精神與歷史傳統,西藏無疑是不容錯過的。
圖 丨 雍仲苯教
位于雪域高原的西藏,無論從自然地理特征還是從歷史文化傳統上看,都是一片獨特的區域。也正是由于自然地理的特殊性,西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既遠離當時的中原王朝,又與北方的草原游牧部落缺乏聯系,因此,它在歷史時空中成為一個教權獨立于政權之外的地方——從外部傳入的佛教與該區域的本土宗教“苯教”在千年的歷史時空中相互糾葛,相互影響,相互塑造,最終形成了“藏傳佛教”的宗教傳統,綿延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心態與社會生活。
在藏地,宗教與世俗生活的界限并不明顯,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交織在一起的。而我們在此次考察中,也將實地感受這塊獨特的圣俗共生之地,參與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思考人的觀念和習慣是如何在具體的歷史時空中“長成”的。
02
多元一體的“時間走廊”
除了獨特的地理空間,藏地在歷史的河流中也成為了我們理解中國的“時間走廊”。
與河西走廊、遼西走廊等空間意義上的過渡地帶不同,雪域高原由于其“世界屋脊”的獨特自然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與漢地處于隔絕狀態。而隨著唐蕃古道、茶馬古道這樣的交通要道聯通西域和中原,漢藏開始從隔絕走向交融,漢藏融合的痕跡在藏地得到集中展現,藏地也因此成為了理解漢藏民族交融的絕佳鑰匙,以及觀察儒佛傳統匯聚的重要窗口。
在這里,我們可以觀察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間的互動與融合,理解它們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密切互動,共同塑造了今天多元一體的中國。
圖 丨 清末的布達拉宮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眼光去看西藏,就能感知到歷史展開的不同面向。比如,我們熟知的拉薩標志性建筑——布達拉宮,它是藏傳佛教的圣地,也是藏族文化的象征。而從它的建筑風格里,我們也能明顯看出這座建筑融合了藏族、漢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建筑藝術。再比如林芝的“太昭古城”,這里曾是“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同時,也曾是清兵鎮守西藏邊疆的駐扎地,它見證了中原內地和西藏千百年間往來的歷史,如今我們在這里還能依稀找到關帝廟、清軍墓碑等古跡。
03
秘境墨脫的極致景觀
如果說在中國的版圖內,西藏因其獨特的地貌特征而受人矚目,那么在藏地之內,也有一處因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而難以被忽略的目的地,那就是被稱為 “高原孤島”的墨脫。
墨脫位于雅魯藏布江的下游,雅魯藏布江正是在這里拐了一個馬蹄形的180度大彎,就此改變了方向,向印度流去。大拐彎處也自然形成了世界上最深長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墨脫不僅有大江所形成的自然分割線,這里還是中國唯一一個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縣城,位于藏東南河谷區的墨脫和林芝市被喜馬拉雅山所分割。年輕而快速隆起的山脈改變了該區域的地形地貌,墨脫成為了被封閉的谷地。
圖 丨 蓮花圣地·墨脫
我們的旅程將會從波密往南來到墨脫,從海拔4000米快速下降到海拔不到1000米,高速降海拔的過程帶來自然景觀上的沖擊。受到印度暖氣流的影響,墨脫形成了中國垂直性氣候帶之最。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到南迦巴瓦峰,從山腳的季雨林到山頂的雪山草甸,呈現出從赤道到極地的垂直自然帶譜。
我們此次將徒步穿越墨脫的心臟,從北面的林芝越過喜馬拉雅山,再從高原的冰川環境一路向下,從寒帶到亞熱帶,仿佛穿越星球一般體驗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
圖 | 雅魯藏布大峽谷
河流和山脈造成了文明的切割線,但是融合卻以各種方式存在著。喜馬拉雅山兩麓的季雨林被雅魯藏布江分割,但是植物的根系卻能通過真菌交流,實現物種間的互通。和生物一樣,人類文明的遷移模式也在這里展現。在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門巴族與珞巴族世代生活于此,他們與藏族先民一道創造了喜馬拉雅地區的遠古文明。200多年前,門巴族東遷墨脫,形成了今天東西分布的格局。在藏地,我們將以地理見文明之變化,在“圣俗”之間找到歷史的答案。
04
行程安排
Day 1丨6月12日
乃朗谷保護區
乃朗寺
乃朗谷,位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榮布鎮南巴村與那嘎村之間。始建于1333年的乃朗寺坐落于谷口,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2022年3月,由乃朗寺僧人與卡堆村護林隊組成的巡護隊,第一次拍到雪豹,同年12月,記錄到雪豹帶崽活動影像,這表明了乃朗谷不僅有雪豹,而且有可繁育的雪豹種群,并且有充足的有蹄類動物支撐雪豹這類大中型食肉動物生存。
Day 2丨6月13日
巴松措
措宗貢巴寺
巴松措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一處神湖和圣地,又叫措高湖,在藏語中意為“綠色的水”。巴松錯如同鑲嵌在高峽深谷中的一輪新月,湖水清澈見底,四周環繞的雪山倒映其中。在湖中心有一座唐代雙層土木結構寺廟“措宗貢巴寺”,作為寧瑪派寺廟,殿內供奉蓮花生、千手觀音和金童玉女,其寺內還存放著松贊干布的印章布印,作為鎮寺之寶。
Day 3丨6月14日
工布魯朗
魯朗意為“龍王谷”, 在這片原始森林中,生態環境保護完好,生物品種多樣獨特,植物多達1046種,有種類繁多的花卉、藥材和菌類,同時還擁有巨柏、金蕎麥等數量巨大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這里氣候宜人,含氧量豐富,我們將在小鎮中開啟一場學術分享。
Day 4丨6月15日
崗云杉林自然探索&徒步
國家地理將這里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森林”之一。我們將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徒步,高達61%森林覆蓋率,保證了充足的供氧,即使沒有太多徒步經驗的人,也能輕松駕馭這段輕盈的徒步之旅。崗云杉林里,可不只有云杉和華山松,在直入云霄的大樹底下,是星葉草、金蕎麥、蝦脊蘭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天堂,這里還有波密的非遺--波密波卓和波密波央等你欣賞。
Day 5丨6月16日
墨脫
果果塘大拐彎
墨脫縣域三面雪山,海拔從7756米陡降至155米,山體夾峙著雅魯藏布江迸涌而出,地貌形似蓮花,故藏語“墨脫”意為“花朵”。大藏經《甘珠爾》稱墨脫為“佛之凈土自瑪崗,珠勝之中美殊勝”。歷史稱這里為“博隅白瑪崗”(藏語意為“隱藏的蓮花”)。
15萬年以來,雅魯藏布大峽谷所在的區域因存在軟流圈地幔上涌體,熱量聚集導致地殼抬升的同時也讓江流下切,湍急的江水遇到“果果拉”阻擋,于是圍繞“果果拉”來了個180°的大拐彎,造就了現在大拐彎的奇景,果果塘大拐彎觀景點是墨脫縣境內看雅魯藏布江的最佳視角之一。
Day 6丨6月17日
仁青崩寺
仁青崩寺恰巧就坐落于蓮花的花蕊上,最初的寺院建設是一座有著12個角,4個門的雙層建筑,像蓮花的蓮篷。仁青崩寺始建于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年間,屬藏傳佛教寧瑪派,建寺活佛甘布巴(藏族、山南加查縣人、俗稱卓堆林巴),仁青崩寺建筑風格奇特,廟宇為12棱角,該寺在全藏乃至在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緬甸等國影響頗盛。
05
主理學者
孟 慶 延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源流:歷史社會學的思想譜系》
《誰的問題——現代社會的非標準答案》。
喜馬拉雅《人文通識100講》社會學板塊主理人。
bilibili《經典社會學思想20講》課程主理人。
看理想《現代世界500年》第一季主理人。
主要研究方向:歷史社會學、近現代中國的社會史和思潮等
嘉 賓
李 筠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著有《論西方中世紀王權觀:現代國家權力的中世紀起源》《西方史綱》《羅馬史綱》《中世紀》等。
06
自然探索專家&戶外安全保障
楊 曄
博物探索學校創始人、博物文旅創始人、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從事鳥類和海洋生物研究、自然紀錄片調研員與顧問。
擔任《中國國家地理》、《博物》的科學專家領隊,BBC紀錄片《美麗中國》的調研員和副導演,《航拍中國》、《我們誕生在中國》科學顧問。
鄭 文 魁
貝爾·格里爾斯生存訓練營大中華區首席教官、貝爾·格里爾斯中國行程安全執行教官,北美野外醫學急救高級急救員,國際野外醫學協會(WMAI)高級急救員,北京通州藍天救援隊隊員。
07
出行信息
◎ 墨脫站
2024年6月12日-6月18日
(6月11日拉薩集合簽到;6月18日林芝返程)
◎ 喀什站
2024年9月7日-9月11日
(9月6日喀什集合簽到;9月11日喀什返程)
08
報名方式
添加考察助理微信
獲得報名信息
微信號:eidos6719
考察預告
NEXT STATION
【破曉】
招募進行中
獲取更多考察相關信息,歡迎咨詢考察助理
(微信號:eidos67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