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片紀念文史老人何杰先生
文通塔究竟建于哪一年,其實一直都有爭議,《山陽信今錄》說文通塔建于魏黃初元年,康熙《淮安府志》上說建于晉大興二年,《茶余客話》上說建于晉盛于唐,老淮安人在介紹這座塔時,他們選擇了最近的唐朝。
似乎老淮安人對待文史態度很謙虛,他們在文通塔大修中,在塔的外墻方洞的第六層中,意外地發現了宋太平興國期間的《重修文通塔記》碑刻,有了這塊宋代石碑的兜底,選擇最近的唐代就好像給文通塔加了雙保險。
其實對待歷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太謙虛了,反倒顯得我們對文史考證不那么專業,也會被別有用心的人趁虛而入,不然這個本該成為淮安歷史封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怎么會不如那個二層的清江浦小樓呢?
假如文通塔果真為唐朝所建,那么我們這個城市曾經經歷的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段盛事就無處安放了。仁壽二年(602年)四月八日,這一天正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楚州城早已煥然一新,人們傾城而出,夾道迎奉佛骨舍利子在文通塔的安放,隊伍在楚州刺史及境內官員的引領著下,寶蓋云集、旛幢招展,梵音和雅,由僧人組成的隊伍,手捧封有佛骨舍利的琉璃盛金瓶緩步走來,善男信女們匍匐跪拜,這個儀式在全國51個州同時舉行,正午時分,將琉璃盛金瓶入于銅函石函,一時起塔。
這一段歷史,隋朝侍郎王邵在《舍利感應記》中作了記錄,楚州官員上表朝廷:“楚州舍利當行道日。野鹿來聽鶴游塔上”。之后,文通塔、鎮淮樓、龍光閣一線成為了淮安的龍脈所在。
如此靈驗,那么這是誰的舍利子呢?根據《法苑珠林》記載,這是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金光明經》舍身品第十七卷:‘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甑冉窨啥Y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绱朔鸾淌⑹?,他比不比得過國師塔臨時陵墓呢?
雖然歷史上文通塔經歷了多次重修,但是我們目前只發現兩塊《重修文通塔碑記》,上圖是嵌在文通塔墻上的清咸豐年間的《重修文通塔記》,解放后,文通塔又先后經歷了三次大修,然而我們卻沒有文字記錄,為了不留遺憾,我們尋訪到了兩次大修的親歷者,拍攝了現代版的《重修文通塔記》。
何杰,可敬的文史老人,他在七、八十年代,參與了韓侯祠、鎮淮樓、關天培祠和文通塔的修繕,他還是吳承恩父親墓地的發現者,在我們剛剛完成口述史的記錄后,何杰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甚至還沒來得及看上一遍這部口述史,因此這種搶救性地挖掘歷史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既然標題說淮安人不知道的秘密,當然我們這篇文章就全是干貨了。
文通塔苑匾額的故事:“文通塔苑”四個字為書法大家武中奇所題,由于八十年代,人們的認知相對保守,主管修繕的文教局領導沒有讓武中奇在匾額上落款,直到九十年代后,才由園林管理處的陳克宏副主任自己爬上去補全題字。再說這塊匾額的石頭,取之于泮池附近的文渠溝上,當時被周邊群眾用于充當淘米、洗菜的墊腳石,當何杰和王文韶校長帶領工人用撬扛撬起這塊石頭時,他們驚呆了,在這塊石頭的正面用正楷寫著“云路階昇”四個大字,這應該是淮安府學建筑中遺落下的石碑,至少這是塊清代的石碑,為了保留這塊文物,何杰囑咐當時刻石的徐石匠,在石頭的反面刻字,并小心翼翼的用報紙護住了“云路階昇”四個大字,把它砌在了文通塔的門楣上,也為文通塔留下了一段佳話。
文通塔苑前石鼓的故事:門當又叫石鼓,文官用方形的“門當”,武官用圓形的“門當”,民間認為門當可以避邪,文通塔的這對門當來之于上坂街的楚元王廟,楚元王名叫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楚王韓信被廢后,劉交繼任楚王,淮安曾有歌謠:“射陽九里十三墩,不知誰是楚王墳”,說的是劉交可能葬在淮安一帶,淮安區的茭陵也因此得名。直到徐州發現了楚王墓,所以有時候史料必須要有考古去印證,歷史不能由一千年前的古人去猜測二千年前的故事,更不能把猜測當史實。言歸正傳,據何杰介紹,當時國家文物普查人員看到這個門當時說,這應該是隋朝的文物,究竟真相如何,建議文物部門能夠進一步確認。
文通塔苑地宮的故事:陳克宏,淮安區文化旅游開發中心副主任,他是淮安區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參與者之一,對歷史名城有著更深的感情和認識。陳克宏參與了九七年文通塔的大修,他說在勺湖清淤過程中,發現水下二米左右,有路的痕跡??梢婋S著日月交替,斗轉星移,淮安也在長高,而且按照古代塔的式樣,塔應該有回廊,有階梯,原來的文通塔底座不可能這樣光禿禿的,淮安由于多次發水,泥土不斷淤積,文通塔至少有二層埋在了地下。希望有一天能夠恢復到唐以前的樣子,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打開地宮,讓文通塔的秘密能大白天下!
謹以此文致敬文史老人何杰,致敬所有為淮安文史做出貢獻的文史工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