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諜戰劇中,經常會出現“軍統”“中統”這兩個國民黨特務組織的稱謂。
在普通觀眾看來,無論是“軍統”或“中統”,它們都是蔣介石豢養的惡犬,沒少與共產黨作對。
但其實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內,軍統和中統在具體職能,包括發展沿革方面,都是有些許的不同。
用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的話說:“中統和軍統的工作,可稱之曰黨的耳目。人身上耳與目都是成雙的,所以黨的耳目,亦不妨有兩個。”
所以,中統和軍統其實相輔相成,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且構成一個完整的特務體系……
本質上,中統和軍統都是蔣介石為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建立的特務組織……
中統的前身叫做“CC”系,軍統前身則是“藍衣社”。
“CC”系成立于1929年,當時,蔣介石讓陳立夫、陳果夫把“浙江革命同志會”擴大改組為“中央俱樂部”,陳家兄弟因是這一機構的創建者,旁人都將其稱之為“CC”系(CC為二陳的英文縮寫)。
既然是蔣介石授意改組的,“中央俱樂部”肯定要承擔一些搜集情報、鏟除異己的任務。
慢慢地,一些職業化的特務分子進入其中,組成專門特務機構“黨務調查科”,后擴充為“黨務調查處”,隸屬于國民黨中央組織部。
“黨務調查處”權力較大,不僅有著類似于明朝“東廠”的職責,還專門負責破壞中共組織。
據不完全統計,從1928年至1930年,“黨務調查處”逮捕19名中共高級干部、80名中級干部,下級及普通黨員則不計其數。
1938年8月,“中央俱樂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長由陳立夫、朱家驊先后兼任,副局長由徐恩曾、葉秀峰擔任。
20世紀30年代,“中統”發展勢頭迅猛,在“國統區”的各省、市黨部、警察局、鐵路系統、學校、工廠、社會團體中廣泛建立了“國民黨黨員調查網”,下轄成員曾一度達到20萬人。
1947年4月,中統改名為“中央黨員通訊局”,1949年3月改稱為“內政部調查局”,俗稱“黨通局”。
軍統的前身“藍衣社”,最早發源于大上海。據說,社員制服定為藍衣黃褲,故得名“藍衣社”,公開名稱則是“力行社”。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蔣介石繼續推行“不抵抗政策”,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
為強化內部控制,有人向蔣介石建議仿效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黨”,成立以黃埔系為核心的“力行社”,同時成立外圍組織“復興社”。
復興社聚集的都是日后最臭名昭著的大特務,即所謂“十三太保”,成員包括賀衷寒、戴笠、康澤等。
復興社以調查和行動為主,設有專門從事監視、禁錮及暗殺的特務處,戴笠為處長。因為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
軍統表面上是一個情報組織,其實到處抓捕異己和共產黨人。
軍統當時共分為內勤與外勤兩個不同的組織部門,內勤組織共有8處、6室、1所。外勤組織在各省設“站”,在各大城市設“區”,在一些重要城市設“特別班”。
基本組織為“小組”,組員都是直屬情報人員,國民黨所有軍隊、警察、行政機關和交通運輸等部門都會有隸屬于軍統人員的身影。
1946年6月,軍統局的公開武裝特務部分與原軍事委員會軍令部二廳合并為“國防部第二廳”,秘密核心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任局長。
1949年后,“中統”“軍統”因為系統不同,常常發生矛盾,最終被蔣介石父子使用計謀,從而徹底失勢。
按照中統和軍統的主要職責以及歷史演變過程,這兩個特務組織共有三處較大的區別。
區別之一,出身不同。
中統是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成立的,起初與特務工作沒有關聯。
軍統則成立于“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飽受輿論指責,所以在黃埔軍校中挑選了一些能干的心腹,成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
復興社下轄的一些核心組織,比如從事監視刺殺,綁架的特務處,最后又演變成了軍統。
中統與軍統因為出身不同,成立初期的職務不同,成為區別兩者的鮮明標志。
區別二,運作體系不同。
中統和軍統名義上效忠于蔣介石,但組織架構有很大不同之處。
中統除了承擔一定的情報安全工作之外,重心其實是在黨政機關內部,暗中打擊一切反對國民黨的團體或個人,對于社會輿論、思想言論也負有監控責任。
因為職責不同,所以在運作體系和處事風格上也有很大不同之處。中統的辦事風格狠辣果敢、行動迅速,只要發現任何叛徒,不需經過請示,就能立即進行處理。
軍統在運作中則更加細分為內勤和外勤,中統有時還會給對方提供一些無關緊要的情況,軍統則是負責具體執行。
區別三,中統和軍統的發展軌跡不同。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是中統和軍統發展的分水嶺,抗戰前,中統發展到黃金時期。
1937年,國民政府從南京遷往重慶后,中統像是一個失去耳目的老年人,在淪陷區內幾乎無任何可用之處。
全面抗戰爆發后,原先遭中統壓制的軍統發展十分迅速。1941年12月,軍統甚至截獲日軍計劃偷襲美國珍珠港的重要情報。
1942年至1944年,軍統在全國各地設有700多個單位,下轄的一些情報單位還發展到南洋和歐洲各國。
在抗日戰爭期間,軍統發動針對日偽軍的突襲多達595次,共擊斃18,440各類日偽人員,俘虜500多人。
正因如此,當抗日戰爭爆發后,軍統已經取代中統,成為蔣校長身邊最受寵的特務組織。
中統因為受到抗日戰爭的影響,導致組員大多數叛變,陳立夫、陳果夫兩兄弟更是無法與戴笠相抗衡。
所以中統在抗日戰爭時期實力銳減,到了解放戰爭,只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
但無論是中統,還是軍統,它們都是為了維護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出現的畸形產物。在鎮壓人民、反對共產黨、監控輿論等方面無所不用其極。
魯迅先生就曾經指出過:中統和軍統“搗蛋有術,然而有限”。
參考文獻:
[1]劉衛華.“中統”和“軍統”[J].中學歷史教學,2005(11):51.
[2]呂志偉.國民黨的“中統”與“軍統”[J].百科知識,2007(17):54-5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