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武文對褪色的標語進行重新描寫
“50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這些字都還在,這是我日思夜想,常常在睡夢中夢見的地方……”說這話的老人叫武文,今年76歲,是一名上海老知青。這次是她返城后第一次回到曾經下鄉鍛煉的地方,當她看到眼前已褪色的標語,內心激動不已,當年的知青歲月再次浮現眼前……
4月18日,武文和老伴在自己寫的標語前合影留念
“我們這次一共來了14個人,都是當初下放到里鍛煉的上海知青。在那個時候,大家多數都是同班同學,年齡都在十六七歲這個樣子,多數都沒有出過門,來到這里應該是每個人第一次離家去的最遠的地方了。”老人說,她是在1969年的時候,和自己的同學們一起從上海被下派到安徽利辛縣闞疃鎮的。“我來到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標語。”
4月18日,78歲的饒惠梓(中)向大家介紹當年寫標語的情況
老人說,這些標語是她和饒惠梓共同完成的。“那時,在我們這些知青中,我和饒惠梓的板書寫得算是最好的。所以,別的同學被分到生產隊參加勞動后,我們倆個就被抽過來寫標語了。每天吃過飯就過來忙了,先是打底色,然后再用黃色油漆寫字。為了把標語寫得夠高度,只好在大桌子上面放個小桌子,小桌子上面再放上椅子。除了在室內寫,有時候也會到戶外寫。在村口和街道邊找個最顯眼的地方,在老鄉家的外墻上先刷一遍白灰,然后就在上面寫標語。”
4月18日,78歲的饒惠梓在對褪色的標語進行重新描寫
回憶起過去的知青生活,老人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塵封幾十年的記憶猶如汩汩的泉水噴涌而出。當問到眼前的變化時,78歲的饒惠梓老人笑著說出了三個字:不認得!
4月18日,78歲的饒惠梓老人在對褪色的標語進行重新描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