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蘊玉(1923-2013)廣東省五華縣橋江鎮人。民國時警校畢業。后在廣州文史夜學院書法篆刻專業深造。自習書法,勤學不輟。遍習篆、隸、楷、行、草書,旁采金文、甲骨、北碑之精華。書法自成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山大學古文室任教。廣州古今名人《廖仲愷碑》、《鄧世昌像座》、《冼星海碑》等碑文書寫多出其手。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廣東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撰寫《書法入門》等著作20多部。
他出版了《歐體楷書臨習字譜》、《大字結構八十四法》、《簡化漢字五十注》、《青少年楷書字范》、《常用字形分布法》、《晚晴樓吟草小楷》、《行書論書絕》等著作二十多種,其中《楷書書寫門徑》在早年就以大陸、港、臺及日本等多種版本印行,銷量200多萬冊。
廖蘊玉是當代屈指可數的楷書名家。楷書,尤其是唐楷,法度森嚴,入帖很難,出帖更難。不少書家在楷體面前望而卻步,很多立志學楷書的也半途而廢,轉學他體。哪怕號稱以楷書為業的書法家,也有不少至今仍然徘徊在邊緣,未能進入楷書內核而無奈另辟蹊徑。但是廖老卻在楷書領域耕耘了一輩子,是一個繼承傳統風格的實力派書法家。他半個多世紀堅定不移研究楷書藝術,主入唐楷堂奧,融通歐顏,兼采魏碑,并蓄鐘王,在楷書傳統法度的基礎上,一改古人逆入回收的筆法,下筆“直落順收”,點畫嚴謹有度,運筆自然流暢;同時在向背、揖讓、穿插等方面自立結體風格,內聚外張,舒展安翔,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廖楷”面目。我們看到的廖老的作品,不論是榜書大字,還是蠅頭小楷,無不雍容端莊,渾雄遒勁,挺拔俊美,清潤寬博,在全國范圍正楷書家中出其右者無幾。1979年全國第一次書法評比,在上百幅書法作品中,廖老的楷書名列前茅。他的行草由楷派生,博采眾長,自成一體,清爽雋秀,同樣了得。值得一提的是,廖老老年作品甚豐,八十歲以后仍然心神若定、執筆不抖,小楷作字精準有力。
(文字來源:百度百科,圖片來源:廖蘊玉先生的侄孫廖繼科先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