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嘆老祖宗的智慧,與“無量之網(wǎng)”(西方科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好不由歹由”這句話,強調(diào)的是后半句:說孩子不好,孩子就真不好了;說孩子不行,孩子就真不行了。這后半句還真靈驗。那前半句也是靈驗的,只是靈驗是有條件的。比如,真心,很真誠,即發(fā)自內(nèi)心(心靈深處),且重復多遍,日日堅持,孩子就信以為真,真誠的祝福是很有效果的。當代名言“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是有力量的。量子科學也這樣講,正念一岀,會惠及整個宇宙;邪念一岀,也會傷及整個宇宙。“馬哈瑞希效應”有個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定律,就是這個道理。書中這樣講:“通過愛、慈悲和寬恕的積極情緒,以及憎恨、苛責和嫉妒的消極情緒,在每天的每個當下,我們都擁有著肯定或否認我們自身存在的力量。”
不過,常人習慣是擔心,甚至焦慮。孩子往學校走,擔心路上岀事,又怕孩子上拐路去了網(wǎng)吧,或擔心給同學好伙伴去玩,而沒有往學校去;孩子在學校,又怕不好好學,又像上次考試那樣退步了一一只要孩子不在自己的視線之內(nèi),就不放心、擔心,無窮的擔心,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家長之擔心已經(jīng)泛化了,時時擔心,事事?lián)模幪帗模挥绕涫呛⒆踊蛴H人偶然發(fā)生過不測,或者曾違背過意愿而“走偏”,擔心焦慮更是時時刻刻時隱時現(xiàn)。此負性情緒是“雙害”,害人害己,人的焦慮癥、抑郁癥就是這樣形成的;且同時害了孩子與親人,輕者傷害了他人的自尊自信,“迫使”親子破罐破摔,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而影響終身的成就與幸福。
這種焦慮心態(tài)是怎么樣形成的?從表象上看,這是關注、關切、關愛,割舍不下的親情,這也是一種“愛”一一不過,是一種真愛的“變異”,扭曲了的偽愛、不科學之愛。雖岀自本心,但卻有反向的效果。
從本質(zhì)上分析,從效果上看,適得其反,沒有了愛的效果而是傷人害人。從心性(根因)上剖析,其一,恨鐵不成鋼,因為自己未成“鋼”,就希望讓孩子實現(xiàn)自己未圓的夢;其二,不顧孩子的主觀現(xiàn)實,自己給孩子設定了一個理想(優(yōu)秀孩子的)目標,看到孩子與爸媽的目標有距離時,擔心就油然而生,差距越大,擔心升成焦慮,從愛孩子到“恨”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再加焦躁情緒,抱怨升成吵嚷,吵嚷升級成懲戒,懲戒不過癮,變相為夫妻雙打……從此,一個差生、一名破罐破摔、一個叛逆的逆子就跑到社會上去“禍害”了。此情此景,一個破碎的家庭就很難逆轉(zhuǎn)了。總之,是父母的心態(tài)岀了問題,對孩子要求過高,目標超越了孩子的現(xiàn)實,理想化而脫離了實際,揠苗助長而適得其反。
有“柔性”家長,恨鐵不成鋼,但能控制情緒不用過激之法,卻回歸到原始的、保守的、“牢靠的” “笨法”一一陪讀、形影不離的看、守,這是一種“愛”的延伸,好像是特別負責的舉止,可憐天下父母心!而我們轉(zhuǎn)念想想,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是什么?孩子體驗到了什么?感激、喜愛、心熱、動力倍增,還是反感、厭惡、心寒,泄氣無力?“陪伴”,是怕孩子孤立無助、有不安全感,給孩子仗膽;還是看管、不放心,給自己找心理平衡,讓自己放心?是真愛嗎?科學之愛嗎?這需要理性分辨與智慧評判的。
精明人從小處著想,聰明人理性不辦傻事,英明人用科學智慧處事。認透兒童少年心理特質(zhì),才能科學助力成長。少年天真爛漫時段,成長欲望強烈,追求完美心盛,自尊心忒強,氣盛自負;不過,還不成熟,肚量(氣量)狹小,心力脆弱,耐受力不足,經(jīng)不住挫傷和打擊,負性的、反面的激將,會適得其反的。如何培植孩子的耐受力、抗挫折力、頑強拼搏持之以恒之志?還需“澆水增添營養(yǎng)”,小心呵護,培植心之力,內(nèi)心強大,積極主動,自我掌控,愉悅中、信心中、動力中,堅韌不拔,走自己的人生幸福路。
理想的家庭教育,科學教子的智慧,和諧共生的親子關系,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天方夜譚,只要你是真心實意求學,相信你,會成功的。(河南安陽 王瑞喜 )2024年4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