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紅星新聞、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道,湖北省武漢市某小學一年級某班46名家長聯名向學校表示,希望新來的一名學生小明(化名)盡快轉學的新聞引發關注。
根據紅星新聞的報道,小明疑因患“多動癥”,在一段時間內對于同班同學存在肢體擊打、辱罵、恐嚇等行為,因屢教不改,引發同班家長嚴重不安。
隨著事件的發展,不出所有人預料的一樣,以希望“多動癥”患兒暫時休學的目標作為結局,4月12日,該校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雙方家長已于4月1日達成和解,該學生已于當天被家長帶回家暫時上網課,班主任每天都會關注其學習情況,五一假期之后將會返校上課。
這種和解,表面上得以讓多動癥特殊兒童和普通健全兒童都可以實現平等受教育,也讓學校實現了對其他家長眾怒的平息,“犧牲”一個特殊兒童的權利和利益,可以最大程度上保全占據絕大多數健全兒童的權利和利益,教育行業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單單從關于“多動癥”孩子能否和普通孩子一樣接受教育的話題已經有很多次了,每一次媒體都會采訪行業相關醫生、專家和心理咨詢師,也會科普很多政策法規的保障還有為數不多的城市所做出的融合教育取得的顯著成果,可是正如自閉癥等特殊兒童電影《喜禾》中喜禾媽媽所言:“你們就這么容不下一個自閉癥的孩子嗎,他只需要一張課桌而已。”
(電影《喜禾》截圖)
從多動癥到自閉癥(孤獨癥),一旦被貼上自閉癥的標簽,患兒及其家人就必須面對世人的無知與偏見。他們被公立學校拒之門外,精神病院是他們唯一的歸宿,許多人往往在那里終老一生。
根據《中國心智障礙者保障狀況藍皮書》,我國目前有心智障礙者2580萬, 主要包括自閉癥、腦癱、智力障礙和唐氏綜合征患者,涉及家庭人口8000余萬。而孤獨癥患者正以每年22萬的速度在增長。
2022年4月,中華慈善總會專家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孤獨癥行業藍皮書Ⅳ》顯示,按1%的發生率保守估計,中國14億人口中,約有超1000萬的孤獨癥人群、200多萬的孤獨癥兒童。
由開篇新聞中的事件再度討論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融合教育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融合教育的兼容如何開展?如何把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有效地與普校融合教育實現完美且長久地銜接?
從近年報道的干預自閉癥、腦癱、智力發育障礙等兒童被普校拒之門外的新聞可以看出,少數的特殊兒童與多數的健全兒童對于教育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自閉癥兒童苦苦追求的上限,不過是人家健全人的起點,可是這種起點依然是自閉癥等特殊兒童及家庭用盡全身力氣跳起來都難以企及的。
就好比經典的“電車難題”: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于,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作為能夠拉桿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桿?
這個難題猶如特殊兒童和健全兒童融合教育隨班就讀醫院,一度讓眾人陷入兩難的窘境。
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教育大會”上通過的《薩拉曼卡宣言》(The Sala manca Statement )強調每一個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各國政府應當重視特殊教育,制定法律、法規和規劃,保證經費投入,建立示范性項目,確保師資培訓,動員兒童家長、相關組織和全社會支持特殊教育的發展。
然而,相比國外發達國家的融合教育先進且有效的經驗,這不是一致政策方案就可以徹底解決的,需要的也不是一篇又一篇類似開篇文章的真實新聞得以推動,而是有國外成熟經驗可以借鑒,通過自上而下的兼容,才可以實現。
臺灣融合教育的吳淑美教授說“同樣是殘疾人,癥狀不同,程度不同,都在一起了,又要相互競爭了,我們應該確立一個先合作再競爭的概念,讓殘疾人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讓正常人熟悉了解他們,對他們本身也是有好處的,也是相互合作,并不是單方面的輸出。”我們缺的就是這個!
自閉癥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鄒小兵主任說,學校絕不能打著保護其他大多數群體利益的口號,來歧視小部分弱勢群體利益。
再度回顧多年前深圳的“李孟事件”,很多人忽視了政府、政策和社會的責任,問題是強行要求一個單獨的家庭通過自律來承擔責任本身就是十分可笑的。
旁人總是希望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不管是對特殊的殘疾人群體還是對寵物,但家庭一旦承擔不了怎么辦?讓他們把自己的孩子都綁上大石頭溺死還是親手殺死孩子?!
英國孤獨癥協會(National autism Society)在官網中明確寫到:孤獨癥人群需要的不是被治愈,而是被這個世界所接納。他們只是感知周圍世界的方式與常人不同,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溝通技巧,以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關懷和接納,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表現,對于孤獨癥譜系障礙人群而言,我們的守護是最堅強的抵抗,學會接納比關注更重要。
【羿云天,非著名寫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蘭州,現居鄭州。原創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咨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眾號:羿云天說(ID:yiyuntians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