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估計很多朋友會很有共鳴。書名叫做《毫無意義的工作》。
前陣子,刷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外國新聞,說的是前些年,西班牙水務局一個公務員,在工作中老是和上司想法不對路,覺得這破班上得實在沒意思,就任性地翹班了。
為了不被人發現,這哥們兩頭瞞,和水務局那邊說自己調動,現在被市政當局管著;如果有市政當局的人來找他干活,他又說自己是被水務局管著的。除了必須參加的場合,其他時間人家就宅家里研究哲學。
結果你猜怎么著?他這一宅就宅了六年,也就是說,他成功逃了六年的班,更不可思議當時,還因為干得久,得了一個獎章。直到頒獎的時候,市領導問他是哪個部門、干啥的,他答不上來,這才漏了餡兒。
這故事夠荒誕吧?可它就是實打實地發生了。大家想想,新冠疫情那幾年,好多公司因為封控,就讓員工居家辦公,結果公司運轉很好,這說明什么?說明居家一樣是可以辦公的。
那這么好的事情,為什么后來不延續呢?通勤那么辛苦,為什么大家還要披星戴月往公司跑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人發現,這居家辦公,辦著辦著,是不是就會被公司發現:公司有我沒我都一樣,我平時干的活好像也沒啥特別意義,那我怎么辦?那我是不是以后就得永久居家了?
雖說這是玩笑話,但再看看西班牙這個公務員的故事,說不定還真不是開玩笑。就他那工作,能連續六年逃班才被發現,還被頒了獎。多他一個工作不多,少他一個不少,那他的工作內容還能有什么意義?創造了什么價值?
很多時候,工作有什么價值呢?每天看起來忙忙碌碌,大會小會,開個沒完沒了,做分析做報告做決策,可真要少了你,好像也沒什么不可以。在這本書里,作者管這些,統統叫毫無意義的工作。
有調查表明,英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對世界沒有貢獻。而荷蘭的打工人更加激進,有40%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根本就沒必要存在。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是歐美國家的國情吧?咱們中國的社畜也這樣嗎?看看這書2022年出了中文簡體版后的市場反應,迅速沖上了豆瓣2022年度社會紀實圖書的前十榜單。可見,不光是歐美的打工人,咱們國家的打工人看了,也有深深的共鳴。
其實,如果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生活中和工作相關的場景,有些真的很荒謬。
比如說,有的工作越是有益于他人和社會,工作的酬勞就越低。有朋友可能說了:不對啊,咱們一直聽到的說法都是,你的收入取決于你創造的價值啊。
但您想象一下,假如這個世界突然消失一批崗位,您覺得,對您影響更大的是樓下的清潔工、醫院的護士、電梯修理工,還是律師或基金經理?
答案肯定是前者,對不對?可是,后者賺的錢,卻是前者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而且,更荒謬的是,生活中各種無意義的工作崗位還一直在增加。比如,工廠一旦裁員,最先抗雷的是工人,來指手畫腳的中層管理者數量倒是見長。更奇葩的是,這些指手畫腳的管理者,沒失業、生活體面,卻總抱怨自己不快樂。
這合理嗎?天大的不合理。既然不合理,為什么還存在呢?上面定制度、定規則的人,難道就看不到問題嗎?想知道這一切的答案是什么嗎?那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一起來聽聽本書作者的分析。
1.如何判定工作有沒有意義?
什么是毫無意義的工作?本書作者給出的第一個版本的定義,無意義工作就是沒什么意義、沒必要存在,甚至可能有害的工作。
就連做這個工作的人,都說不清這個工作為什么存在。就比如,之前舉例說的西班牙公務員的工作。
其實,不止是西班牙的公務員,很多國家的公務員系統都是一個樣。比如幾十年前有個英劇,《是,大臣》。
劇里一個內閣大臣,一個行政事務部的官僚,幾十集演下來,愣是沒看他們辦過什么實事。整天各種互相揭老底、使絆子,不光滑稽,還入木三分地諷刺了英國的官僚系統。
不過,在作者看來,很多人一直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問題都在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利潤至上、效率第一,肯定不養閑人,也就不存在沒意義的工作。
可根據作者的統計,私營部門同樣有這個毛病,唯一的不同,就是哪怕是沒意義的工作,也有人進行嚴格的監督。
這就導致,很多無意義的工作不光沒用、有害,還常常涉及欺騙和虛構。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做工作的人心知肚明,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對公司也沒有任何好處,卻不得不假裝成有意義的樣子,還得特別積極地搞事情。
要不然,這崗位不保啊!就跟有個脫口秀演員說的那樣,他在美國工作的時候,上班明明沒事做,可每個人都要裝作自己特別忙,這叫啥?這就是無實物表演。
所以,咱們這個無意義工作的定義可能還得再豐富一下。那就是,雖然它從客觀上來說,就是沒有任何意義,但做這個工作的人,出于一些理由,還得假裝它是有意義的。
怎么判斷一個人做的工作是不是無意義工作呢?別問我,也別問作者。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干活的人心里最有數。
一個人每天到底干了什么,并不在于他開會的時候列了多少條內容,總結得有多漂亮,這些東西,要編總能編得出來。
他的經理、老板,每天要管的東西那么多,也很難真的了解他到底做了什么,創造了什么價值。
就算你是他隔壁工位的同事,你也很難知道他是真忙還是假裝在忙,就算他是真的忙,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瞎忙。對這一切,最清楚的,應該只有他自己。
2.做無意義工作的人為什么總說自己不快樂?
一些人干著沒意義的工作,卻甘之如飴,因為拿錢混日子。可是,作者發現,還有更多拿著錢干無意義工作的人,心里卻是有苦說不出。
沒錯,別看他們嘴上不說,心里可能真的不快樂。他們為啥不說呢?因為說出來會挨罵啊。因為一些無意義的工作,雖然有的可能是又忙又沒錢,但里頭也有很多是有錢有閑的那種。
還記得2022年,有個北京女孩在網上發帖吐槽說:“坐標北京,小外資的助理,月薪1萬8,每天的工作就是幫老板約會議、插花、訂餐、處理快遞等等……每天都在懷疑自己工作的價值,感覺長期下去快廢了。”這是在吐槽工作沒意義吧?結果網友瘋狂吐槽她矯情。覺得快廢了?那你辭職,讓我來!
這么有錢有閑的工作還吐槽?多少人求之不得呢。但是,咱不能否認,有的人是真享受不來這所謂的“福氣”。哪怕錢進了口袋,心里也難受。這個現象是有心理學依據的。上個世紀,一個德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對嬰兒做過實驗,發現一個什么好玩的現象呢?
當嬰兒意識到自己做的事對世界有影響的時候,會特別的開心。比方說,他動了一下胳膊,發現旁邊的鉛筆跟著動了,他就會再重復一下之前的動作,發現鉛筆又跟著動了。這個時候,嬰兒臉上就會露出非常滿意的笑容。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嬰兒體會到了自己行為的影響力。
這樣大概就能理解了,能對別人或者別的事物產生影響,產生異議,那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快樂源泉。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三分之一在吃喝玩樂,三分之一在工作。要是在工作里,人都沒能體會到這種意義感,那就沒機會了,更別提什么積極性、創造力。
除了沒有意義感,沒有創造力,做無意義工作的人可能還面臨一些工作帶來的副作用。
比如我們之前提過的,沒有工作卻假裝在工作,沒有意義卻假裝有意義,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可是時刻讓人保持演戲狀態,很容易就讓人精神緊張。
再比如電話推銷員,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可能要通過欺騙和施壓的方式來促成交易,錢是掙了,可良心在痛。還有一些人,像空姐,雖然工作內容很簡單,但要一直保持友善、親和的狀態。可是,誰的生活沒點煩心事?誰能24小時都特別的友善、耐心?越是被這么嚴格要求,就越是會消耗他們的精力,內耗更嚴重,內心更空虛。
在這本書里,作者管這些無意義工作帶給人的負面體驗,叫做精神暴力。長此以往,心理是真的要出問題的。
特約撰稿人:Tracy,金融學和管理學專業
編輯:莉莉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