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先來段總結陳詞:
同樣90%以上來自農村、小城市的“小鎮做題家”,我班男生,境遇懸殊。
1、進入民企的最多。
可能和當時民企起薪更高有關。
家庭負擔重的寒門學子,一畢業就自覺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哪里給的錢多,就往哪里去。
十五年過去,有一位做到了上市公司高管,有兩位一直在不同民企輾轉,朋友圈看上去過得不錯,職位應該不低。
還有幾位,換了幾次工作后,銷聲匿跡。
2、進銀行、國企的也有好幾位。
但多數回了家鄉小城或省會,只有一位留在一線城市,現在基本都是中層。
十五年前的房價現在看起來很便宜,但對于剛畢業的寒門學子來說,仍然遙不可及。
一線城市就業競爭激烈,而985學歷在當時的中小城市來說還算是有競爭力的存在。
回家鄉就業,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3、排在第三位的是外企、高校。
進外企的都在一線城市,朋友圈看到過得都還不錯。
進高校的同學中,有一位是母校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現在是副教授。
另一位大學畢業后就去了美國繼續深造,博士后出站后進高校任教,聽說已經取得了終身教職,過著典型的美國中產生活。
4、進體制內的只有一位。
目前是家鄉地級市副處級。
照例舉幾個栗子。
A,做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那位,包郵區農村家庭出身。并不是你們想象中那種家家戶戶住大別墅、遍地拆遷戶的江浙農村,是真正的農村普通家庭。
家里好幾個孩子,A是大哥,讀書時就為人沉穩、很能吃苦、會照顧人。
畢業后回到包郵區進了一家民營上市公司,從基層做起,經過多年奮斗,現在已躋身高管。
老婆是家庭主婦,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B,進體制的那位,“女婿黨”。岳父是所在地級市二把手,畢業后和老婆雙雙回到家鄉當人民公仆。
這一位,大學畢業時是許多人羨慕的對象。畢竟在大多數人還在焦頭爛額找工作時,他的道路就已經被安排好,高枕無憂。
但多年過去,聽說他在家中地位不高,夾著尾巴做人,受氣是常事。岳父退休后,工作上的發展,也遇到瓶頸。
前兩年來我所在城市出差,幾個同學見了一面,
三十多歲的年紀已經大腹便便,言語間透露著壓抑,再也找不到年輕時陽光、俊朗的模樣。
C,來自西南地區的寒門學子,毫無爭議的學霸,現在美國高校任教。
C大學時讀書就很刻苦,常常看見他獨來獨往,在食堂吃飯也捧著一本書看。
多年過去,讀書真的改變了這個來自山區”窮孩子“的命運,
不知他是不是偶爾也會憶起,那個當初在食堂里旁若無人就著熱水啃饅頭、捧著一本書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少年?
D,證券公司高管。
D的故事更有戲劇性。比我班同學大好幾歲,考入我們這所985院校以前,D做過建筑工人、當過保安。
后來意識到”知識改變命運“,苦讀一段時間后,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大學畢業后進入證券公司,從業務員做起,現在已經是新一線城市一家證券公司的總經理,老婆是一位大美女,家庭事業雙豐收。
E,和C一樣,同樣是來自偏遠山區的窮孩子。
但和C不同的是,E進了大學后,就迷失了自己。先是追求隔壁班班花未遂,后來逐漸墮落,每天翹課在寢室打游戲、打牌,
畢業后找了幾份工作都干不長,上一個五年同學聚會談到他,還在城中村租住,過得很不好,和家里也斷了聯系。
如今更是銷聲匿跡,令人唏噓。
我班男生際遇參差,有人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也有人至今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有人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桎梏,實現階層躍遷。也有人始終陷在泥潭里,無法自拔。
同樣是寒門學子,這其中的區別是什么呢?
從我班同學的情況來看,是:把自己拉出泥潭的決心和行動力。
近些年”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斷,充斥著各大媒體,
上周那篇985畢業15年現狀(女生篇),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有人說,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寒門學子,更難出頭;
也有人說,階層已經固化,現在畢業晚的基本看不到希望。
其實在我們讀大學那些年,“高校擴招,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找工作難”、“寒門難出貴子”的新聞,就已經十分熱鬧。
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天涯熱帖,一位銀行hr寫的對于出身不同家庭的孩子的觀察嗎?
那篇帖子,就已經做出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斷,并成為天涯十大”神帖“之一。
我曾經也為那篇帖子的結論,感到沮喪不已。
但多年過去,我的同學們,雖未有豪商巨賈、政界名流,但也都在自己的軌道發展得不錯,寒門出身的同學,多數已跨越階層。
剛踏入社會時,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差距是最明顯的,甚至五年、十年...這種差距仍然存在。
但把人生拉到更長的維度來看,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漸漸減弱的。
有背景的孩子,在起步期及此后相當一段時間,可能都會比光有背影沒有背景的同學更有優勢
但背景會隱退,財富的承襲也充滿著變數,人生到最后,拼的還是自己。
“背景”可以決定你的起點有多高,但自己,才能決定你可以走多遠。
十五年過去,我的同學們,就已經活出不同的人生。原生家庭的差距,早已填平、趕超。
再過五年、十年,又會是怎樣的風景?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到最后分不出勝負。
也許,這才是“人生”這場戲,最讓人期待的開放式結局。
看過BBC紀錄片《人生七年》的人都知道,在歐美這樣發展成熟、階層板結的社會,尚且有底層孩子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更不要說中國這樣一個尚在快速發展中、擁有無數變化和可能性的龐大市場。
或許不會像過去十五年那樣“水大魚大”,但機會總是有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讀書仍然是改變命運的最好出路。但前提是:
你不要自己關上自己的那扇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