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青銅縱目面具
長138厘米,寬85厘米,高66厘米。
這個面具因為縱目和耳朵的夸張造型,被稱為“千里眼,順風耳”,可能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夸張的眼、耳是為了強化其神性。
6、青銅鳥足曲身頂尊神像
這是一件拼合的神像,以8號坑出土的頂尊屈身倒立銅人像和2號坑出土的鳥腳人像拼合而成,也說明了2號坑和8號坑是同一時間掩埋的。
從下往上看,是一個帶方座的罍,上面是一個人身鳥足的神人,神人口有獠牙,頭生雙角,他手撐下面的罍,鳥腳高高翹起,完成了一個高難度的u形倒立動作。
神人頭頂一個朱砂彩繪的觚形尊。
從研究性復原看,觚形尊頂上又可以拼合3號坑出土的爬龍器蓋,再上是8號坑的持龍立人像,持龍立人像又拼合了一件青銅杖形器。
全部都組合好的鳥足神像通高達到253.5厘米,最底部的方座長寬為31.3厘米,看上去太不牢靠了,若真則應有別的固定設施。
7、青銅太陽形器
直徑28厘米,2號坑出土了6件太陽形器,均被焚燒和砍砸過。反映了太陽崇拜。器物中心和外側暈圈上有5個小圓孔,應該是穿繩固定的地方。
8、青銅鳳鳥柱頭
也可能是雄雞,特點是用墨黑描畫了羽毛、翅膀和眼睛。
三星堆的青銅器上很多是有彩繪的,主要是以黑、紅兩色描畫于人頭像、面具、鳥頭等幾種器物的眼部和口部,尤其要突出眼部。
朱砂涂唇,墨黑畫眼,從視覺效果上可以提高表現力,強調眼睛的重要性。
9、1號神樹
禁出文物,三星堆一共有四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即青銅大立人、1號神樹、祭山圖玉璋和金杖。
高396厘米,是中國古代體量最大的青銅器。(最重的青銅器是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千克)
底座像是樹根,上面有三層樹枝,每層三個枝丫,共九條樹枝,樹枝上有花蕾,花蕾上立鳥,共9只,底座嵌鑄有一條龍,龍頭在下,龍身沿著樹干攀援而上。神樹的頂端和龍尾殘缺,或許頂端原來也有一只鳥。
器物坑中的物品是被打碎又經過火燒后掩埋的,1號神樹出土時有上千的碎片,經過修復師十年之功,才得以呈現。
神樹這種青銅器是前所未見的。多數學者認為青銅神樹就是扶桑、若木,觀點依據來自于戰國時的《山海經》和西漢《淮南子》。
10、神樹紋玉琮
出土于3號坑,琮的四面均裝飾有弦紋和竊曲紋條帶,對應的兩面各陰線刻一株神樹,與三星堆出土的神樹十分相近,刻痕甚淺。
玉琮在三星堆文化中并不常見,研究表明,這件琮原先為一件素面的琮,有長時間的使用和流轉過程,磨損后才刻上神樹紋。從器型看有可能來自于齊家文化。
神樹紋飾具有鮮明的三星堆文化特征,雕刻又顯得潦草,或許說明玉琮在三星堆文化中并不當做禮器。
四、結語
三星堆博物館最神奇的文物均出土于8個祭祀器物掩埋坑,年代在商末周初。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三星堆受夏商中原文化傳播的影響,例如玉璋、銅牌飾、尊和罍,而三星堆缺乏對外界的傳播影響力。
總之,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區域性青銅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