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天生渴求知識。這句話是我在翻開《理解和改變世界》這本書看到的第一句話,并思索了很久。我思索我為何渴求知識,我思索那些我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當中,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像這句話所描述的一般,渴求知識。
但《理解和改變世界》這本書并不是講述我們作為一個人類如何去渴求知識的,這本書講的是信息發展的時代里,信息到知識到智能是如何轉變的。用封面上的話語來說,就是——看清世界的底層邏輯,以更高維的方式思考和決策。
我覺得這本書的開篇寫的非常好,關于知識的三個基本問題!這三個基本問題是什么呢?Why,What,How!看到這三個單詞,我大腦里的第一反應是:還真沒錯,果然是三個基本問題,為什么?因為在很久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就跟我說過,不論做什么,都要思考三個問題: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關于目的的問題是“Why”,簡單來說這個問題體現的是人類的意志,也是人類意識的一個特征。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不受理性控制,這個問題的答案給予我們的也并不一定就是我們想擁有的答案,但這就是“why”的特色!
而本體論的問題“What”,涉及到的是“存在”的本質,因為這個問題里面我們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這個是什么是具象化的。而且隨著計算機信息網絡的發展,很多我們可能無法具象化看到的東西,都可以從網絡里搜出來,這是信息時代的一大特色。
而認知論的問題“How”,關注的更多的可能是過程,因為“How”代表著“如何”,“怎樣”。用這本書的話來說:這類知識可以是科學的、技術的、數學的或純經驗的。他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邏輯、經驗以及其他的方法來對其進行驗證,并獲得結果。
信息時代與知識有關聯嗎?在我看來,信息時代里所有的數據都是我們所了解的知識的積累,并且所有的人都在通過學習、研究和發現世界里不同的知識來擴充信息數據庫。這也從一個側面來說明了為什么我們需要理解世界,并且在理解了世界之后會改變世界。
世界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所有知道的理論知識可能也會有發生變化的一天,這就像以前的人們都認為“地心說”是正確的,但當世界對宇宙的探索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終于明白“地心說”曾經也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想法而已——地球從來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可能是宇宙的中心。
現代社會,人工智能顯得更加的貼近我們的生活,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也都是越來越智能的狀態。但是不得不說,人工智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需要我們人工把所有的知識記錄到數據庫之中。這樣一想,人工智能最終還是顯示的還是我們的智慧。
既然如此,理解這個世界的改變就有點不那么夸張了,從以前的 馬車到現在的動車,從以前的書信到現在的網絡信息,每一個改變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們更需要的是,如何運用自己理解和學習到的知識,改變我們還不夠完善的世界。
《理解和改變世界》這本書,記錄了很多的東西,有知識的基本,也有知識發展的原則以及局限性;有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區別,也有信息學的發展與衍生;總的來說,世界總是在改變的,如果我們一直不變,最后被這個世界淘汰的,大概就只是我們自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