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活血為本
防己茯苓湯由防己、茯苓、黃芪、桂枝、甘草組成,《金匱要略》用之主治“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有益氣利水消腫之功。
當歸芍藥散由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白術、澤瀉組成,《金匱要略》主治婦人妊娠腹中療痛,有活血利濕消腫之功。
兩方合用,益氣活血,利濕消腫。
方中生黃芪有明顯的利水消腫作用,兼具補氣、利水、化瘀之功,故為君藥;當歸活血行血,使因瘀而聚之水濕 消散,水腫消退,配生黃芪則氣血同顧,補瀉兼施,故亦為君。
茯苓、白術、川芎、芍藥健脾除濕活血為臣。防己、澤瀉、桂枝、甘草益氣行水為佐使。重用生黃芪,助其益氣,以茯苓、白術、澤瀉、桂枝、防己助其利水;重用當歸,增丹參助其活血,佐以桂枝、甘草以通陽。兩方相合,四物、四君、桂枝甘草湯、桂枝茯苓丸之功俱蘊于其中,共奏益氣活血之功,氣充瘀散,水濕自去,水腫自消。
兼證加治不忘氣虛
下肢由于虛、瘀、濕三者的動態變化,本病發展過程中常出現色素沉著、郁積性皮炎、濕疹、潰瘍等不同見癥,治療各不相同。
若病程日久,皮膚濕瘀互結,而現踝部皮膚色素沉著,當治以益氣化濕散瘀為法。
血虛失于濡養者,癥見皮膚干燥脫屑,抓之碎屑如雪,可加當歸、雞血藤、丹參、何首烏藤、熟地黃、川芎等養血活血。
血瘀甚者,癥見皮色紫暗,頑硬如鐵,形成結節,加三棱、莪術、桃仁、水蛭(研末,沖服)以破癜散結。
痰濕為主者,癥見皮色灰白,疙瘩成形,加連翹、夏枯草、半夏、白芥子以化痰解毒散結。
下肢,尤其小腿伸側乃多皮多筋多骨,少氣少血之處,慢性靜脈性水腫患者本已正氣不足,氣血不行,脈絡濕阻,郁久化熱,在色素沉著的基礎上,若遇外來風濕熱邪,則為癢為糜爛;遇外傷則為痛為潰瘍。
癢則加荊芥、防風、蟬蛻、白蒺藜以疏風;加苦參、白鮮皮、地膚子以除濕熱,共奏止癢之功。濕熱下注,復感毒邪,出現皮膚潰瘍,此時須兼治標熱,以五神湯為主治之。痛則加金銀花、連翹、忍冬藤、赤小豆、赤芍、當歸以解毒止痛;加白芷、天花粉以托毒生肌。
常法腫在腰以下,主以利小便,藥如赤小豆、冬瓜皮、生薏苡仁、防己等,但尚需加強涼血活血散結之品。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此時標熱突出,但時刻不能忘記慢性下肢水腫以氣虛為本,故藥不可過度寒涼,或過度發散,不可忘記扶正。須知正虛之體,不蓄大毒。正氣抗爭無力,則邪氣也不鴟張,故用寒不必盡劑,發散微汗即可。
許柳田醫師簡介:主任醫師 安徽省基層名中醫 黃山名醫 安徽省首批健康素養巡講專家。
現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常務理事,附屬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火針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全國委員、安徽省常委,中國性學會中醫性學分會全國委員,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白癜風精準醫療聯盟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健康服務業協會皮膚健康分會常務委員等。
他溯源新安醫學理論和家傳中醫皮膚特色為基礎,擅長以五運六氣+五行脈+八卦九宮針法綜合診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白癜風、黃褐斑、難治性痤瘡、脫發、皮炎濕疹、牛皮癬、陰疽、不孕不育等各種疑難雜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