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云,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形容的就是君子之風,也講述了玉器的美德。不過,古代人為什么這么愛戴玉器呢?
直到最近我重新佩戴上老人傳下來的玉,我才有點想通這是為什么。但若要用唯物論的角度去講述,可能沒有半點證據(jù),因為一切都是憑借著感覺。
就像有的人喜歡吃辣,有的人不喜歡吃辣,不喜歡吃辣的人可能會說辣椒難吃,但是喜歡它的人卻非常偏愛辣椒,你說辣椒到底是有過錯還是沒罪過?
辣椒和人的喜好不同,卻又相似。但戴上玉器,有時候并不是一種喜好,很多人以為是修飾,對人的補充,這種意義放在古代或許通用。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wǎng)絡)
前兩天心神不寧,總是覺得背后有人。尤其到了晚上的時候,在自己房間也無法安寧。這種感覺你用科學去論述,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感覺存在,卻讓人忽視不得,也許是之前熬夜沒有休息好,所以才會這樣奇怪驚恐。
連續(xù)多天的相似感受,讓人提不起精神。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會有過類似的感受,明明燈光亮堂,你的心卻像走進一個隧道,你知道隧道的盡頭有光,你甚至知道你不在那隧道中央,可你還是看到了黑暗。
這種感覺不是絕望,卻比絕望更讓人絕望,因為你心中隨之而來的會有無數(shù)的擔憂和遐想,而這種遐想,一旦被頭腦控制,那么天馬行空的想象幾乎無法被束縛。
也就是在這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塊玉。家里人說小時候有親戚把玉借走,當年我生了一場病。當然,兩者之間或許沒有關聯(lián),只不過這巧合也讓家里人對玉念念叨叨。
后來玉被還了回來,多年間也是隨手一放,有需要的時候想起它,就戴上一回。這次重新戴上了玉,到了晚上回到房間,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了害怕的感覺。
感覺這東西其實十分玄妙,因為人能被探知到的感覺就那么幾點,你能察覺冷暖,能品嘗味道,還能聽見聲音,可當眼睛閉上了耳朵失靈了觸覺封閉了鼻子聞不到味道,人們通常會將五感喪失的遇見稱作夢境。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焦慮癥或是驚恐癥完全是軀體化的表現(xiàn),可佛洛依德尚且要從夢里去推測解析,夢的意識承載的不是人短暫發(fā)現(xiàn)的故事,而是深刻在腦海里的記憶,又或者是過往,又或許是未來。
總之有的人體質(zhì)比較特殊,所以他們的感受通常不會被理解,反而會被冠上“疑神疑鬼”的名號。不過,敬鬼神而遠之,對于未知的一切,保持敬畏心,相安無事就行。但偏偏有時候的感覺,卻讓人無法忽視當下的感受。
戴上玉以后,我才后知后覺反應過來,之前的那種警惕消失了,不知消失于何時,也許是心中有了信任,又或者是精神有了慰藉。
古時君子之風,是為人處世,也是外在裝飾物的修飾。不過真正的君子,也許不需要借靠外物,但這外物之所以能夠流行,千百年來依然被人所喜歡,也許真的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有值得人肯定的價值。
玉是器物,是表象,被人夸贊的品質(zhì)也像一層面霜在時間的長河中結(jié)了痂,說起芝蘭玉樹能想起的人,和談論到高山仰止想到的人,可能是一個,可能是不同一個,但脫離開時間,你我所擁有的無非就是當下這一個瞬間。那么感覺,還真的不重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