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蜀稱天府——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成都
展廳入口處有東漢的李君碑和裴君碑,裴君碑中說“巍巍大漢”“列備五都”,西漢時“五都”指洛陽、邯鄲、臨淄、宛和成都,成都物產豐饒,世稱天府。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是重要發現,此地發現了4座漢景帝、武帝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大量竹簡有9部醫術,部分為扁鵲學派失傳的典籍。
M2出土了四架蜀錦提花織機模型,是罕見的實物證據,證明漢代四川高超的紡織技術。
人體經穴俑
另一件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出土于老官山漢墓M3,高14cm,裸體直立,雙手垂于體側,光頭,五官清晰,通體髹黑漆,身上刻有縱橫復雜的經絡圖,并刻有圓點標識穴位,穴位旁有字。
成都曾家包山發現有兩座漢墓,出土精彩的畫像石。
莊園生產畫像石
出土于曾家包山M1東后室后壁,上部為“雙羊圖”,下部為“農作圖”,中部為“養老圖”。
重點說一下“養老圖”:左側為倉房,一人手捧食物走向老者,房側為棕樹,樹下坐著一位手扶鳩jiū杖的老者,鳩jiū杖是養老制度實證。
《續漢書?禮儀志》中說:“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bū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jiū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所以愛民也。”意思是漢代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會被賜鳩杖,鳩鳥是不噎yē之鳥,寓意老人吃飯不噎,是敬老之意。
老者背后為一廡殿頂的雙層樓房,一衣冠齊整者(或為墓主人)坐在回廊里,旁有侍女。
樓下房門半開,一人半身探出。這樣的形象在后世的宋金墓葬常常看到,學者稱之為“婦人啟門圖”或“半啟門”,其中或許也有淵源。
莊園生活畫像石
出土于曾家包山M1西后室后壁,上部為“狩獵圖”,有獵戶張弓射鹿。中部有武器架,架上橫列著叉、戟、矛、環柄刀,左側掛弓、弩、箭既箭箙,右側掛盾牌。武器架兩旁各有一部織機,結構一繁一簡,繁者似為織錦機,簡者與民間尚存的“家機布”織機相似。另有猴子、馬匹、篷車。
下部為“釀酒圖” ,女郎提水,牛車送糧,炊煮到列壇盛酒,組合緊密,生動描繪了釀制美酒的過程。所余酒糟zāo用作飼料,喂養周圍成群的禽畜,生活氣息十分濃厚。
成都出土的漢代陶俑也很有趣,這些陶俑和畫像石、畫像磚都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具有很高的美學和史料價值。
漢代銅羊燈:背上的蓋子可以翻起在羊頭上,便是燈盤。
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時期,賨cóng人領袖李特、李雄在成都建立了少數族政權——成漢,漿洗街出土的成漢墓陶俑形象怪異,可能是源于賨cóng族人的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