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我國的科技水平,完全達到了偉人說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尤其是在前幾天嫦娥六號登月成功后,中國航天在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從現在的水平來看,中國早已具備了了登月的實力,可我國航天局卻對外宣稱,中國計劃將在2030年正式登上月球,有人分析,這其實是針對美國的陽謀。
那么我國為何在2030年才登月?這個時間點又和美國有什么關系?
中國航天的發展
中國航天事業的正式啟航可追溯至1956年,當時一位科學家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我們也開始發展自己的航天工業。
之后國務院便制定了科技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發展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宏偉藍圖,更是成立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擔任院長,專注于遠程導彈與火箭技術的研發。
歷經數年的積累,到了196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首枚自主研發的導彈“1059”,這標志著我國初步掌握了火箭技術的核心能力。
進入1970年代,中國航天迎來首個高光時刻,1970年4月24日,利用基于中程導彈技術改造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軌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開啟了中國航天的新紀元。
此后的幾十年間,雖然我們面臨著國際技術封鎖、資金短缺及經驗積累不足等多重問題,但我們的科學家始終以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并且逐步構建起了完整的航天科研體系。
到了1992年,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的正式啟動,這標志著我國航天開始邁入載人航天的時代。
經過航天航天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在2003年的10月份,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我們的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在中國航天史上可以說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它不僅驗證了中國在載人航天技術領域的成熟度,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科技自信與國際地位,為中國航天后續的深遠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了2004年,我國開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之后嫦娥計劃便順利提上了日程,根據初始的戰略安排,探月主要分為三個大階段。
目前我們正在執行的便是“無人月球探測”計劃,也是三個大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通過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月球,為之后的載人登月打好基礎。
“無人月球探測”計劃又分為“繞”、“落”、“回”三大步驟,2007年,嫦娥一號順利發射升空,隨即開始實施月球軌道環繞探測。
經過6年的發展,嫦娥三號于2013順利升空,并順利的實現了月球表面軟著陸和月球車巡視探測,玉兔號月球車成功展開工作。
到了2020年,嫦娥五號順利升空,并圓滿完成了采集月球樣品并返回地球這一艱巨任務,成功從月球帶回了1.731千克的月壤樣品。
而這次嫦娥六號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關鍵任務之一,主要承擔著月球背面的采樣返回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六號的著陸地點是月球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這里是月球上最古老的、最大的撞擊坑之一,具有獨特的地質特征。
而嫦娥六號的主要任務是將采集約2公斤的月表和次表層土壤及巖石樣本,并將這些樣本安全封裝后帶回地球。
這些樣本對于研究月球的地質構造、成分、形成演化以及可能存在的水冰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科學需要坦然接受先行者的成功 光明網 2024-05-15 16:53
在嫦娥六號升空之前,我國也曾對外宣布,將會在2030年之前進行載人登月,不過有人認為,我國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進行載人登月了。
所以很多人并不理解,我國為什么要選擇在2030年才進行載人登月,因為不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從戰略資源角度考慮,越早登月,對我們的好處越大。
科技日報--2024-04-25--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月
登月計劃的戰略考量
我國選擇在2030年作為載人登月計劃的實現年份,是經過對國內外形勢的精準判斷和對未來航天發展趨勢的前瞻把握等一系列的深思熟慮之后,才做出的決定。
載人登月任務十分復雜和危險,選擇2030年作為實施節點,能夠為技術成熟與系統驗證留足時間。
《登月準備中!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上月球》 環球時報 2024-04-24 10:16北京
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重點攻克生命保障系統、艙外活動裝備、月面著陸與上升技術等關鍵技術難題,確保宇航員在極端環境下生命安全和作業能力。
此外,通過模擬月球環境的地面實驗、無人探月任務的實踐經驗積累,以及載人航天器的多次飛行測試,不斷優化設計,提高系統可靠性,為載人登月鋪平道路。
除此之外,強大的運載能力,也是實現載人登月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國正在研發的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被視為支撐載人登月的關鍵。
這款火箭具備將大質量有效載荷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的能力,是確保航天器攜帶足夠的燃料、生命保障系統及科研設備到達月球的基礎。
長征九號的研發不僅需要解決發動機、結構材料、制導控制等技術難題,還需經歷嚴格的測試與評估過程,確保其安全可靠。
2030年的目標設定,為長征九號的研發、測試與成熟應用預留了充足時間,從而保障載人登月任務的順利進行。
同時我們選擇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也是對美國重返月球計劃的一種戰略回應,有心人能夠發現,中國航天這一路走來,一直堅守穩扎穩打,從不單純的追求速度上的超于。
而且我們還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這次嫦娥六號升空,我們還攜帶了巴基斯坦等四國的探測器,這表明我們在航天事業上,一直秉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
反觀美國這邊,幾十年前的登月,目的是為了和蘇聯進行太空爭霸,以此來證明自己的科技水平和實力是世界最強。
中美登月競爭
早在2005年,美國就想重返月球,但當時放眼全球,還沒有一個國家能有那樣的技術來實現這個目標,所以老美也不怎么著急。
之后是數十年時間,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看到中國取得成果,美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2017年10月6日,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重組的美國國家空間會員會上宣布,美國將重啟登月計劃,之后美國航天局推出了“阿爾忒彌斯”計劃。
按照美國的預定計劃,其重返月球的目的是想要在月球上建立科學研究基地,為將來人類登上火星和向深空探索打下基礎。
具體計劃為在21世紀20年代末前將首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宇航員送上月球,實現可持續的月球探索,并為未來的火星任務做準備。
為了實現該計劃,美國開發出了最大型的火箭SLS,想要以此來將獵戶座飛船和月球著陸器送入月球軌道。
不過想象雖然是美好的,可施行起來卻非常的困難,首先載人登月任務的技術復雜性和安全要求極高,任何技術故障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或宇航員生命危險。
另外現在很多人都懷疑美國當年登月其實就是一個騙局,目的其實也非常的明確,那就是制造自己在太空領域科技高于蘇聯的假象。
中國日報網——阿波羅17號登月真實性遭質疑 或為“驚天騙局”?2017年11月21日
雖然該消息目前還沒有得到確認,但美國很多專家表示現在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科技水平,已經不如當時。
除此之外,美國的宇航員短缺現象目前十分嚴重,現在美國宇航員的平均年齡對比中國來說普遍偏大。
而培養一個宇航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事情,所以就這一個條件限制,老美都有可能完不成他們制定的計劃。
另外,美國的目標是2026年實現載人登月,可現在他們卻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而且從時間安排來說,也難實現。
可以說老美現在在登月這一塊,已經自亂陣腳,不論是在經濟上面,還是在時間安排上,怎么看怎么亂。
而中國這邊,則按著自己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下進行,按照目前的效果來看,2030年我們登上月球,并不是多大的難事。
所以說美國的這個“阿爾忒彌斯”計劃可以說是把自己架在了火上烤,如果他們沒有搶先登月,那么美國的航天技術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
結語
中國當前迅猛的發展步伐令世人矚目,無人敢輕視,美國雖有意在登月競賽中保持領先身位,卻自知這一目標挑戰重重,其航天領域的競爭力已難以與中國并駕齊驅。
我們清晰宣告登月時間表,就是想看美國能否緊跟我們的步伐,順帶了解美國到底是有這個實力,還是一副空架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