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特斯拉,理解特斯拉,超越特斯拉......
相信這是所有造車新勢力心中一直想說的話。
為什么唯獨沒有“成為特斯拉”?
一是市場,二是底蘊。
中國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上個月“油電反轉”滲透率突破50%,但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卷”過2023,又“爭”2024,不會再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只是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和比亞迪不算,因為他們更加強大!
盡管股價大跌、銷量下滑、裁員10%、新車推遲,可特斯拉依舊是巨無霸般的存在,主打車型Model Y去年就在國內市場累計賣了45.6萬輛,對造車新勢力來說尚有差距,最多的理想也還不到4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也是占了先機才有今日的局面,在中國的年銷量增長日益下滑,究其根本是Model Y在國內競品眾多,快要撐不住了!
這不,又一個挑戰特斯拉Model Y王座的車型出現了。
01
對標特斯拉Model Y,價格逼近小米SU7,醞釀已久的蔚來第二品牌——樂道終于亮相!
前不久,蔚來汽車正式發布第二品牌“樂道”,樂道首款車型L60也正式亮相。
樂道L60預售價為21.99萬元起,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3萬元,將于今年9月上市并開啟交付。
據介紹,樂道L60車型最高續航版本將超過1000公里,每百公里能耗僅為12.1度電。
表面上看,特斯拉成為樂道全面錨定的對象,從車身尺寸、能耗、顏值、配置、智能,L60無一不向特斯拉Model Y全面看齊。
李斌此前就曾表示,作為蔚來的第二個品牌,樂道將主攻20萬元級別市場。而這一級別的市場,特斯拉占據了難以撼動的地位。
其實,在20萬級別市場,除了特斯拉Model Y以外,小鵬G6、理想L6、比亞迪宋L、騰勢N7、福特電馬等車型將成為其競爭對手。
不過,在業內看來,樂道“出道”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截殺”特斯拉,更多的反而是背負了蔚來向規模化發起沖擊的重任。
與蔚來品牌相比,樂道定位更低,是蔚來從高端純電向家庭主流市場布局的首作。
蔚來創始人李斌稱,樂道是“闔家歡樂,持家有道”的意思,該品牌定位于家庭市場,“樂道要重新定義家庭用車新標準”。
可以看出,蔚來站穩后,李斌對樂道寄予厚望!
當前,蔚來汽車在虧損和銷量并不出色的雙重壓力下,急需一款走量的車型,樂道能否扭轉蔚來當前的局面,助力蔚來走出泥沼?
02
拉動銷量,攤薄成本,扭轉虧損......樂道也許要承載著蔚來眼下泰山般的重擔。
今年1-4月,蔚來汽車交付新車4.57萬輛,月均1.14萬輛。
相比其他新勢力車企,蔚來今年的銷量表現并不出色,前四個月的銷量不及問界、理想的一半,也落后于極氪、零跑,已經從新勢力第一梯隊掉至第二梯隊。
就利潤來說,蔚來汽車是四家在港上市造車新勢力公司最低的一家。
2023年,理想、蔚來、小鵬、零跑四家造車新勢力巨頭,除理想實現年盈利外,其余三家均處于虧損狀態,小鵬汽車虧損103.8億元,蔚來年虧損207.2億元近乎是其兩倍。
自2021年以來,蔚來汽車的毛利率和整車毛利率逐步下滑,2021年-2023年毛利率分別為18.9%、10.4%、5.5%。
如此下去,蔚來的未來,可不好說了!
不過好在,李斌也找到了方法,那就是品牌規模化,最成功的例子莫過于“車王”比亞迪。
2023年全年,比亞迪銷售車輛302.4萬輛,同比增長62%,首次躋身全球汽車銷量前十。
過去一年中,車圈價格戰拉低了不少車企的毛利率,但比亞迪的汽車毛利率則逆勢出現提升。
由于銷售規模持續攀升,比亞迪全年汽車毛利率已經達到23.02%,而該公司這一指標在2022年為20.39%。
相反,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毛利率卻從2022年的26.2%下降到2023年的17%。在盈利能力方面,特斯拉已經完全被比亞迪甩在身后。
在2024年車市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蔚來推出第二品牌樂道,可謂是“放大招了”。
但需注意的是,目前20萬元級別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正持續升溫,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內卷最為嚴重的市場。
所以說,蔚來的未來如果只是單靠樂道,那一點都不會輕松!
03
蔚來這邊開始放大招,特斯拉那邊快要接不住了!
特斯拉近來是非很多,先是跌落“車王”寶座,然后銷量下滑股價大跌,再又財報不及預期裁員10%......馬斯克頭都大了。
去年,年銷300多萬輛的比亞迪不僅賣爆了,還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
2024年以來,特斯拉股價最低時下跌了超43%,幾近腰斬!
財報顯示,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213億美元,同比下滑9%,營收降幅創十二年來之最;凈利潤僅有11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5%;
這是特斯拉十二年來交出的最慘戰績!
同比下滑8.3%,環比下滑高達20%,近4年來首次季度銷量同比下滑;銷量跌破40萬,創過去5個季度的新低;
實際上,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數據早已說明了一個問題——特斯拉賣不動了!
但車企的悲歡并不相通,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迎來狂歡!
造車三年,投入1000億,小米汽車剛下線,就有了現象級的表現,成了“別人家的車企”;
華為與奇瑞的“結晶”智界S7開啟大規模交付,享界S9或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鯰魚效應”震動整個汽車圈,問界、蔚來、小鵬也都有大動作……國產新能源汽車掀起了新一輪的高潮!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共計491萬輛,全面超過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一。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第一大汽車消費國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04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如今的新能源車企正在快速擴張市場規模,搶占用戶心智,中國市場無疑成了全球新能源車的主戰場。
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年銷量1465.3萬輛,同比增長35.4%;
其中僅中國銷量就高達949.5萬輛,占全球銷量的64.8%,連續9年全球稱冠,而歐美新能源車年銷量還不足中國的一半!
這也是為什么特斯拉如此注重中國市場的根本原因。
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上半個月,新能源車的零售滲透率高達50.39%。
不過,市場過熱對車企來說也不盡然是好事,新能源汽車本是一條荊棘之路,行業目前已進入慘烈的淘汰賽階段,可謂是喜憂參半。
從2023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來看,比亞迪、理想和嵐圖都很好地完成了目標。其他造車新勢力中完成率最高的極氪汽車為85%,最低的賽力斯僅有50%。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產業要繼續做大做強,就必然面臨產業升級,而提高行業集中度是必經之路,頭部企業必然會通過降價來提升市占率,通過規模效應來淘汰中小企業。
“大洗牌”這個詞,在造車新勢力沖入賽道后,汽車市場開始劃分出新能源板塊伊始,便成了汽車行業的高頻詞!
“卷”過了2023年,在新能源車企“血海競爭”更加激烈的2024年,隨著小鵬、蔚來第二品牌的上市,以及比亞迪等車型降價,各新能源車企將面臨“生死”考驗。
在這場“血海競爭”中,車企不再堅守價格的底線,再難也得先把對手給“卷”趴下。
當前,電動汽車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下半場智能化的比拼,在智能化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并大規模應用落地對各大車企來說至關重要,也是其贏得競爭的關鍵所在。
可以預見的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主基調也愈發地清晰:在價格上更直接的對抗、在技術側更殘酷的比拼、在市場份額上更明顯的分化。
好的品牌,不只做一個“爆品”,而是連續幾十年做出一代又一代的出色產品,這其中的投入是海量級的。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未來要成為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車企,至少需要幾千億元的收入,頭部車企甚至要達到上萬億元!
不過,對于所有車企來說,眼下優先要做好應對殘酷競爭的心理準備,如何走過“盈利關”和“生死關”,考驗著所有車企的綜合實力。
從雨后春筍到百家爭鳴再到群雄爭霸,我們終將看到,國產新能源車屹立世界之巔!
參考資料:
《蔚來放大招!樂道“出道”》,中國基金報
《向低價位段滲透!蔚來第二品牌樂道首款車型亮相,能否拯救蔚來?》,中國證券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