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搜索“新旅界”,一起感受時代下的消費百態。
圖源:小紅書@快樂小奧比
最近有網友發現,十幾年前在奧比島哈根農場許愿樹上掛的愿望,居然還在。
他的愿望是:
想要有99999999999999·····9999金幣。
這個愿望拿到現在看,樸實無華,人間清醒,我小時候同樣清醒。
那時我的腦袋里,最大的單位是「兆」,其他同學也差不多,弱點的只能到「億」。
因為單位都一樣,所以在我和同學莫名其妙的愿望PK中,決勝的關鍵便取決于前半段。
時不時就能看見兩個男生憋得青筋暴起,滿臉通紅,聲音嘶啞地喊著:
9999999999999......99999。
可惜我自小肺活量就不太行,導致基本沒贏過。
所以我自小就不愛許愿,過生日就閉眼讀秒,希望趕緊走完流程。
但世界是循環上升的,長大后越理性現實,越明白許愿的意義如此重大。
01
許愿的意義如此重大,以致我們用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
實在著急、不計代價想實現的,就去雍H宮。
我也去過雍和宮,可沒敢許愿,因為我知道,這里使命必達,但已讀亂回,有一種不管人死活的靈,比如:
有小姐姐許愿要一個兵哥哥,結果她哥過幾天就去當兵了;
有人許愿能進一志愿復試,結果復試名單上有個同名同姓的人;
有人許愿瘦二十斤,結果真瘦了,因為長了一嘴口腔潰瘍什么都吃不了。
如果有誰想去,網上有法律專業的大佬搞過模板,記得去學一下,把能想到的限制條件,全部寫清楚。
沒那么著急,比較佛系的,但比較重視儀式感,可以搞個無煙環保小套裝,可以隨時掏出來,擺在地上拜一拜。
圖源:小紅書@All-in Print
還有些人愿望比較精準,比如看領導不順眼,想解決一下的,就買Tiffany,不僅能精準克、跨級克、一起克,還能分款克、多件克。
克到領導不穿一身耐克都別想出門。
這種方法雖然精準,但也有弊端,那就是貴,屬于Pro Max版許愿,如果沒錢,可以買青春版。
買青春版干啥呢?當然是招財了!
買青春版最大的原因就是窮啊,像發財按鍵鑰匙扣、招財小三角、肉桂瓶,經濟實惠,還多功能,萬一燉肉缺香料,隨時能掰一塊扔鍋里。
如果連青春版也買不起,還有辦法,條條大路通神龍!
小時候可以去qq空間扔漂流瓶、去奧比島哈根農村,現在可以用電子功德箱,這些都懶得弄,最后還能去螞蟻森林捐點能量吧,反正好人有好報,做好事兒就對了。
02
我們想盡辦法,見縫插針的許愿。
問題來了。
大家到底許了什么愿?
讓我們走進奧比島。
比如有知足小奧比,一包面粉和大米就能打發。
圖源:小紅書@好想吃燒烤
有人預言了自己十幾年后的生活,現在每天上班買奶茶哄自己上班。
圖源:小紅書@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
古話說三歲看小,所言不虛。這里還有心懷全島的大姐,自我質疑的二弟,一心買房的小妹。
圖源:小紅書@一粒小土豆
當然了,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苦有樂。
有的人許愿希望自己更好,也有人只希望不要再繼續糟糕了。
圖源:小紅書@momo實習版
希望這個小朋友的愿望后來成真,他們的父母只是年輕時的一時氣盛。
上面都是小孩子們的祈福,也是曾經的我們,回首童年,我們的愿望是如此純粹,甚至都沒有自己,全都給了他人,爸爸媽媽,陌生的奧比島居民。
初高中時候的愿望也挺簡單,而且特別頻繁,我恨不得每節課都許很多遍,那就是:別點我!別點我!
長大之后,我們的愿望與時俱進,出國順利、考公上岸、牽手男神、升職加薪。
但好像確實越來越少幫別人許愿了,過生日的時候,如果心里默念:愿全天下的人都幸福。我會從心底里覺得不對勁,有點扯。
這也許就是成長,就像螃蟹脫殼,每次都要失去點什么。
可也有少數的「傻子」仍然能保持童年的純真。
從明天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03
心里打鼓的時候我們許愿,求而不得的時候我們許愿。
是真的迷信嗎?我覺得不是。
尤其是現在的小孩子,活得可比我小時候通透多了,他們早早就知道世界上沒有燈神。
那為什么明明沒有燈神,我們還在合十雙手。
《國富論》里講,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歷經統治者各種違背規律的蹂躪,但從未停下蹣跚的腳步,一步一步推動社會進步,這其中最深層的原因,就是人類追求幸福的本能。
許愿,最能體現我們追求幸福的本能,就像我們對藝術、情感的需求。
在榮格的心理分析書里,他提到一個概念,叫「心理原型」,這個原型跟地域無關。
就像人都有兩條胳膊兩條腿,在我們還是細胞的時候,就注定會長成這個樣子,這就是生理上的原型,可以將此類比到心理上。
據說小孩子的體態是最好的,每塊肌肉的力量都很均衡,以致每塊骨頭都很正,既不旋轉,也不突出。隨著成長中的各種習慣,我們的體態才開始出問題。
不知道我們的內心是否也和身體一樣,隨著長大逐漸偏離了應有的「心理原型」,給我們造成各種精神痛苦。
我覺得許愿就是一次精神瑜伽,也是一次校準的機會。
現在我每次許愿,都很認真地思考,有時候甚至想了半天,竟然想不到說什么!
這時候我知道就該停下來了,平靜地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回歸一次。
據說飛機在90%以上的航行中,都不在那條理論上的航線上,最終之所以可以抵達目的地,是基于無數次的校準。
這也許能解釋奧比島民看到自己兒時愿望的感慨。
因為他們發現,與兒時的自己,是這么近,又那么遠。
圖源:小紅書@好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