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中旬,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對盤踞在碾莊附近的黃百韜兵團發起圍攻,一時間,碾莊附近各地炮聲隆隆,震地動天。
北集鄉前橋村(現淮安市漣水縣北集辦事處前橋村),當日下著大雨,道路泥濘,前方彈藥運輸吃緊。臨近中午之時,得知了此消息之后,村里面的民眾們便紛紛走出家門,自發為前線戰士們運送槍支彈藥、米面糧食。
村東的傅萬豐將家中的獨輪車推出,去彈藥運輸處,裝了滿滿一車子彈,篷好油紙布之后,便架起獨輪車,沿著坑洼的土泥路,“吱吱呀呀”地推出了村口。
在當時,戰場周遭的村民們自發地為部隊轉送糧食、彈藥,生生地用獨輪車和雙腳,為革命勝利踩出了一條必勝之路。對此,時任華中野戰軍副司令、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毅曾感慨道: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當時的傅萬豐所接到的任務是,將這批子彈送到攻打邳州城的前線戰場上。隨后,傅萬豐冒雨前行,跟著鄰村運送糧食的村民,大家一路上,互相鼓著勁兒,最終趕在天黑之前 將物資、彈藥送到了前線解放軍的手中。
因為家中還有老人掛心,傅萬豐沒等鄰村群眾們次日一起返程,而是選擇當夜獨自一人,匆匆地趕回前橋村。
當時的他,是萬萬沒想到,當天夜里,來時的路上,竟然突發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
返回的途中,雨漸漸地停歇下來,傅萬豐踩著泥濘的道路,推著空車返回,一路上,獨輪車被泥漿刮了好幾層,推著十分艱難,傅萬豐走一段,便用給獨輪車的輪轂處,用木棍刮一番泥巴。
走走停停,走到苗劉村附近的時候,突然竄出了一隊人,對方端著長槍,槍口對準了傅萬豐,為首的那個人大聲喝問道:
“誰?干什么的?!”
傅萬豐原本以為是遇到地方民兵所設的關卡,然而,當他抬頭看清楚來人之后,一顆心登時沉到了底。
眼前這群人,穿著的是國民黨軍服,他這是遇到敵軍了。
被一眾槍口抵著,傅萬豐絲毫不敢動彈,他看著眼前的這群國民黨軍隊,心里暗自叫苦,感覺自己這真是倒霉透頂了,給前線送彈藥,回來竟然碰見國民黨軍隊了。
原來,當日,這支國民黨軍隊奉命支援邳州城內的敵軍,趁夜行軍之時,正巧遇到了急著趕回家的傅萬豐。
這群國民黨,沿途抓了不少村民為他們牽拉大炮、彈藥,對方見傅萬豐推著個獨輪車,而且年輕力壯,便直接將傅萬豐推到了民夫的行伍之中。就這樣,傅萬豐被迫又開始給國民黨推炮彈,隨著國民黨軍隊走了幾個時辰。
此時,天尚未亮,雨又開始下大了起來。
雨絲如線,攪得原本就行軍困難的隊伍更加舉步維艱,熙攘的民夫們低頭推拉著彈藥車,其中一車彈藥因為車子打滑,“嘩啦”一聲,車子翻倒在泥窩之中,炮彈翻落了一地。
前面的國民黨軍官見狀大怒,隨即趕到民夫們跟前,操起鞭子一頓猛抽,打得周遭村民們紛紛抱頭躲閃,一時間,后面運輸物資的民夫隊伍,亂成了一片。
傅萬豐看了眼前面的“熱鬧”情形,心里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趁著此時混亂,正是逃跑的好機會。
打定主意之后,傅萬豐隨后便故意落在隊伍的后方,然后趁著后面看押他們的那幾個國民黨士兵分心之時,將自己手推的那個獨輪車,偷偷調轉方向,隨后悄悄地推出了這個民夫隊伍。
離開隊伍之后,傅萬豐便將獨輪車快速地推進一處樹叢之內,自己也趕緊貓著腰躲在樹叢之中。頂著雨等了許久,眼見敵人最終離去之后,傅萬豐這才心有余悸地站起身,隨后長出了一口氣。
“可算是逃過一劫!”
當天,天亮之后,傅萬豐繼續前行,隨后來到了我軍駐地處,將這一車炮彈全部交送給了軍隊。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三輯)——第531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漣水文史資料》,傅海龍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