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一年八個月,走遍江浙二百余縣,稍作休息,籌劃奔赴安徽市場之余,腦洞大開,何不精選江浙優質古董市場,查漏補缺橫掃一次,畢竟過去一年八個月時間,誰知是否再遇大漏。
相比較原來行走每個縣,挨個敲門苦行僧化緣式,摸底排查古董市場,這次回馬槍,精選優質地域古董市場,尋覓珍寶則顯得輕松愉悅許多,猶如并非尋覓珍寶,而是閑逛自家后花園,挑選青菜蘿卜花田一般來去簡單明了。
耗時兩周,風起合肥,獵殺滁州,轉戰臨沂,斬連云港,奔赴揚州,橫掃無錫,佛遇高郵,再去湖州,突襲嘉興,拜訪上海,途經蘇州,有得有失,感念天賜,感念所遇,養心修志,善哉。
先談所失,耗時兩周,遺憾之事有二,第一件連云港所遇明代魚化龍教子玉佩,雖然玉質一般,但是紋樣吉祥少見,魚化龍形,回頭與子鼠相教,正所謂蒼龍教子,魚化龍之時,春風得意馬蹄疾,古人勸誡,得意之時往往失意伴隨其后,故勸誡諸子,榮華富貴勿驕燥,當慎之。
物件可人兒,可惜老板作價超行價太多,磨合半晌仍不可取,無奈放棄,此遺憾之一,第二件遺憾之事發生在揚州,所見中古后期和田白玉一級白花卉鑲嵌物,器物用料講究,體積碩大,極為厚重,出身必是名門貴族,可惜好物無好命,傷殘破舊余剩三分之二,令人無限惋惜,其余縣市所遇種種,精誠所至無甚波瀾。
耗時兩周,最是感念高郵天賜良緣,行走高郵古董市場,巧見同行遭遇,門店年久失修,線路老化橫遭大火,屋內黢黑滿目瘡痍,佩服店主堅守精神,門店之旁搭建帳篷,依舊堅守著熱愛的古董事業,敬其志堅,想著照拂生意,彌補一二,卻不想,遇見了天賜良緣,東漢初期石刻佛頭,彌補了國內古董市場收藏空白遺憾。
剛進帳篷之內,老者躺在搖椅之上,身旁兩側擺滿現代仿古工藝品,心憐君之遭遇,當時想著能否挑出二三件到代之物,君若說價,必不議價,權是當作致敬同行堅守苦難,聊表心意吶喊助威,可惜翻箱倒柜半晌,周遭器物實難下咽。
帳篷悶熱難耐,正想坐凳休息一會兒,卻不想飯桌之下躺著一尊石刻佛頭,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就那么孤伶伶躺在,滿是污垢地磚之上,那一眼,今生永遠無法忘懷,說不清是震驚,是激動,是忐忑,是竊喜,或是悲鳴,五味雜陳。
見之憐憫,心生供養之心,問之老板,此物為何丟棄在地上,老板告之,這件器物當初年輕時,走街串巷收來的,晃眼也有十幾年,當時門店比較窄,所以一直也就擺在床底,現在門店線路老化燒毀了,所以才能翻找出來,如果不是門店被毀,這件器物估計一輩子呆在床底。
現在帳篷里面,都是門架子搭建,這件器物太重了,怕壓垮了門板,所以只能擺在地上,問之老板,作價幾何,老板見我有意購買,便極力推薦,渲染說道,這件器物年份打底兒明代,而且題材極好,標準江南地區明代石刻財神像,保存的又是非常完整,你想買得這個數,老板說著便伸出了五根手指,滿臉期待望著我。
本就有心照拂,卻沒想到這會兒卻輪到老板照拂我,故沒有議價打包入庫,翻閱典故查找,與古玩行內石刻造像收藏大師們反復論證,最終定論這件器物并非明代石刻財神,而是目前國內極其罕見兩漢時期石刻佛造像,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尊石刻造像,也是目前國內收藏市場所見,唯一一尊兩漢時期立體石刻造像,意義非凡。
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后,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中國歷史古籍記載,佛教傳入中國最早出現在西漢晚期,漢明帝時代,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于此同時傳入,但是并無實物出土考證,后期隨著不斷考古發現,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石刻佛像,當屬東漢時期崖壁石刻,阿育王講經圖,寬袍赤腳,手結法印,法相本相,耳如羽暢,頭頂鬃法,極為罕見。
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與本土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佛造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改變成更符合東方民眾審美與政治需要,高郵老板妄言明代財神,其實也是因為如此因素,因為佛造像初入中原之時,與我們常見的魏晉或者后期造像風格差距越來越大。
如果不是專業從事造像研究,很難把這尊造像與兩漢時期聯系在一起,如果不是有崖壁石刻印證,即使鑿刻工藝磨損殆盡,即使皮殼風化如鐵,也很難讓人信服,這是一尊最原始石刻佛造像,因為任何事,從零到一最是艱難,如此發現,對于收藏界,學術界,佛學界都是功德無量一件天大喜事,叩首頂禮,善哉善哉。
行走古董行業至今,講講對于收藏感悟,國內收藏大軍八千萬,其實無非兩種人,求物求財罷了,求物者收藏家,求財者多見販子,求物者重在收藏研究,求財者重在花天酒地,收藏家因為一件器物,廢寢忘食翻閱古籍研究其中文化,藏珍心儀之物,即使身無分文也不會心生兜售,而販子則不同,人生三問,能到什么年代,能值多少錢合適,這件器物賣給誰合適?
但是收藏大軍之中,也存在一些極其少見大宗師人物,這類人很難說清他是販子還是收藏家,因為他,買賣平常事,遇珍卻藏掖,俗稱以藏養藏,這類人群一般具有極高藝術天賦與驚人眼力修為,堅韌不拔的性格當中卻又蘊藏浪漫靈動精神,探索欲極強,我們當向這類人群積極靠攏。
當下余便如是如此,每年經手古玉千件計,但是精挑細選之后,祈求每年能夠遇見,八九件終身收藏之物就非常滿足,志向不在于求財,而在于求物,遇見珍稀之物,即使價格再離譜,也會爭取收藏,遇見一般稀有之物,一直秉承,不貪財不戀物,過手即我有,不虧本即出,實踐當中不斷結交,四海八荒志同之士,在刀光劍影實戰磨練中,不斷成長眼力以及藝術審美。
古董收藏貪財戀物是人類本性,但是想要人格成長靈魂凈化,向更高的山峰去攀登,就要學會丟棄一些可有可無累重之物,因為只有這樣,無事一身輕的你,才有時間與財力精力去攀登更高精神殿堂,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邊志同之士也會慢慢向你靠攏,各位同行謹記,貪財戀物,人之本性,施財散物則聚人,人聚則天地事成,更當慎記,財無長財施人為財,物無長物天地共存。
方葉之
一線實戰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