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周末在小區里散步,看到綠茵茵的草叢中那條深黃的緞帶,我都會不由自主想起魯迅。
散步,是一項飯后的好運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助消化,這是老年人的至愛。
對我和老婆這樣的中年人來說,散步雖好,卻很難得。
因為,周一至周五都要上班,6點起床,忙著洗漱、做飯,孩子上學、自己上班,整個早上都如高速旋轉的陀螺,連喘口氣都是奢侈。
而晚上下班回家,又是馬不停蹄做飯、洗碗、收拾,然后督促孩子做作業、洗澡,一直忙到晚上10點半,孩子睡著。
這時,全身累得猶如散了架,只想在沙發上坐一會喘口氣、看下手機,哪還有心思和力氣去散步。
只有周末,才有屬于我和老婆散步的時間。
我們喜歡在周末早晨7點左右散步,這時,孩子還在夢鄉,此刻,才是屬于我倆的世界。
如果是晴天,漫步小區,便能看到淡淡的朝霞,感受輕輕的風兒,聽見清脆的鳥鳴,好不愜意。
如果是雨天,天空雖是陰沉,風兒雖是潮濕,但撐一把傘,雨中漫步、踩水,也別有一番情趣。
小區的路,都鋪著灰白的石板,猶如一條條銀色的小河,穿梭流淌在一棟棟高樓之間。
小區散步,仿佛在小河里撐槳行舟。
散步多了,慢慢地,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小區的石板路,在慢慢變多。
為啥會這樣呢?通過觀察,我找到了原因:小區的石板路相互連通,路與路中間,是綠茵茵的草地。生活在小區里的人們,經常為了抄近道,就直接從草叢穿過去。時間一長,綠草慢慢變黃,猶如一條深黃的緞帶。
這些黃緞帶,在綠茵茵的草地中間,非常明顯,也不好看。于是,小區物業便請園林公司的工人重新種上了草皮,但這些草皮還沒長好,又被抄近道的人們踩出一條路來,又成了黃緞帶。
幾個回合下來,估計是小區物業管理者們,靈機一動,想出了個新主意:既然堵不行,那就疏。干脆在這條黃緞帶上鋪上石板,修成一條路。
如此,既遮了丑,又方便了人。
于是,小區的石板路,就慢慢變多了。
每每看到這些新鋪的石板路,我都會不由自主想起魯迅,以及他在《故鄉》里的那句名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后來,我在地鐵站、火車站、汽車站等公共場所的草地上都看到過類似的黃緞帶,以及多次補種的草皮。
我就在想,趕路的人,都在趕時間,都喜歡抄近道,鋪路時如果更多地考慮人性和人的需要,哪里走的人多,就在哪里鋪路,豈不是既方便了群眾,又節省了花費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