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起,中國與格魯吉亞互免簽證政策正式生效。這個傍臨黑海、坐落在高加索山區中的東正教小國或將成為中國游客新的旅游熱門地。
格魯吉亞官方區劃中有12個一級行政區,其中與俄羅斯接壤的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南奧塞梯自治州卻處于實際獨立狀態,兩地面積共計1.27萬平方公里,占格魯吉亞面積的18.2%,這意味著格魯吉亞實際處于分裂狀態。
▲被撕裂的格魯吉亞
2008年,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圍繞南奧塞梯的自治權爆發戰爭,格魯吉亞在軍事上全面落敗,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宣布“獨立”,格魯吉亞就此分裂。
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的獨立地位僅被俄羅斯等極少數國家承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嚴重依賴俄羅斯資金支持,“獨立地位”也依靠俄羅斯軍事保護。俄格圍繞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的歸屬博弈至今。
俄羅斯為何將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從格魯吉亞剝離?俄格對抗、俄美博弈的背景下,獨立后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兩地又是如何運作的?
▲格魯吉亞通往阿布哈茲的口岸
一、無法寧靜的群山
高加索地區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之一,更是連接黑海和里海、北部歐亞草原和西亞兩河流域的重要樞紐。
▲高加索地形圖
格魯吉亞是高加索山南麓的古國,壯闊的山色風光和黑海的風景是格魯吉亞的名片。但這個風光無限的山地小國卻無法擺脫身旁龐然大物——俄羅斯的影響。
▲俄羅斯體量龐大
格魯吉亞人占格魯吉亞人口約87%(含阿布哈茲、南奧塞梯),該國北部、西北部則居住著與格魯吉亞人在語言等方面存在差異的阿布哈茲人和奧塞梯人。
早在公元前6世紀,格魯吉亞、阿布哈茲、亞美尼亞等族的先民就定居在高加索山區南麓,因山地阻隔,各族之間在語言文化上逐漸分化,但各民族在經濟和文化交流仍然緊密,阿布哈茲、阿扎爾、格魯吉亞人共同居住在南高加索西側,其中格魯吉亞人的族群規模最大。
▲高加索地區復雜的民族構成
從公元前4世紀起,高加索地區先后臣服于羅馬、拜占庭、薩珊波斯。多樣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帝國征服的過程中進入這里,基督教率先在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確立了優勢。
公元1世紀,中國史書中記載的奄蔡人被北匈奴裹挾從中亞一路向西,其中的一支落腳在北高加索形成阿蘭人。
▲奄蔡西遷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占領南高加索,伊斯蘭信仰傳播到高加索以及更北的伏爾加河流域,高加索也成為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交匯碰撞之地。格魯吉亞人和阿布哈茲人民族主體仍信仰基督教。
阿蘭人、格魯吉亞人在8-9世紀先后建立封建政權。除此之外,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阿塞拜疆等族群的雛形也已出現,高加索山區出現了一些多族雜居的城鎮。但宗教、資源等造成各族矛盾激化,特別是穆斯林與東正教徒在互相攻伐中變成世仇。
▲11世紀的格魯吉亞一度十分強大
13世紀,蒙古人在東歐和西亞建立了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高加索山是兩大汗國的分界線。大量不堪金帳汗國壓迫的阿蘭人(奧塞梯人)翻越高加索山,在山南形成新的阿蘭人聚居區,即南奧塞梯的雛形,山脈兩側的奧塞梯人在語言文化上并無區別。
15世紀后,統治東歐的金帳汗國分裂,俄羅斯人趁機崛起。18世紀初,俄國在東歐確立霸權后將矛頭轉向南方,高加索成為俄國與奧斯曼、波斯兩大伊斯蘭帝國博弈場。
▲瘋狂擴張的沙俄
19世紀初,俄國從波斯手中奪取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東格魯吉亞。
俄國有限的行政資源有限,面對地形崎嶇、民族復雜的高加索山區,從19世紀初開始,俄國在山脈北麓實行直管,山南則選擇格魯吉亞等親俄或東正教民族代管,復雜的管理架構為日后的民族爭端埋下了伏筆。
▲俄軍名將巴格拉季昂親王(格魯吉亞人)
19世紀中葉,沙俄通過多次俄土戰爭,將大片原屬奧斯曼的黑海沿岸領土納入版圖。至1864年,阿布哈茲、西格魯吉亞并入俄國。
▲俄國疆土達到鼎盛
1917年,俄國君主制、資產階級政府先后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中被推翻,紛亂的政局讓帝國境內那些被統治民族看到獨立機會。
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先后在1917年宣布自立。1918年,格魯吉亞獨立后旋即出兵占領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
▲格魯吉亞獨立
代表無產級階的蘇俄紅軍忙于同資產階級、保皇派組成的白軍作戰,無暇顧及阿奧兩族的求援。為減輕軍事壓力,蘇俄承認格魯吉亞獨立、南奧塞梯為格魯吉亞領土,格魯吉亞則放棄支持蘇俄的敵人。
1920年,蘇俄撕毀和約入侵并吞并格魯吉亞。奧塞梯人、阿布哈茲人紛紛加入紅軍,對格魯吉亞人發起反擊,高加索各地相繼建立蘇維埃蘇維埃政權。
▲蘇俄內戰
1922年蘇聯成立,蘇聯名義上實行聯邦制,由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個加盟共和國(蘇聯一級行政區劃)組成。在加盟共和國之下,還有大量少數民族聚居區被設為自治共和國、自治區(蘇聯二級行政區劃)。
▲蘇聯行政架構
高加索南麓,以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三族為主體,成立了外高加索聯邦,作為蘇聯的一級加盟共和國。
為表彰奧塞梯人的貢獻,在格魯吉亞管控下成立南奧塞梯自治區。蘇聯把一部分格魯吉亞人占主體的城鎮劃入自治區,阿布哈茲則在外高加索聯邦框架內,平級與格魯吉亞組成聯邦。
▲20世紀初的高加索民族分布
為減少分離勢力威脅,蘇聯開始縮減小型民族自治權。1931年,蘇聯將阿布哈茲降為格魯吉亞管轄的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南奧塞梯自治區徹底成為格魯吉亞治下的蘇聯二級行政區。
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取消,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以獨立身份加入蘇聯,原行政區劃不變。
格魯吉亞人向阿布哈茲等地大規模移民,試圖借此同化少數族裔。1937年,阿布哈茲全部學校廢除阿布哈茲語教學,改用俄語和格魯吉亞語,這一切為日后的民族沖突埋下伏筆。
▲1936年的蘇聯
二、雙頭鷹之困
阿布哈茲從50年代起就不斷向蘇聯中央政府申請,希望脫離格魯吉亞,以獨立加盟國的身份加入蘇聯。
南奧塞梯也想脫離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北奧塞梯合并,但蘇聯為防止民族管理復雜化,拒絕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請求。
▲蘇聯民族分布
80年代末,格魯吉亞人占阿布哈茲總人口的45.7%,阿布哈茲人下降到17.8%,阿布哈茲人面臨被徹底同化的危險。
1989年3月,3萬阿布哈茲人在雷赫納村集會,要求蘇聯給予阿布哈茲加盟共和國的地位。同年11月,南奧塞梯自行升級為自治共和國,這顯然能比自治區的級別享受更多的政治、經濟及教育權利。
▲阿布哈茲人
上述行為遭到格魯吉亞最高蘇維埃堅決反對,格魯吉亞人與阿布哈茲人、奧塞梯人不斷發生流血沖突。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境內的北奧塞梯相對穩定,當地民眾普遍親俄,因而沒有獨立訴求。
政局混亂的蘇聯無力解決動亂,格魯吉亞持續動蕩。1990年8月-9月,阿布哈茲(人口52萬)、南奧塞梯(人口18萬)相繼發表主權宣言,格魯吉亞拒絕承認。
1991年,蘇聯解體,獨立的格魯吉亞采用總統共和制。蘇聯前外長謝瓦爾德納澤當選首任總統,政治上奉行對俄友好。
▲謝瓦爾德納澤
格魯吉亞保持了蘇聯時期的行政區劃,除首都第比利斯和9個州,還有阿布哈茲、阿扎爾兩個自治共和國以及南奧塞梯自治州。
▲蘇聯解體后的南高加索
格軍獲得了蘇聯部署在該國的約4.7萬件輕武器、750輛坦克及裝甲車輛、27架飛機及直升機,格軍隨即開進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
約10萬南奧塞梯難民越過高加索山,進入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阿布哈茲武裝也丟失了首府蘇呼米等大城市,被迫退往俄羅斯邊境。
蘇聯解體后,高加索地區從蘇聯一家獨大變成俄羅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四足鼎立,民族矛盾、政治矛盾日益激化。
▲蘇聯時期格魯吉亞國徽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法理地位,充當前蘇聯地區的話事人。南奧塞梯的動蕩可能引發俄羅斯北高加索少數民族的連鎖反應,外加高加索是里海石油產區外運的必經通道,為了控制該地區能源,俄羅斯決定出手制止亂局。
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十分虛弱,但對付格魯吉亞這種小國綽綽有余。在俄方的壓力下,格魯吉亞只得參加俄、格、北奧塞梯、南奧塞梯共計“兩國四方”的停火談判。
1992年6月,四方達成協議,決定在沖突地區設置15公里寬的隔離區,南奧塞梯和格魯吉亞武裝力量脫離接觸,俄軍維和部隊承擔隔離區防衛任務。
▲南奧塞梯武裝部隊
俄羅斯并不想讓南奧塞梯真的脫離格魯吉亞,畢竟俄羅斯自身都面臨高加索分離勢力威脅,南奧塞梯一旦獨立或將引發高加索的惡性連鎖反應。
俄羅斯只想讓南奧塞梯變成自己手中的一張牌,使國內斗爭嚴重的格魯吉亞借助俄羅斯的力量對抗分離勢力,俄羅斯借此保留在前蘇聯地區的主導地位。
▲南奧塞梯境內的俄軍
俄羅斯在阿布哈茲的政策如出一轍,只不過阿布哈茲人的實力略強于奧塞梯人,因而在作戰、談判等問題上更有主動權。
1993年7月,阿布哈茲武裝將格軍徹底驅離,阿布哈茲全境光復。一年多的阿布哈茲戰爭造成當地25萬格魯吉亞人遷走,幾乎是阿布哈茲人口的一半。阿布哈茲人在當地的比重從18%提升到31%。
▲阿布哈茲人分布
在俄羅斯調解下,1994年4月,阿布哈茲與格魯吉亞簽署停火協議。當年5月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締結《關于停火和部隊分離的協定》,接受3000名俄軍進入阿布哈茲沖突地區執行維和任務。
聯合國設立了格魯吉亞觀察團,監測獨聯體維和人員。《停火協定》在阿布哈茲行政邊界兩側設立了一個安全區,禁止阿布哈茲和格魯吉亞在該地區部署軍隊或重型裝備。俄軍以穩定局勢為由,還獲得了格魯吉亞本土的多座軍事基地的駐軍權。
▲外部勢力介入格魯吉亞局勢
插手格魯吉亞問題,也有俄羅斯的國內因素。在俄羅斯控制的高加索北麓,也有一些試圖分裂的民族,特別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非法組織“政府”和武裝力量與莫斯科對抗。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俄軍在戰場上付出巨大犧牲。
車臣與格魯吉亞接壤,俄羅斯想借助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問題增強對格魯吉亞的影響,避免車臣叛軍從格魯吉亞獲得補給和支持。
▲車臣是俄羅斯的心頭大患
1994年后,阿布哈茲開始成規模驅逐境內的格魯吉亞人。至1998年,又有約10萬格魯吉亞人離開阿布哈茲。當地人口跌至18萬,但阿布哈茲人比重卻上升到47%。
面對國內車臣分離主義的挑戰,俄羅斯轉變態度,表示支持格魯吉亞恢復領土主權完整的意愿。1996年1月,獨聯體國家通過決議,決定對阿布哈茲實行經濟孤立。
美國為拉攏格魯吉亞,在聯合國提出阿布哈茲問題解決方案。1999年7月30日,聯合國第1255號決議支持格魯吉亞領土完整,宣布阿布哈茲無權脫離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忽視這份文件,于1999年10月宣布獨立。
▲聯合國支持格魯吉亞維護統一
南奧塞梯自1992年與格魯吉亞停火后,因大量人口逃難,人口規模始終在10萬左右。眼見阿布哈茲人選擇獨立,南奧塞梯也坐不住了。
2001年12月,南奧塞梯舉行“總統”選舉,格魯吉亞及國際社會稱選舉非法,不承認其結果,俄羅斯則默認了南奧塞梯的舉動。2002年8月,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抗格魯吉亞。
▲南奧塞梯人進行投票
眼見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取得“實際獨立”,格魯吉亞認為俄羅斯不是幫助自己解決分離勢力的最佳選擇。
俄羅斯在90年代實行的“休克療法”也讓本國經濟徹底休克,格魯吉亞認為跟著俄羅斯混毫無前途。
眼見原蘇東陣營的波蘭、捷克等國在2004年加入歐盟并改善了經濟狀況,土耳其也在不斷申請加入歐盟,格魯吉亞坐不住了。
▲東歐諸國加入歐盟
2003年,親西方的格魯吉亞反對派走上街頭,拒絕承認堅持對俄友好的謝瓦爾德納澤總統,謝氏在巨大壓力下辭職。因反對派領導人、接任總統的薩卡什維利帶頭手持玫瑰花,這場格魯吉亞的顏色革命成為“玫瑰花革命”。
薩卡什維利上臺后,格魯吉亞逐步倒向歐美。2004-2006年,格魯吉亞嘗試成為歐盟成員國,推進改革政府和市場體系,以求滿足西方“政治、市場透明化”的要求。格魯吉亞積極與北約對接,試圖強化與西方的軍事合作。
▲薩卡什維利
融入西方國家的意愿使得俄格關系不斷降溫,從根本上改變了俄羅斯對阿布哈茲沖突的態度:如果格魯吉亞不放棄加入北約,俄羅斯會在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分離主義問題上對格施壓。
▲阿布哈茲人慶祝“獨立日”
格魯吉亞試圖通過政治和經濟的轉型融入西方國家來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經濟等方面的依賴。薩卡什維利充分利用從里海地區向西輸送天然氣和石油的新管道(巴庫一蘇普薩、巴庫-杰伊漢管道)加深與歐盟和北約的關系,嚴重沖擊了俄羅斯對地區能源出口的主導權。
▲新管道(綠色)繞開了俄羅斯勢力范圍
薩卡什維利還通過減稅、出售國有企業、解雇官僚改革經濟,使格魯吉亞走出經濟危機,減少對俄羅斯的經濟依賴,并依靠美國和歐盟的經濟援助發展經濟,俄格關系逐步惡化。
在西方的外交助力下,格魯吉亞迫使俄軍撤出在格本土的3座軍事基地,但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俄軍沒受影響。
2007年7月,薩卡什維利訪美。布什總統高調宣布支持格方加入北約,同時指責俄羅斯試圖通過駐軍吞并格領土。
▲布什與薩卡什維利
當年9月,薩卡什維利在聯合國發表演說,希望國際社會接替俄羅斯在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地區的維和行動。此后,格魯吉亞對俄羅斯的態度日趨強硬。
三、高加索的“戈爾迪之結”
2006-2008年,俄格關系因格方申請加入北約、俄軍機導彈進入格魯吉亞領空、阿布哈茲武裝擊落格軍無人機等事件不斷惡化。
2008年夏,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多次發生流血沖突。此時北京奧運會日漸臨近,格政府為恢復統一,不顧及奧運期間避免戰火的“國際默契”,決定以武力恢復統一。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8月9日,薩卡什維利下令格軍進攻相對弱小的南奧塞梯。俄羅斯表示當地有俄僑民居住,且俄維和部隊有維護當地穩定的職責。俄軍隨即出動,俄格戰爭爆發。
俄軍對格魯吉亞軍事目標實施海陸空立體打擊,8月10日,陷入頹勢的格軍從南奧塞梯撤出,薩卡什維利宣布單方面停火。8月12日,薩卡什維利宣布格魯吉亞退出俄羅斯主導的獨聯體,持續5天的俄格戰爭落幕。
▲俄格戰爭
戰后,俄羅斯承認“阿布哈茲共和國”與“南奧塞梯共和國”獨立,從開戰算起不到1個月的時間,格魯吉亞徹底失去了對1.27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控制,約占該國總面積的18.2%。
俄格沖突后,聯合國譴責了俄羅斯改變領土現狀的行為,除俄羅斯、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瑙魯等極個別國家,國際社會并不承認兩地為獨立政權。
▲阿布哈茲駐俄“大使館”
俄格兩國在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問題及格魯吉亞加入北約、歐盟問題上的分歧成為了俄格關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礙。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互相指責對方是發動戰爭的罪魁,但俄格作為鄰國,外交關系長期凍結對兩國都不好。特別是作為小國的格魯吉亞,在戰爭中蒙受了超過10億美元的損失,亟待吸引外資恢復建設,而俄資是重要組成部分。
▲親西方的格魯吉亞民眾組織反俄游行
薩卡什維利多次向俄羅斯示好,甚至一改此前態度,即單方面允許俄羅斯公民免簽在格魯吉亞居留90天,又在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上投出贊成票。
俄羅斯認為薩卡什維利動機不純,將其定義為“不受歡迎的人”,格魯吉亞改善俄格關系的努力宣告失敗。
▲普京不買格魯吉亞的賬
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在俄羅斯的“保護”下取得了實質獨立地位,兩地不斷完善作為“國家”所需的各種部門和機構。但兩地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格魯吉亞領土,國際社會并不承認兩地的“國家”地位。
俄羅斯成為兩地唯一能接觸到的外部世界,兩地允許民眾保有“本國國籍”的基礎上擁有俄羅斯國籍,同時與俄羅斯簽署有免簽入境政策,阿南兩地民眾可憑借俄羅斯護照前往第三國。
▲阿布哈茲、南奧塞梯“護照”
經濟上,兩地超過90%的對外貿易量都來自俄羅斯。阿布哈茲貨幣“阿沙”與盧布掛鉤,但俄羅斯的盧布顯然在當地更好用,南奧塞梯干脆直接使用俄羅斯盧布。
格魯吉亞從未放棄過對兩地的主權聲索,格政府也試圖在各方面反制俄羅斯對兩地的控制。
▲阿布哈茲貨幣
2012年,格魯吉亞將政體從總統制改為議會制,失去權力的薩卡什維利總統在當年議會選舉后黯然下臺。南奧塞梯在法理上是格魯吉亞的自治州,其自治權限明顯小于阿布哈茲這類自治共和國。
格魯吉亞通過立法調整行政區劃邊界,干脆撤銷了南奧塞梯的行政區劃設置,將其土地并入周邊四個州。只不過這種“地圖上的勝利”不能改變南奧塞梯的現狀。
▲南奧塞梯(虛線內)被格魯吉亞并入周邊四州
格魯吉亞要求外國人進出南奧塞梯只能經過格方的哥里口岸。如果從俄方口岸進入,將被格魯吉亞和西方國家定義為“非法行為”。但南奧塞梯本地人大都通過聯通俄羅斯的公路、航班進出南奧塞梯。
格魯吉亞保留了阿布哈茲的自治共和國地位,但在外部加大對阿布哈茲的封鎖。阿布哈茲位于黑海沿岸,風景秀麗、溫度宜人,在蘇聯時期曾是著名的旅游療養勝地。
▲日趨復雜的高加索局勢
根據格魯吉亞法律,從俄羅斯入境阿布哈茲被視為非法行為,僅能從格方的祖格迪迪口岸進入阿布哈茲,層層檢查讓阿布哈茲旅游業遭受重創。
2013年,黑海北岸的烏克蘭局勢動蕩。親西方的反對派推翻了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總統。俄羅斯在危機中占領了烏克蘭的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俄族人居多),并以“公投”的方式吞并了這里。烏東部的俄族聚居區也出現了反對烏克蘭統治的武裝,烏東戰爭爆發。
▲烏克蘭東部居住著大量俄族
格魯吉亞感到自己與烏克蘭同病相憐,在外交上與西方一起堅決站在烏克蘭一邊,指責俄羅斯非法吞并烏克蘭領土,格前總統薩卡什維利甚至跑到烏克蘭的敖德薩當起了市長。格魯吉亞在本土與美軍等西方軍隊舉行“高貴伙伴”等演習,試圖震懾俄羅斯。
▲美格軍演
2014年,俄羅斯與阿布哈茲簽訂了《俄羅斯聯邦-阿布哈茲共和國聯盟與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條約》,旨在加強雙方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關系。俄羅斯表示,2015年后會向阿布哈茲增加一倍的援助。
▲俄羅斯承認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獨立的文件
俄羅斯與阿布哈茲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標志著俄羅斯與阿布哈茲開始了一體化進程。從2016年起,阿布哈茲在經濟上全面融入俄羅斯市場。
南奧塞梯在2008年的俄格戰爭中損失慘重,到2020年,南奧塞梯的人口9萬,僅為戰前當地人口的45%。超過90%的南奧塞梯外流難民居住在俄羅斯。俄羅斯向南奧塞梯提供經濟、能源援助,當地民眾在心理上更加親近俄羅斯。
▲俄羅斯聯通南奧塞梯的能源管道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后。格魯吉亞與西方國家站在一起共同對陣俄羅斯。數百名格魯吉亞人以志愿兵的身份前往烏克蘭,對抗烏境內的俄軍。
與烏克蘭相比,格魯吉亞面積狹小,境內沒有大規模俄族居住,對俄羅斯的重要性遠小于烏克蘭。
況且高加索山地廣布,俄羅斯控制的高加索北麓民族構成復雜,當地俄族比重小。一旦在民族問題暴雷,俄羅斯就可能殃及自身。所以俄羅斯在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問題上不會有太大動作。
▲俄羅斯總統接見阿布哈茲“大使”
2008年俄格戰爭至今,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始終未能恢復外交關系。倒是格魯吉亞與歐盟的關系愈發親密。格魯吉亞政府將加入歐盟作為重要目標,2022年,格魯吉亞成為歐盟候選成員國。
在歷次民意調查中,格魯吉亞民眾對加入歐盟的支持率一直維持在80%以上。在街頭游行等活動中,格魯吉亞國旗總是同歐盟旗幟并列出現。
▲格魯吉亞親西方游行
西方對格魯吉亞的接納往往口是心非,如2024年格魯吉亞議會通過法案,要求向該國民眾提供資金的外國組織公開資金賬目。西方認為格魯吉亞此舉不友善,敦促其停止立法。同時,超過5萬民眾上街游行,攜帶帳篷等物資有序行動,如此強大的組織力很難說背后沒有西方NGO的影子。
格魯吉亞作為大國地緣博弈的棋子,注定無法左右自身命運。俄羅斯出于控制能源、鉗制格魯吉亞等目的,會時不時用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問題敲打格魯吉亞。這個問題如同高加索版的“戈爾迪之結”,始終牽動著俄格關系敏感且脆弱的神經。
▲南奧塞梯“總統”(左一)與阿布哈茲“總統”(右一),兩地終究是俄羅斯的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