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編者按
繼2017年Transformer架構的提出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以來,近年來AI大模型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ChatGPT在2022年率先展示了大語言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上的驚人能力,今年發布的Sora可通過一句話生成一分鐘高品質視頻,Stable Diffusion 3 圖像生成能力實現階躍升級,“一句成曲”AI工具Suno V3引爆音樂圈,被稱為音樂界的ChatGPT。AI大模型技術在較短時間內已在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四個模態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其強通用性、強泛化性和智能涌現能力使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價值凸顯。電影技術工藝鏈覆蓋圖像、聲音、字幕等多模態數據,其高品質、逼真性、虛實融合、智能交互等技術特征與AI大模型所驅動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特征高度契合。因此,積極借鑒國際先進AI大模型的發展成果,加快推進國產AI大模型的技術研發、系統研制優化和行業定制化工作,并將其科學、合理地應用于電影創作生產,是推動大模型技術在電影行業落地應用和實現產業化的關鍵。本期聚焦影視基地服務認證探索,大模型技術在電影美術設計、美術概念圖創作、人工智能角色塑造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同時遴選高效電影母版轉碼采集存儲、影像創作中的情感驅動系統創建、影視融合傳播效果分析等文章,歡迎感興趣的讀者予以關注。
——本期責編
專家點評
影視基地是影視創作、拍攝、制作等重要產業環節相關資源的集聚地和原創地,是影視工業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電影強國的重要技術支撐設施。近年來人工智能、虛擬攝制、5G/6G、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影視基地的專業化、差異化、智能化建設和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影視基地也面臨行業競爭壓力大、人才供給不足、配套管理難度大、綜合服務能力弱等挑戰。影視基地的服務供給質量和持續保持能力,是評價影視基地服務水平的核心要素。服務認證對提升服務供給質量、完善服務市場治理體系、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開展服務認證,影視基地既可提高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體系、增強服務能力,又可總結實踐經驗、樹立行業品牌、推廣新技術和新應用。《基于服務劇組的影視基地服務認證探索》一文圍繞影視拍攝制作業務需求,梳理影視基地服務場景,借鑒多個領域的服務認證實踐,利用典型影視基地服務總藍圖篩選服務特性,提出了較為完備的影視基地服務認證三級評價體系,并給出選擇和應用服務認證模式的建議,對影視基地改進完善服務管理、開展服務認證工作、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龔波
正高級工程師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黨委書記、所長
在當下的電影美術創作中,諸多新技術的介入改變了傳統美術創作及制作的觀念與方法,對美術設計的表現手段及效果實現了進一步的遞進與延伸,也為創作者擺脫現實束縛,激發了無限潛能。《AIGC 技術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中的跨界應用》一文,從梳理AIGC技術在不同領域及圖像生成技術方面的發展現狀及生成原理入手,探討了其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方面的應用,并結合發展現狀提出應用的潛存問題,對當下AIGC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創新具有借鑒意義。縱觀電影發展史,每一次的突破與進步無不與新技術的拓展、應用相伴相隨。作為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美術同樣具有“藝術性”與“技術性”融匯的特征。毋庸置疑,技術革新與藝術發展相互交融、相輔相成,是時代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電影美術設計在堅守自身創作“藝術性”的同時,要適應電影產業技術變革的潮流,加快對AIGC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深度探討技術的種種可能,使其在電影美術前期概念設計、場景設計、服裝設計以及中后期視效制作中充分發揮作用,為電影美術視覺創作賦能,讓未來的電影視覺美學達到更為完善、理想的狀態。
——霍廷霄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交互電影作為一種新興視聽模式,具備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更高的觀眾參與度。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AIGC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感知決策框架的發展,交互電影的創作和體驗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變革,有望在大模型技術助力下引領電影藝術進入一個全新時代。《人工智能角色在交互電影中的涌現能力研究》一文通過整合大語言模型(LLM)的自然語言交互能力,將AIGC技術應用于電影創作,不僅為電影角色賦予了智能和新鮮活力,還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互動體驗。通過人工智能角色的文本生成和行為決策的交互能力分析,文章驗證了AIGC技術在交互電影創作中的涌現能力和可行性,為未來電影敘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該研究成果不僅對電影創作者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也為觀眾帶來了沉浸式體驗的電影敘事風格期待。它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與電影藝術相結合,創造出既智能又富有情感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觀眾的參與,共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種參與式的影像媒體體驗形式,或將打破傳統電影的敘事界限,為電影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開辟新的可能性。
——沈浩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數據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本期目錄
研究與開發
◎ 基于服務劇組的影視基地服務認證探索
—— 高 峰
前沿技術
◎ AIGC技術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中的跨界應用
——趙 晴 李奕澤 袁 璐
蔡娟娟 葉 龍
◎ 人工智能角色在交互電影中的涌現能力研究
——張思雪
視聽科技教研
◎ 影像交互敘事的新技術參數與新技術因素——新型導演與觀眾雙向性創作關系的前瞻性探索
——王少白
◎ “趨真”生成:電影美術概念圖的AI技術應用研究
——車 暢 謝 辛
技術應用
◎ 智能分層緩存機制在電影母版轉碼采集中的應用研究
——丁 鑫
◎ 數字電影放映機電源系統典型故障診斷及檢修方法
——李 維
產業發展
◎ 基于ISM的影視融合傳播效果分析
——李立新 焦民赤
◎ 數字技術賦能電影照片檔案高質量保存策略研究與應用實踐
——許英才
科技動態
◎ 全球最大球型會場MSG Sphere營造沉浸式極致視聽體驗
文章概要
基于服務劇組的影視基地服務認證探索
【摘要】為提升我國影視基地的服務質量,支撐高品質影視作品的持續推出,本文通過梳理我國影視基地發展狀況、服務認證總體情況和其他服務領域開展服務認證的情況,利用服務接觸理論和服務藍圖技術繪制典型影視基地服務總藍圖,提出對服務劇組的影視基地進行服務認證的三級評價體系,并對影視基地服務認證模式應用策略進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構建影視基地服務認證評價體系,將有效提升影視基地技術服務能力,促進影視基地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AIGC技術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中的跨界應用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AIGC作為生產力的新興引擎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其在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美術設計是動畫電影制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不僅為角色賦予獨特的外觀和個性,還承載著故事情節和文化背景的表達。本文首先介紹AIGC 在各領域的應用現狀和圖像生成模型技術原理,之后探討 AIGC 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中的潛在應用,分析AI 輔助電影美術設計存在的問題,最后總結AIGC 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中的應用前景,并展望未來研究方向。通過本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AIGC在動畫電影美術設計領域的潛力,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工智能角色在交互電影中的涌現能力研究
【摘要】交互電影的興起與電影技術及人工智能的發展緊密相連。交互電影以創建智能角色和故事世界為核心,通過創作者、智能角色和觀眾間的動態互動涌現情節內容,觀眾可以參與到影片敘事結構中,形成全新的參與式影像媒體體驗形式。本文以自研開發的基于感知決策框架的人工智能角色為研究背景,利用大語言模型的自然語言交互能力,將AIGC技術整合至電影創作中,通過對人工智能角色的文本生成及行為決策的交互能力進行分析,驗證AIGC技術應用在交互電影創作中的涌現能力和可行性,為未來電影敘事發展提供新思路。
影像交互敘事的新技術參數與新技術因素——新型導演與觀眾雙向性創作關系的前瞻性探索
【摘要】為了實現自然流暢的敘事影像與虛擬沉浸實境有效融合,本文以游戲化設計和游戲化思維為研究視域,從交互影像敘事的機制方法和技術運用兩個維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導演與觀眾間的雙向性創作關系,包括創作者如何開發作品的內部交互方式 以及如何在交互作品中具體構建起一體化的情感驅動系統。研究表明,這種新型創作關系可以優化影像交互敘事的效果。
“趨真”生成:電影美術概念圖的AI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當前,AIGC技術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算法、算力和應用性的顯著提升,對以對話和視聽語言為主的電影行業已然造成巨大沖擊。以電影美術設計為例,各類AI軟件的出現,打破了傳統人工制作的模式,面對AIGC強勢出擊的現實,如何更加有效提升AI技術對電影美術設計思路的理解,如何實現更對位、更具有“趨真”意義的設計圖,這些有關設計路徑的議題值得我們站在AI應用的起點進行探討。基于此,本文以電影美術概念圖為主體,借助當下流行的Midjourney、阿里巴巴通義萬相、美圖WHEE、百度文心一格等AI工具,以具體應用和案例分析為方法,探討其應用路徑,最終結合“趨真”的內核要求,提出切實可行的電影美術概念圖AI技術應用策略。
智能分層緩存機制在電影母版轉碼采集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電影母版實時轉碼采集存儲過程中,若采用傳統分布式存儲緩存機制,將大小固定的高性能SSD作為緩存層、低性能容量大的HDD作為容量層,將造成數據寫入開銷大、SSD效能低下等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智能分層緩存讀寫的存儲機制,能夠實現數據一次寫入到分層,整個分層空間可根據讀寫情況動態分配以用于讀寫緩存,顯著提升電影母版實時轉碼采集存儲的質量和效率。
數字電影放映機電源系統典型故障診斷及檢修方法
【摘要】本文對數字電影放映機主電源線路引起的故障案例,通過深入分析其構造和原理,運用線路通斷測量法、電阻測量法和電壓測量法進行故障排查診斷。目的是使數字電影放映機檢修人員能夠理解和掌握此類典型故障的檢修方法,有效提升檢修技能,增強運行維護能力,為影院正常運營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基于ISM的影視融合傳播效果分析
【摘要】在融合傳播生態環境下,影視傳播所扮演的角色及發揮的作用發生了顯著變化,如何使影視媒體在融合傳播中找準自身定位,提升傳播效果,擴大受眾影響,是當前電影和其他媒體技術領域關注的熱點之一。其中,研究影響融合傳播效果的因素、分析各因素的相互關聯和互動影響,是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發力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結合相關理論及筆者工作經驗,對跨領域影視傳播效果的影響因子進行了梳理、歸納、提煉和總結,提出一種基于解釋結構模型(ISM)的影視融合傳播效果分析方法,基于該方法進行了影響因子關聯度研究、影視傳播規律性路徑試算和實際案例驗證。研究結果表明,本文的研究分析方法實用性強,為影視內容多渠道、多方式、多形態傳播提供了創新理念和總體算法思路,能夠提升影視媒體融合策劃水平和傳播效能。
數字技術賦能電影照片檔案高質量保存策略研究與應用實踐
【摘要】電影照片檔案的保存工作是電影藝術檔案保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保存質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數字化技術、數字修復、社會需求等因素對電影照片檔案高質量保存的影響,探討了以數字技術助力電影照片檔案高質量保存的有效策略。
文章全文詳見《現代電影技術》雜志
2024年第5期
主管單位:國家電影局
主辦單位: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標準國際刊號:ISSN 1673-321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5336/TB
投稿系統:ampt.crifst.ac.cn
官方網站:www.crifst.ac.cn
期刊發行:010-632450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