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郵票是中國郵政2014年開啟的一個專為吸引青少年群體的系列,首套為《大鬧天宮》,今年則是1979年著名木偶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
雖然郵票定于2024年6月1日兒童節發行,可《阿凡提》的受眾群體,似乎不是看“喜羊羊”和“熊出沒”長大的當代青少年。
自2014年“動畫”系列郵票發行以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葫蘆兄弟、黑貓警長、九色鹿,包括今年將要發行的阿凡提,無一例外都是八十年代的老動畫片,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四十年確實有些遙遠了。
沒有交集,就沒有對這些老動畫的情感聯系,也就談不上吸引。
所以,能夠為這些郵票花錢的,就只有當年看過無數次這些動畫的七零后八零后。也只有他們,會為了回憶和情懷買單,用金錢去撫慰一下遠去的童年。
有意思的是,八十年代的動畫吸引著八十年代的少年,而這代人也是經歷過集郵井噴式發展的一代人,那時的年輕人,誰周邊沒有幾個收集郵票的朋友,集郵在那時,也絕對是被人高看一眼的愛好。
如今卻不同了,在這個電子支付的時代,如果說花錢買郵票貼包裹再郵寄是多此一舉,那么買郵票還不去用的人,一定會被外人定義為“犯傻”,因為郵票不用就是一張紙,所以收集郵票就是“用錢去換紙”。
這種定義離開郵票其實依然成立,當代年輕人所收藏的球星卡、明星卡、奧特曼卡……甚至可以說所有收藏品都適用這個定義。
一個領域一旦沒人玩了,曾經辛苦收集的藏品對于別人來說就是“垃圾”,上世紀郵票受眾面最廣,所以如今受到的抨擊也就最多。
中國動畫不只有七八十年代的經典,近十年也有相當多的優秀作品,這些吸引青少年的作品沒有一個登上過郵票,一個四十年前的動畫又如何吸引當代年輕人的關注?
1980年《咕咚》郵票發行,一年后動畫《咕咚來了》才登上電視,那時的郵票,甚至比新興媒體電視還要有前瞻性。
如今郵票的畫面卻滯后時代四十年,當代青少年肯定是吸引不到了,唯有在八十年代還是青少年的集郵者們,才能被再次收割。
動畫郵票哪里是面向現代兒童,從畫面到郵票,其定位的都是曾經的“老朋友”,也只有他們才可能繼續為其買單。
飯放冷了炒一下還能吃,可餿了的飯再怎么炒也不會有人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