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門診,來了位92歲的老爺子,看高血壓。
老爺子原本是有高血壓的,還有冠心病、糖尿病。前些年血壓高也就是收縮壓150-160mmHg,沒特別吃什么降壓藥。可是,最近這幾個月不一樣了,血壓高到了170-180/90mmHg。
血壓太高了就降壓唄!衛生所的醫生就給老人給吃上了降壓藥。
- 先吃的“絡活喜”,就是氨氯地平,降壓作用溫和長效。服藥后血壓倒是降到了150,可老爺子卻感到頭暈眼花,難受了。
是對氨氯地平有什么不良反應?
- 那就換成厄貝沙坦。
換成厄貝沙坦血壓也能降下來。可收縮壓降到150mmHg左右的時候,老爺子又感到頭暈眼花、難受了。
那怎么辦啊!高血壓不好,降下來也不行,上醫院吧!
到了門診一說病情,醫生立馬想到一個情況。
老人原來查過頸動脈超聲嗎?有頸動脈狹窄嗎?
家屬一想,好像是有頸動脈狹窄誒!
那就是了,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就可以出現這種情況!
測血壓174/86mmHg。查找既往檢查結果,2年前頸動脈超聲報告,雙側頸動脈都有50%~69%的狹窄。
復查頸動脈超聲。
結果:雙側頸動脈狹窄都超過70%,重度狹窄了!
頸動脈狹窄的患者血壓是會升高的。
除去動脈粥樣硬化不說,頸動脈狹窄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到腦供血。人體是會自我調節的,頸動脈狹窄、腦供血不足了,那就把血壓調高一些來滿足腦供血的需求,這樣,血壓就升高了。可這樣的高血壓還降不得,一旦降低了,腦供血就不足了,就像這位老人,一降血壓就出現頭暈眼花、全身不適,嚴重的,還會發生腦梗死。
一般來說,頸動脈狹窄到了50%,就可能有癥狀;狹窄到了70%,多數是會有癥狀的。這也是手術干預處理的一個分界線。
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病,頸動脈又是反映內臟血管的窗口,所以,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和冠心病是密切相關的。許多研究都發現,冠心病患者中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比較高。比如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冠脈病變患者中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50% 的發生率達到25%。另一項研究,冠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患者中>70%的嚴重頸動脈狹窄達到5%。在冠脈搭橋手術的患者中,發現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9%~36%。反過來,頸動脈狹窄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也很高,報告13%~86%不等。
所以,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的患者,都是要做頸動脈超聲的,這是篩查頸動脈狹窄的方法。發現了頸動脈狹窄,狹窄不重、沒有癥狀可以定期復查;狹窄嚴重,進一步檢查可以做CT頸動脈造影,也可以做磁共振頸動脈成像,還可以直接插導管的頸動脈造影等。考慮到CT頸動脈造影需要注射碘造影劑,對于92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老人的腎功能有些不利,醫生為老人選擇了磁共振頸動脈成像檢查。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有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的治療,也有手術治療。
- 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的治療,也是要抗血小板,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還有同型半胱氨酸等,吸煙的患者一定要戒煙。
控制血壓:合并頸動脈狹窄的高血壓患者,如果沒有癥狀,降壓的目標值也是140/90mmHg以下。如果是重度狹窄、或者有相關缺血癥狀,初始的降壓目標就不要低于150/90mmHg,以改善或不加重相關腦缺血癥狀為前提,像這位老人,能把收縮壓控制在160mmHg以下就好。
控制血脂: 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也是要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一般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要在2.6mmol/L以下;狹窄嚴重,有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就和冠心病一樣,“低密度”是要低于1.8mmol/L的,降幅也要在50%以上。
- 手術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另一種是頸動脈支架成形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就是把粥樣硬化狹窄部位的頸動脈內膜剝離切除掉。但是年齡超過80歲的老人,屬于手術禁忌了。
頸動脈支架成形術,跟冠狀動脈放支架類似。不過在放支架前,要在血管里先放個“傘”,可以網住放支架時可能掉下來的動脈粥樣斑塊里的渣滓,以免跑到腦血管里堵塞血管。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