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漢武帝病重,之前他在黃門畫了一幅畫,畫面是周公背著周成王朝見諸侯的畫像,然后將這幅畫賜給了霍光。
從此,群臣皆知,武帝要立少子弗陵為太子,而霍光就是他選定的最為重要的輔政大臣。在武帝死前,他詔立劉弗陵為太子,拜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
布局完成,武帝駕崩,壽終70歲,在他死后,葬于茂陵,后來茂陵的陪葬墓一直增加到五百人,有他的后妃、重臣,甚至他生前寵幸過的女子。
武帝生前有的排面,在他死后也一樣不缺,衛青、霍去病都在,唯獨少了曾經的皇后衛子夫。
與武帝配享宗廟的是李夫人,固然她是以皇后之禮下葬的,但武帝生前并沒有封其為后,李夫人的孝武皇后是由霍光加冕的。
那么,霍光出于什么原因選中了李夫人,而不是曾經的皇后衛子夫呢?這其中有著霍光的個人利益,我們先從他的擅權說起。
01 霍光極為擅權
盡管在武帝死后,霍光沒有像司馬懿那樣造反,但他的權力與皇帝無異,武帝死后的三任帝王都是任由他擺布的。
漢昭帝劉弗陵在位僅13年,期間朝政大權都在霍光之手;漢廢帝劉賀的立與廢,由霍光一手操控;漢宣帝的上位,還是由霍光扶持的。
原本漢武帝的托孤大臣有五位,分別是霍光、金日磾、田千秋、上官桀和桑弘羊,那么,霍光是如何干掉另四位輔政大臣的呢?
他們之間并不團結,金日磾去世較早,田千秋性格溫順,這兩位沒有什么威脅,剩下的三人都不省油。
霍光與上官桀原本是親家關系,霍光的女兒嫁給了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并誕下一女,與皇帝劉弗陵年齡相仿。
上官桀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想將自己的孫女嫁給皇帝當皇后。這事經漢昭帝的姐姐長公主操作,最后辦成了。
這樣一來,上官桀就成了皇親國戚,上官安也當上了驃騎將軍,封桑樂侯,從此,上官家的地位日益尊貴起來。
上官桀為了報答長公主,就想幫她的民間情人丁外人弄個一官半職,但丁外人只是一介平民,霍光不同意賜給他爵位,之后退而求其次,再尋求擔任光祿大夫一職,霍光還是不同意。
上官父子的多次懇求,都被霍光拒絕,由此上官家族和長公主都怨恨起了霍光。上官桀心里十分不平,武帝在位時,自己官職比霍光高,而現在,他們父子倆都是將軍,還是皇后的祖父、父親,霍光不過是皇后的外祖父,他憑什么凌駕于他們之上?
于是,上官桀打算與霍光爭權,而且他很快就找到了兩名同伙,一位是燕王劉旦,另一位同是托孤大臣桑弘羊。
劉旦是劉弗陵的哥哥,他對武帝避長立幼很不滿,而桑弘羊則認為自己為國家經濟做出了貢獻,也是大功臣,也想給家人謀利。
此外,長公主也參與了進來,也想分得一杯羹。
他們先以燕王劉旦的名義向昭帝上書,說霍光私自操練軍隊,這是圖謀不軌之舉。但昭帝在位期間,全是聽霍光的,他怎么會去打壓霍光呢?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他們竟然想到了要刺殺霍光,廢掉昭帝,另立燕王為帝。結果,人算不如天算,計劃還沒執行就遭泄露,最后霍光一舉將上官父子、桑弘羊、丁外人族誅,燕王劉旦、長公主也畏罪自殺。
最后,霍光成了最大的贏家,從此,將朝廷大權全部收攏在手,再也沒有人凌駕于他之上。
漢昭帝僅在位13年便去世了,此后,霍光又將昌邑王劉賀扶上位,然而劉賀在位27天就匆匆被廢,原因就是奢侈荒淫,不守禮法。
再之后霍光又為西漢物色了另一位皇帝,就是漢宣帝劉病已,他是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
漢宣帝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出現了“昭宣中興”,也是一位有謀略的帝王,對于霍光的擅權,也是終結于他手的。
身歷三朝的霍光,自昭帝以來,長期把持朝政,他的兄弟子侄、女婿外甥都占據著各個要職,可謂盤根錯節。
后世對霍光的評價不低,都認為他是忠臣,但從他的個人經歷來看,他是極為擅權的,而且最后發展到謀害皇后許平君,將自己的女兒強行嫁給漢宣帝,并改立為皇后。
后來,霍光家族慘遭滅族,也是他擅權的結果。
既然霍光是擅權的,那么他在為漢武帝選配祭夫人時,同樣也有個人考量,那就是所追封的皇后最好沒有什么后顧之憂。
所謂的后顧之憂,就是不會對他的擅權產生任何影響力。
02 外戚 還是 重臣?
外戚在漢朝的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劉邦死后,劉盈年幼,呂后專政,在劉盈死后,呂后臨朝稱制徹底控制了政權,此后開始重用呂氏一族,對劉氏大肆打壓殺的殺,流放的流放。
呂后死后,宗室和功臣集團經諸呂之亂重奪政權,所以在漢文帝時代沒有出現外戚專權,但到了漢景帝時代,文帝皇后竇氏再度干預朝政,重用外戚,甚至一度出現了兩大外戚竇嬰與田蚡爭權的局面。
而漢武帝上位,同樣也是得益于外戚專權,甚至武帝的千秋功業,也與外戚衛子夫家族關系緊密。
后來發生的巫蠱之禍,表面看太子劉據遭奸人陷害,實際上,在后來江充等人被誅殺后,武帝也沒有給太子上謚號,皇后衛子夫自盡后,更是裝入小棺,匆匆埋葬。
直到劉據的孫子漢宣帝劉病已(劉詢)上位后,才為劉據上謚號“戾”,才對衛子夫加以改葬,追謚為“思后”。
而漢武帝此后并沒有對太子劉據的后代加以抬舉,其中意味已經很明顯,就是在打擊外戚對漢朝政權的影響力。
所以,后來武帝在將死之時,立子殺母,立劉弗陵為太子,殺了他的母親鉤弋夫人,同樣也是為了杜絕外戚專權。
因此,在武帝死后,他所指定的五位顧命大臣,沒有一個是外戚,包括霍光在內?;艄馀c衛子夫沒有血緣關系,他與霍去病是同父異母,他的崛起得益于霍去病。
既然霍光不是外戚,而被武帝歸為重臣,那么,他有什么理由再去扶持外戚,然后又讓外戚來分他的權利呢?同時,這也是漢武帝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從他對衛子夫的態度就可看出。
更何況,衛子夫是廢后,本就被漢武帝所唾棄,從漢武帝本人意愿,以及霍光的利益出發,也絕對不能追封衛子夫。
鉤弋夫人就更不可能了,她本就被漢武帝打入地獄了,而李夫人就不一樣了。
其一,李夫人是漢武帝的寵妃,在她死后,武帝是以皇后之禮下葬的,選她,朝中大臣都不會有意見;
其二,李夫人家族基本已被滅族,追封她為孝武皇后,也不用擔心外戚勢力抬頭;
其三,李夫人之子劉髆已死,其孫劉賀年幼,不會對王朝構成威脅。
所以,選李夫人是最合適的,對霍光擅權沒有任何影響力。
同樣后來,在漢昭帝死后,霍光的第一人選不是武帝之子劉胥,而是李夫人之孫劉賀,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劉胥是成年人,他輔政的權力有限,而劉賀年幼,做了皇帝,他仍舊可以把持朝政。
再到后來,廢了劉賀,選立劉病已,霍光仍舊有很大優勢。劉病已因受祖父劉據影響,一出生就進了監獄,后來劉據平反,劉病已得以在民間安穩長大。
所以,劉病已雖被霍光選中,但他根本沒有背景,在朝中沒有根基,霍光很容易便能掌控他。
雖然霍光到死也沒有造反,但他圖謀上位成為外戚,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又圖謀造反,這些都說明,霍光家族對權力的無比渴望。
從種種跡象都可看出,盡管后世對霍光評價不低,說他是忠臣,但不可否認,他極為擅權的另一面,選立李夫人為漢武帝的配祭,其中同樣有著他復雜的心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