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不是曾國藩的對手,足智多謀的英王陳玉成,也不是曾國藩的對手。
太平天國無人能與曾國藩相比,被曾國藩消滅,也在情理之中。
陳玉成少年有成,年僅23歲,就因為戰功卓著,被洪秀全封為英王,是石達開之后,太平天國最年輕的統帥。
一、陳玉成與曾國藩的較量。
陳玉成與曾國藩的較量,發生在咸豐十年(1860年),也就是曾國藩命令湘軍圍攻安慶的時候,
從戰略位置上來看,安慶是金陵的門戶。攻下金陵,不僅能阻擋太平軍西進和北上的步伐,也能順江而下,直達金陵。
正是因為安慶至關重要,太平軍才派重兵把守,總兵力為一萬余人。
安慶易守難攻,曾國藩不可能在短期內攻下,于是采取深挖戰壕,對安慶進行封鎖。
安慶危在旦夕,太平天國自然十分著急,于是,派遣能征善戰的陳玉成前來增援安慶。
這是曾國藩與陳玉成首次交鋒。
從雙方的力量來看,陳玉成占據絕對優勢。
一是兵力比湘軍多。陳玉成從金陵帶了十萬大軍來增援安慶,兵力遠超曾國藩的湘軍。
二是陳玉成的進攻非常猛烈。由于陳玉成的家眷都在安慶城內,讓他不得不竭盡全力攻打湘軍。
可是,陳玉成為何不能打敗曾國藩呢?
二、曾國藩靠什么拿捏陳玉成?
對于陳玉成的進攻,曾國藩是如何應對的呢?
曾國藩面臨的困難,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一是硬碰硬與陳玉成交戰。
曾國藩在圍攻安慶的時候,早已進行了部署。
攻城任務由自己的弟弟曾國荃擔任,并對城池進行封鎖,避免城內的太平軍出城,與太平軍的增援部隊里應外合,形成反包圍。
另外,還讓大將多隆阿、李續宜各率一萬人馬,專門對付太平軍的增援部隊。
正是這兩萬人,在與陳玉成的十萬人馬對抗中,采取夾擊的方式,竟然奇跡般取得勝利,殲滅太平軍上萬人。
太平軍的士氣瞬間降到冰點。
陳玉成見強攻不成,決定采取智取的方式,不僅要解安慶之困,還要把曾國藩消滅。
二、曾國藩面臨的壓力。
陳玉成轉而進入湖北,直逼武漢。
湖北是湘軍的大后方,此時的湘軍將領、湖北巡撫胡林翼也在圍攻安慶的前線,他雖然對太平軍有了提防,但無奈陳玉成足智多謀,加上太平軍行動迅速,突破了胡林翼布置的防線,長驅直入,到了兵力空虛的武漢城外。
此時的武漢,只有三千守兵,十分危急。
胡林翼一面派李續宜回軍武漢,一面懇請曾國藩從安慶撤兵,增援湖北。
曾國藩面臨的壓力,不僅僅是太平軍的進攻,還來自湘軍集團內部的意見不統一。如果按照胡林翼的建議,撤兵救武漢,雖然武漢能保住,也能保住胡林翼的烏紗帽,但要想再次攻打安慶,就會更加困難了。
胡林翼并不知道這是陳玉成的圍魏救趙之策。
曾國藩并沒有照顧胡林翼的情緒,拒絕撤兵,而是要先攻下安慶,再回師救武漢。
幸好武漢的守兵十分勇猛,并沒有讓陳玉成攻破,加上胡林翼急速增援,讓陳玉成無功而返,在再次準備增援安慶的時候,湘軍已經攻破城池。
陳玉成最終被洪秀全革職,而他也被下屬出賣,命喪清兵手中。
曾國藩為何能拿捏陳玉成,一眼看出他的戰術,知道他進攻湖北,是圍魏救趙呢?
曾國藩是從人性的角度來剖析陳玉成的用兵之道。
陳玉成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他的家人在安慶城中,翹首以盼,等待他來救援。在曾國藩看來,陳玉成救人心切,如果安慶城還沒攻破前,他是一定不會放棄的。
正是曾國藩的堅持,讓安慶落入湘軍手中,為消滅太平軍打下了基礎。而陳玉成與曾國藩的首次較量,就成了他的末路。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