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節目,我們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很多疑問都得到了解答。”一位家長在觀看大觀區檢察院制作的“麥芽青青”《成為更好的父母》系列訪談視頻后感慨。
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是很多人的疑問,也是大觀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者的實踐之思,近年來,該院“麥芽青青”未檢工作品牌積極回應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新要求新期待,為轄區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優質法律產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能動履職夯實 保護未成年人防線
“麥芽青青”未檢團隊堅持能動履職,強化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懲治打擊,搭建未成年人檢察集中統一辦理平臺,深入探索如何運用最合適的辦案方式,挽救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保護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強化系統保護觀念,全過程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落實“捕、訴、監、防、教”一體化履職,推進以辦理刑事案件為主的“小未檢”向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業務的“大未檢”轉變,最大限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針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發現難、發現晚的問題,將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強制報告制度普法宣傳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任務,推進強制報告制度落地落實。2023年,對辦案中發現的不利于未成年人保護的突出問題,制發綜合履職檢察建議4份,以“我管”促“都管”。
精心幫教讓 犯錯孩子重新啟航
嚴格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堅持依法懲戒和精準幫教相結合,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扎實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別程序,用五項舉措彰顯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一是穩步提升社會調查質效。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犯罪原因等,委托社工開展社會調查9人,為教育挽救開準“藥方”,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幫教7人,凝聚合力幫助涉罪未成年人回歸正軌。二是提升法律援助覆蓋面和專業化水平。及時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時,加強與辯護人的溝通,認真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共同做好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三是嚴格限制適用逮捕強制措施。結合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事實、主觀惡性、認罪認罰等情況綜合評估社會危險性、犯罪危害性,堅持可捕可不捕的一律不捕。四是準確把握附條件不起訴的意義和價值,對符合條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積極適用附條件不起訴。五是切實提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效果。嚴格落實法律規定,對符合封存條件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一律予以封存。
持續發力為孩子們 撐起法治藍天
15名檢察干警受聘擔任全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集中開展法治副校長進校園普法講座27次,普法學生1500余人次,聯合市檢察院拍攝的未成年人普法微電影《每時每刻》獲“最高檢優秀傳播力作品獎”,自主拍攝了未檢微視頻《兩法保護·政府保護》、沙畫《遠離網絡侵害 守護青青麥芽》、防溺水視頻《無聲的水怪》、家庭教育片《成為更好的父母》系列訪談……這些看似簡單的點點滴滴,蘊含著團隊的用心與努力,受到了學校師生和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在轄區內營造關愛未成年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濃厚氛圍。
精心培育打造 “麥芽青青”品牌形象
麥芽是麥子剛剛生長的時期,也是一味具有扶正祛邪功效的中藥,“麥芽青青”喻指未成年人在法治的藍天下能夠茁壯成長,品牌名稱與內涵寄托了從事未成年檢察工作檢察官的職業期望和初心情懷。2023年,大觀區檢察院“麥芽青青”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團隊榮獲全市“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麥芽青青”未成年人一站式保護中心獲評2023年“安慶市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
談及工作體會,該院未檢檢察官說起這樣一個故事:海水退去后沙灘的坑洼里困住了很多小魚,一個小孩正在用手一次次將魚放進大海,有人經過問道:“這么多魚,你救不過來的,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條”小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小魚放回大海。在“麥芽青青”未檢品牌牽引驅動下,該院攜手各方力量,共同護航每一條“小魚”安心暢游。(汪薇、汪新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