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虛標這件事情,不管任何電子產(chǎn)品還是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肯定都是所有消費者深惡痛絕的,畢竟這種行為涉及欺騙消費者,直接損害到了消費者利益。而最近,小米的汽車產(chǎn)品SU7就陷入了反向虛標的輿論風波中,但這次一部分消費者,卻對小米這種行為表示理解和尊重,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電池虛標被實錘,用戶看法不一
其實這件事情,要從一場測試開始說起,前段時間有媒體對小米SU7進行一場測試,其中到了充電測試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原本官方標注搭載了73.6度電池的小米SU7標準版,結(jié)果在測試中,直接給沖進去了87.86度電,這其實算下來就有點夸張了,畢竟相比于官方標準多了14度,這可是妥妥的反向虛標啊,這事兒最后甚至還鬧到了雷軍的微博上。
本來新能源電動車反向虛標這件事情吧,在整個行業(yè)也不稀奇,畢竟此前極氪007和特斯拉Model 3也出現(xiàn)過反向虛標的情況,不過這兩款車它們多充進去的電,也就只有0.7%和4%左右。
隨后針對這件事情,網(wǎng)上引發(fā)了眾多吃瓜群眾的討論,有人認為,小米這樣做有問題,因為本來標注的是73.6度電,在這個前提下,小米SU7標準版才能達到官方標稱的續(xù)航里程數(shù),但如今被曝搭載更大的電池,那這豈不是算欺騙消費者嗎?怎么說都不能接受欺騙行為。
而另一方面的消費者認為,對于小米這種反向虛標的行為,其實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新能源電動車上成本最高的,就是這塊電池了,如果為了增加續(xù)航成績,而去增加成本且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是合情合理的,也算是為了用戶體驗著想了。
電池測試方法,或許應(yīng)該更嚴謹一點
可能小米自己也沒想到,這件事情會有這么高的討論度,所以對于這件事情,小米官方第一時間進行了解釋,簡而言之就是,不存在反向虛標,造成這種事情的原因,主要還是各家測試機構(gòu)和小米官方進行的測試標準不同,比如按照1C標準來進行計算的話,小米SU7的電池確實是有73.6度,但如果換個標準的話,那多半就沒有這個電池容量了。
我們上面也說過,這種多充電的情況,其實在整個行業(yè)都非常常見,只是多少的問題罷了,因為我們在充電過程中,電池并不是在那里穩(wěn)定不動的,比如夏天我們給電池充電,那勢必會造成電池溫度過高的問題,那車肯定是要給電池進行打開空調(diào)這樣的降溫措施,才能正常充電,反之冬天溫度過低,汽車也需要給電池進行升溫才能正常充電,這個過程難免會有一些電池消耗。
再比如,很多車主在充電過程中,車并不是完全斷電,就拿筆者個人來說,自己充電的時候,很喜歡在車上看會兒視頻,吹一下空調(diào),這個過程中也進行了電池損耗,所以實際充進來的電會多不少。
除此之外,像充電樁的性能、充電時的電壓穩(wěn)定性等等,都會對實際充電造成影響,如果只是單純的通過充電的量,就來判斷一臺車的電池實際容量,這肯定是不準確的。
當然,我們這里無意給任何車企進行洗白。只是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夠看出,其實很多消費者的思想還停留在燃油車時代,畢竟在燃油車時代,除了極個別配備副油箱的車以外,你的油箱是多大,那就得加多少油,不存在多加油的情況。
對于新能源車企們,也希望大家可以更多一點的信任,畢竟一家成熟的車企,在產(chǎn)品設(shè)計之初,一臺車的底盤能搭載多大電池,都是有嚴格設(shè)計的,這些可都是最終要涉及到成本的問題,對于每一家車企都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果搭載了更大的電池,肯定是要大肆宣傳一波。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其實對于電池容量這件事情,沒有必要太糾結(jié),畢竟只要能夠基本滿足日常的通勤旅程,并且和廠商標稱的里程大差不差,那就是合理的,這種參數(shù)上的東西,最終還是要服務(wù)于用戶實際的使用,大家覺得這話有道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